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实体书店崛起的实证探析
2016-10-21魏玥杉
魏玥杉
摘 要:本文以方所为例,从文化性、多功能体验、选址、成本控制等方面探讨了方所崛起的原因,为实体书店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实体书店;方所;崛起
随着经营成本上升,网络书店的冲击和数字化影响,实体书店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局面,实体书店的衰落,似乎是不可逆转的大势。2011年7月,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公司博德斯集团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并关闭了旗下600多家书店中的大约30%。实体书店退缩到城市一隅,艰难求生,似乎只能沦为网络书店的“样品店”。
但就在2011年的11月25日,在广州太古汇商场爱马仕店的旁边,占地1800平米的民营实体综合性书店方所开业了,2015年1月29日,“方所”在成都春熙路太古里开业,2015年3月16日第三家“方所”在重庆试营业,接下来在青岛、上海等地“方所”将陆续开业。方所的崛起让人们看到了实体书店的复兴的希望,网络、报刊等不少媒体争相报道,但从学术角度探讨方所成功之道的文献尚不多见。本文探析方所书店崛起的缘由,为实体书店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
一、文化为魂--吸引消费者
普通书店仅以书来提示其文化性,而成都方所以文化为魂,是吸引消费者的精髓所在。
1.空间设计体现文化性
以成都方所为例。成都方所面积超过5000m2,是一个拥有近8m挑高,呈东西向分布的长条形空间。方所身处成都大慈寺附近,似乎必然会沾染这处玄奘学佛论经之地的浓郁文化气息。因此,成都方所就是“藏经阁”。因此,借助电梯赋予了“时光穿梭机”的理念,一段封闭的下降之后进入一场豁然开朗的地下藏经阁:8米的挑高,37根造型迥异的立柱,铺满行星轨迹的地面,“方所”大笔一挥画出的似乎就是魔法世界的宇宙星辰。这个逾越100米横跨距离的空间,远看像欧洲宏大的图书馆,近看又像中国古老的藏经阁,空间、灯光、地板等设计,构成星体运行轨迹的视觉感,甚至连电梯出口,都包裹上红色星体模型。高低纵横的书柜形成的是小桥、峡谷、吊桥、观景台的园林风格。这些空间设计分别组合成“传奇”、“圣殿”和“窝”等3个文化空间单元。重庆方所的空间设计则体现了山城地域文化特色。
2室内布展展示文化价值
消费者踟蹰在由63个个巨大的书柜连绵而成的“阅读长廊”间,触手可及的欧洲的原版笔记本、日本的锡制茶具、设计师品牌的棉麻服饰......无一不体现方所的用心。即使是普通的物品,通过包装后被呈现出精致典雅的形象与特质,进而表现出其特有的文化属性,产品的附加价值得以提升,消费空间追逐利益的本质在消费者对空间的解读中似乎被弱化了,资本的特性被其文化特性所掩盖。
3经营管理导向文化认同
方所在城市的落户都会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幕庆典,以诗歌朗诵的方式正式开启。2015年国庆期间,成都方所举办了“海岛来的人--加拿大文学纪录片《读懂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展映,让成都市民领略到加拿大的文学风采。;重庆方所创作者现场推出了“沉默诗人的无字歌--法国默剧大师菲利普.比佐分享会”,从而让重庆市民体验到了法国的戏剧文化;广州方所创作者现场举办了“阿乙:一个孤独者的坦诚《阳光猛烈,万物显形》”的分享会,让广州市民感受一本书的宏大叙事与冷静分析。每隔一段时间,方所都会举办名家讲座。走进方所,可以与国内外作家一起畅谈诗与远方。走进方所,随处可见抢、柱子、玻璃的诗歌,甚至可以看到店员制服上绣着诗,随着店员活动的诗意,成为彰显书店品位的画龙点睛之笔。这些员工几乎都毕业于大学中文系、外文系,其中很多人是研究生,他们与消费者的交流畅通。方所将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营管理者,如同在城市的暗夜中,举起一把文化的火炬,照亮并温暖城市的夜空,由此逐渐获得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上不了方舟,可以去方所”。
二、多功能的体验空间--复合经营留驻消费者
当前,大部分的实体书店给消费者提供的是单一单调的场所:仅有书的买卖,逼仄的环境希望消费者快来快走。结果是不买书和不喜欢读书的消费者不进书店,喜欢读书的不能呆书店,狭小的空间和黑脸的店员容不了消费者长时间留驻。
方所店内,除了汗牛充栋的图书外,还有文具、服饰、摆设等商品,但是方所用以吸引消费者的既非图书,也非图书以外的商品,毕竟这些图书打开淘宝一键即能到家,真正吸引消费者的,是方所打造的特别体验空间。“我们卖的不仅是书,更多的是体验。”廖美立说。与其说方所是一个书店,不如说他是一个集书店、生活艺术、咖啡、时尚和展览为一体的多功能体验空间更为确切。从消费者感知角度可理解方所的体验性,这种感知体现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体验,是舒适的体验。从部分现场访谈记录可知。
