伽师县2015年1月至6月伤寒疫情监测分析
2016-10-21阿克木江·塞来
阿克木江·塞来
【摘要】目的:监测分析2015年1月1日至6月23日伽师县伤寒疫情。方法:根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统计,分析2015年1月1日至6月23日伽师县伤寒疫情。结果:2015年1月1日至6月23日,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共报告我县伤寒病例20例,发病率为5/10万。结论:伽师县伤寒疫情仍较为严重,需各级部门共同努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控制疫情的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伤寒;疫情;监测
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是具有显著季节性和周期性的肠道疾病,其感染率高、传染性强、病程长、死亡率高[1]。该病全球分部存在区域性,我国亦深受其害[2]。本研究深入探讨分析了2015年1月1日至6月23日伽师县伤寒疫情,现报告如下:
1 伤寒疫情总体情况
根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统计,2015年1月1日至6月23日,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共报告我县伤寒病例20例,发病率为5/10万。20例伤寒病例中,实验室诊断14例,临床诊断4例,疑似病例2例,分别占比70%、20%和10%。
2 流行特征
2.1 区域分布
20例伤寒病例中,巴仁镇2例、英买里乡1例,江巴孜乡2例、卧里托格拉克乡1例、克孜勒博依1例、米夏乡2例、夏普吐勒镇1例、和夏瓦提乡2例、克孜勒苏乡5例、古鲁勒克乡3例。
2.2 时间分布
20例伤寒病例中,1月发病1例、5月发病12例、6月7例。
2.3 职业分布
学生14例,占70%、农民5例,占25%,散居儿童1例,占5%。
2.4 性别与年龄分布
男性2例占10%,女性18例,占90%。20例伤寒病例中,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1岁。
3 重点疫情分析
14例实验室诊断伤寒病例中,学生9例,占64.28%。9例确诊伤寒学生中,县一中6例,占66.67%,表明本次伤寒疫情局部聚集流行为主,县第一小学2例。14例实验室诊断伤寒病例中,1月发病1例、5月发病12例、6月7例,表明伤寒疫情持续流行。表明5月中旬后聚集;呈现点多、局部聚集流行的现象,6月7例,表明疫情持续流行。暴发疫情定义:在局部区域或单位两周内出现5例或以上临床或实验室伤寒、副伤寒病例。伤寒疫情以学生为主流行,占病例总数的70%。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本次伤寒疫情以接触传播为主流行。临床症状较典型,发热持续较长、高热、畏寒、头痛及头晕、腹痛、腹泻、食欲减退及腹胀、表情淡漠、全身酸痛及乏力等临床表现。县人民医院采样送检标本中,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培养检出12份伤寒杆菌,表明我县伤寒传染源普遍存在。
4 采取的应急措施
4.1 落实伤寒监测和防控各项措施
伽师县委、人民政府对伤寒防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各机构主要领导与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的伤寒防控会议,认真安排部署伤寒防控工作,要求严格落实伤寒监测和防控各项措施,制定下发《伤寒、副伤寒国家级监测方案》、《伤寒疫苗应急接种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对医疗卫生单位防治人员进行了2次培训,及时准备伤寒防治宣传单,含氯消毒剂、杀虫剂、伤寒疫苗等伤寒应急处置物资筹备。
4.2 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
卫生、教育、食药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落实指导帮助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落实晨检制度、供应开水制度,培養学生养成喝开水、勤洗手等健康的生活习惯。各学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重点清理校内外暴露垃圾,彻底清除校园及附近的垃圾,积极开展夏季灭蚊、灭蝇等工作,设置防蝇设施清除孳生地,最大限度地阻断传染病源的传播链条。制定了《伤寒疫点消毒方案》发放到全县各学校和托幼机构,落实指导帮助学校和托幼机构常规消毒工作,并对县城各学校和托幼机构消毒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培训,各学校、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消毒工作。
4.3 加强伤寒监测工作
截止2015年6月23日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伤寒病例的血样46份,阳性6份,便样52份,阳性4份。
4.4 做好伤寒重点人群监测
截止2015年6月23日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伤寒样本共260份,其中食堂饮用水29份、苍蝇13份、密切接触者和食堂工作人员便样158份,周围食堂、凉粉店人员便样20份、病例家属采样送检30份、发热待查10份。
4.5 积极开展伤寒疫苗应急接种工作,保护易感人群
