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16/18型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探讨
2016-10-21王伟陈旭
王伟 陈旭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HPV16/18型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相互关系,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宫颈癌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收治的198例宫颈炎症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提取两组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DNA样品,实施PCR扩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对HPV16/18 DNA载量进行测定,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阳性率。结果:宫颈癌患者和宫颈炎症患者的HPV16/18 DNA 载量对数值分别为(7.34±4.62)和(4.51±3.03),阳性率分别为79.01%和27.27%,均有宫颈癌患者显著高于宫颈炎症患者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与HPV感染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高危型HPV16\\18感染是病变发生的必要条件,高病毒载量在宫颈癌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做好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是宫颈癌的预防治疗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HPV16/18型病毒感染;宫颈癌;相关性
宫颈癌是妇科临床上最为常见、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之间息息相关,作为一种双链DNA病毒,人乳头瘤病毒能够对皮肤、粘膜上皮细胞进行感染并诱发细胞增生,使其出现乳头样病变[1],人乳头瘤病毒有不同亚型,有研究认为,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容易导致宫颈癌的发生,HPV16/18 亚型是最常见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2]。本文就我院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宫颈分泌物中的HPV16/18 DNA进行检测,分析其与宫颈癌的相互关系。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宫颈鳞癌。患者的年龄在22岁~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3.1)岁。另取同期收治的宫颈炎症患者198例作为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1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2±3.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宫颈口分泌物,将其置无菌试管内,并向其中生理盐水1ml进行充分震荡混合,然后后将液体移至离心管内,在12000r/min的速度下进行离心分离,10min后获取底层沉淀物。然后,在沉淀物中加入50μL DNA提取液,充分混匀后,实施保温处理,温度为100℃,10min后再次对其实施离心分离,离心时间为5min,取5μL上清液,即为DNA样品,用于实施PCR 反应。
将提取到的5μl DNA样品加入到标记好的PCR反应管中,加入空白对照品及阳性对照品各5μl,矿物油1滴,在500r/min的速度下进行低速离心,然后再50℃、15min,95℃、10min,94℃、30s、42℃、90s,72℃、30s的条件下充分进行反应扩增,完成40个循环。然后给予杂交、孵育等一系列处理后,通过电脑自动计算对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每次实验均要按照试剂盒提供的定量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结果以基因拷贝数/mL(copies/mL)表示。
其中,HPV检测试剂盒由中国凯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测仪器采用ABI7300 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
将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获得的 HPV16/18 DNA检测结果用对数法进行表示,分别比较宫颈癌患者和宫颈炎症患者病毒载量的差异,并计算其阳性率。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别对宫颈癌患者和宫颈炎症患者的HPV16/18 DNA载量与阳性率进行比较,均有宫颈癌患者显著高于宫颈炎症患者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调查数据显示,宫颈癌是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的女性恶性肿瘤,是全球性的女性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占到世界患者的75%~80%[3],不僅以较高速度增长,而且有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发宫颈癌患者的数量占世界新发患者总数的28%,已经对女性的健康、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同时,医学研究结果也证实,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宫颈癌患病早期对其进行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痊愈,五年生存可以达到90%[4]。而人乳头瘤病毒作为已被肯定的肿瘤病毒,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楼微华等[5]的研究中对不同人乳头瘤病毒高危亚型与宫颈病变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宫颈病变的发生由高危HPV亚型和低危HPV亚型共同参与,且随着病情加重,高危HPV亚型所占比例不断升高[6],尤其是HPV 16亚型和HPV18亚型,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达到68.8%和6.2%,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也被认为是发生癌变的必要条件。
由于HPV的致癌作用与HPV DNA的整合密切相关,HPV16、18两种高危亚型的DNA均表现为整合形式,E2、E6、E7分别是发挥致癌作用的主要基因,其中,E2蛋白通过对病毒mRNA的转录、DNA的复制进行调节发挥致癌作用,同时对E6、E7的转化作用进行调节[7],而致癌基因E6、E7则可以同时发挥细胞直接转化作用、宿主细胞DNA感染作用以及降低p53抑癌基因的作用,其在与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正常细胞周期调控造成干扰,引起癌细胞无限制生长引起癌变。
本文分别对病理诊断确诊为宫颈癌和宫颈炎症患者的HPV16/18型病毒感染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两组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DNA的提取、扩增和检测,获得了其HPV16/18 DNA载量,发现宫颈癌患者的HPV16/18 DNA载量(7.34±4.62)显著高于宫颈炎症患者(4.51±3.03),而对其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也有相同的规律,无论是HPV16型、HPV18型还是总的检测阳性率都是如此(以HPV16型为主),这与于宗霞[8]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持续的HPV16、HPV18型病毒感染是CIN转变为宫颈癌的诱因,且高病毒载量在宫颈癌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做好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对于宫颈癌的预防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萍萍.妇科临床病例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特征的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30):1921.
[2] 连兴刚.HPVE 6蛋白与宫颈HPV持续感染及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4):22372239.
[3] 于云英,张建海,邹存华,等.宫颈腺癌组织HPV16_18_E7与Cyclin D1/pRb及ER表达临床意义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04):256258.
[4] 木则帕尔·太来提,尼克孜·阿不都艾尼,玛依努尔·尼牙孜,等.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18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3,28(01):1017.
[5] 楼微华,洪祖蓓,狄文.不同人乳头瘤病毒高危亚型与宫颈病变发生的关系[J].上海医学,2013,36(09):805806.
[6] 苗小艳,孔繁斗,石敏,等.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分子机制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27(10):11521155.
[7] 符少月,焦庆昉,黄启彬,等.带有HPV16+e6/e7基因的DC疫苗抑制裸鼠宫颈癌生长的机制[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0):22992301.
[8] 于宗霞.例宫颈癌患者与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3,29(05):582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