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光联合治疗与单纯蓝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对比
2016-10-21谭鑫
谭鑫
【摘要】目的:探讨红蓝光联合治疗与单纯蓝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面部寻常型痤疮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单纯蓝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红蓝光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连续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脓疱、囊肿效果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治疗丘疹效果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蓝光联合治疗与单纯蓝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均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痤疮,可选择适宜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红蓝光;单纯蓝光;面部寻常型痤疮;疗效
寻常型痤疮是临床上的常见皮肤疾病,其主要因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所致,内分泌不调、面部不洁等均可加重病情发展。临床上用于治疗寻常型痤疮的药物及方法均较多,近年来,物理治疗法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1]。在本次调查中,笔者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患者200例,分析红蓝光联合与单纯蓝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效果,为患者后期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相应的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面部寻常型痤疮患者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43例、女57例,患者年龄为15~25岁,平均(18.5±1.2)岁;病程为30d~3年,平均(1.4±0.2)年。根据疾病类型对患者进行划分,其中丘疹32例、脓疱35例、囊肿33例。对照组男45例、女55例,患者年龄为15~25岁,平均(18.0±1.4)岁;病程为30d~3年,平均(1.5±0.3)年。根据疾病类型对患者进行划分,其中丘疹30例、脓疱35例、囊肿35例。本次调查两组患者具有知情权,并愿意积极配合。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治疗仪器为Carnation 88光子治疗仪,操作如下:鉴定患者肤质,以含有水杨酸的洗面奶对患者进行面部清洁,后在无菌条件下将白头、黑头等挤出,并进行局部消毒。对患者面部进行光斑定位,控制照射点与患者面部距离控制在20cm左右,根据患者自身肤质、能量密度对患者进行交替照射治疗。对于炎症后期或严重诱因不明的患者,先以红光进行治疗;对于红色丘疹、囊肿、脓疱等,先以蓝光进行治疗。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医师自身及患者需佩戴遮光眼罩以保护眼睛,避免受到伤害。每次照射时间为15min,治疗剂量为60J/cm2,每周照射2次,每疗程4周。治疗间隔时间不可少于48h。每次照射结束,需对患者创面的湿润度进行观察,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患者雾化处理、喷洒生理盐水等,使得创面维持一定的湿润度。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蓝光照射。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皮损减少率进行观察比较。其中皮损减少率计算公式如下:计算皮肤损失减少率=(治疗前数目-治疗后数目)/ 治疗前数目×100%。疗效评价标准:痊愈:皮损减少率≥90%;显效:皮损减少率在70%~89%;好转:皮损减少率在30%~69%;无效:皮损减少率<30%。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分别于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6周末及第8周末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痤疮各类皮损总体治疗情况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治疗脓疱、囊肿效果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治疗丘疹效果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比较
本次调查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73/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74/100),统计学处理x2=0.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寻常型痤疮是临床上的常见皮肤疾病,该病易发于青春期至青年人群,主要发病原因为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的感染、增殖等,需引起临床重视[2]。近年来,物理疗效在临床上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适用于不愿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其具有副作用小、起效快等临床优势,受到患者信赖。
有报道指出,寻常型痤疮的主要致病菌丙酸桿菌可代谢产生内源性卟啉,而通过吸收波长峰值为415nm的蓝光进而被激活,形成高能量不稳定卟啉,并可产生单态氧对细菌的细胞膜造成损伤,减轻皮损与炎症。但单纯蓝光的穿透性较浅,对于轻度症状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可作为丘疹治疗的主要方法。而红光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对巨噬细胞等抗炎细胞产生刺激,起到较好的抗炎、镇静效果[3]。同时还能诱导新生胶原的表达,加速对损伤组织的修复,因此红光可主要用于修复深在性的损害。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整体治疗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两种治疗方法对于面部寻常型痤疮治疗均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但观察组患者在丘疹治疗效果上优于对照组,而在脓疱与囊肿治疗效果上,以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于不同类型的疾病治疗,需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以改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红蓝光联合治疗与单纯蓝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均具有可行性,但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为其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可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黄林,付红艺,李惠,等.红蓝光联合治疗与单纯蓝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对比[J].激光杂志,2010,31(04):7374.
[2]陆晓君.红蓝光联合药物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48例[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06):1819.
[3]梁雪梅,黄陈霞,郑春丽,等.护理干预对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影响[J].现代医院,2014,14(10):7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