“...这里有浓浓的书香味,书香味中还飘来咖啡味,咖啡味中夹着书香味...”访谈者A
“...在舒缓的钢琴声中安静地阅读、喝杯咖啡、或慢慢欣赏那些自然的服装、艺术品,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访谈者B
“...这里的灯光很美,特别是入口的灯光,有种魔幻感...”访谈者C
场所不只适合一个特别的用途而已,否则很快就失效。方所的这种多感官体验就与普通实体书店单一、表面近乎静态的空间大相径庭,多体验使得方所成功地实现了复合经营。方所的复合经营模式并不是放弃图书向其他方面全盘转变,它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读者多元化的需求,书店提供多体验的一站式消费,最终还是为了让读者待在书店里,从而成功地现了跨界。
三、繁华地段--客流保证
北京“单向街书店”于2012年7月16日终因租金高涨,无力维持,搬离繁华的蓝色港湾。由于高昂的租金,实体书店与城市繁华无缘。但广州方所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太古汇商场,成都方所位于成都远洋太古里,重庆方所地址在重庆市阳光世纪购物中心,三个方所的开设地点均选在城市寸土寸金的中心繁华地带,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意味,于喧闹之处创别有洞天的意境,人流汇聚,逆势飞扬。不难看出,方所的选址与传统实体书店的选址背道而驰,选择城市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最大的优势是保证了客流--营业额和利润的基础。目前,广州方所非假日人流量大约在3000~4000人,节假日能达到7000~8000。而成都店在试运营期间,非假日人流量大约7000~8000,节假日最多可达到1.5万~2万。广州方所方所已经在2013年实现盈利,并且书籍销售占全店营业额(包括书籍、美学产品、服饰、咖啡店)的35%~40%。
四、成本控制--利润的保证
有人认为“不差钱+品牌影响力”是方所的成功之道。诚然,企业需要充足的资金来保障运营初期的利润空档,但企业的长久生存之道是成本控制。方所书店打造精致城市文化空间的同时,注重成本控制。
首先,管理成本控制。方所的店员远远少于其他实体书店的店员,这些店员都在忙着,但当消费者有需要时,他们会即可到消费者身边,给予满意得体的帮助。方所的这些店员被称为员工被称为“书店编辑”,其职责不仅选择好书,而且要思考“让一本好书放在哪里,才最容易遇到知音”。方所尽量发掘员工潜能,与传统书店里员工无所事事地盯着消费者相比,既与消费者间建立了信任感,又节约了大笔管理费用。
其次,设计建造费用的控制。方所咖啡厅座位灯从外形上看是一个传统古典的带玻璃罩的煤油灯,打开开关后则是一个感应节能灯。成都方所保留了本色的水泥梁柱,高低错落地挂上节能灯,营造星空;重庆方所在入口处用收集来的旧书和花草叠放营造出了山城陡峭、绿树成荫的感觉,这些设计建造即保留了自然本色,同时节约了大笔装修费。
再次,选址注重租金控制。成都方所选在太古里负一层,广州方所和重庆方所选址在购物中心内,方所的选址比独立于大街上的租金相对便宜得多。
总之,方所立志在打造城市文化之魂,打造多功能的体验空间进行复合经营,选择适宜城市地段,注重成本控制,实现方所的理想:“定是常住,便成方所”(萧统),成为城市的文化之心。因此,方所是一个叹号,或是一个冒号,但它绝对不是个句号。(毛继鸿语)
参考文献:
[1]王子博.实体书店的困局与转机--北京实体书店生存现状及出路调查研究[J].编辑之友,2013.2:83-86.
[2]周正兵.实体书店的外部性与文化生态补偿--兼论实体书店倒闭现象及其应对[J].中国出版,2011.6:52-55.
[3]编辑部.方所--这里不只是书店[J].文化月刊(下旬刊)2012.12:90-93.
[4]王鑫.方所书店--一座城市的文心[J].中国西部,2015.11:22-27.
[5]谢晓如,封丹,朱竑.对文化微空间的感知与认同研究--以广州太古汇方所文化书店为例[J].地理学报,2014(69)2:184-198.
[6]朱志康.传奇成都方所书店[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5.5:28-33.
[7]诺伯舒兹.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8]编辑部.“方所们”的生存之道[J].房地产导刊,2015.4:66-67.
[9]叶小果.方所“跨界”的逻辑[J].新营销,2012.11:30-34.
[10]张学勤.方所:实体创意书店突出重围激发品位[J].人文天下,2015(59)11:40-46.
[11]贾华瑞.方所:书店的共生艺术[J].出版人,2015.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