根据伤寒疫情,对县一中、县第一小学和各乡镇伤寒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了伤寒疫苗应急接种。截止2015年6月23日伤寒疫苗接种了8534人。
4.6 开展食品卫生监管工作
卫生监督部门开展食品卫生监管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严把病从口入关,严格取缔不合格三凉食品,加强对学校食堂小饭桌、生活用水的管理。排查食堂、学校周边食品小卖部、消除发病隐患。
4.7 开展伤寒防控工作督导检查
认真开展伤寒防控工作督导检查,建立伤寒防控工作督导检查工作机制,不定期的对此项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认真整改。
4.8 健康教育
利用讲座、群众大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伤寒防治健康教育,广泛深入地宣传伤寒、副伤寒等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习惯生活习惯,不断增强卫生意识、提高防病能力。
5 建议[3]
5.1 提高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认识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伤寒等细菌性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好肠道传染病监测工作,发现疑似伤寒、发热待查、不明原因发热等肠道传染病病例及时隔离治疗,及时采血,对患者家属和周围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置。对发现的阳性带菌者须进行强制住院,实行规范治疗直到彻底治愈,患者发热完全消失后须一周内两次采便送县疾控中心检测,两次结果阴性后才可出院。
要加强对出院伤寒患者的管理,对出院1个月病例在一周内采集两次便样,间隔2~3天,送县疾控中心监测,进行带菌调查。
要开展外环境监测,每月两次采集外环境涝坝水、渠水和公厕便、旱厕便、公厕苍蝇、旱厕苍蝇、病家苍蝇在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
5.2 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加强腹泻病门诊规范化管理
要求各类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实行首诊负责制。充分发挥腹泻病门诊在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前哨作用,腹泻病门诊开诊期间要做好预检分诊,坚持“逢泻必登、逢泻必报、逢泻必检、逢泻必治”。
要认真做好疫情监测与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突發疫情应急储备与规范处置等各项工作,做好伤寒等传染病诊断与处置所需的防护用品、消杀药品、试剂、疫苗等储备,确保人员、技术、物资“三落实”。在接到伤寒等病例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5.3 建立信息沟通制度
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要加强与卫生部门协作,建立信息沟通制度,认真执行晨检和午检制度,了解学生的缺课原因,晨午检时发现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的学生及时送当地医疗机构就诊。
5.4 开展食品卫生监管工作
加强对学校食堂小饭桌、生活用水的管理,重点排查食堂、学校周边食品小卖部、消除发病隐患。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把好食品销售的供应关。严格按照要求对餐(饮)用具实施消毒,严禁销售过期、变质食品、过夜食物。严格检查餐饮业所有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
5.5 保证安全供水,搞好环境卫生
水是伤寒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供水单位要严格加强自来水的水源和输水管道的管理,确保水源不受污染,饮用水含氯量达到0.3~0.6mg/L(ppm)的卫生标准;定期检修输水管网,安全供应自来水。
5.6 加大宣传,普及知识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因地制宜地开展饮用水、环境、改水改厕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等爱国卫生行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等健康教育活动,普及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成月佳,丁克琴,鲍昌俊,等.基于GIS技术的江苏省伤寒、副伤寒疫情空间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06):632637.
[2]秦淑文,凌锋,缪梓萍,等.浙江省1953~2013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04):257261.
[3]宋木芸,孔卫荣.溧阳市1990~2011年伤寒疫情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2(11):59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