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守志:在长征路上,我们杀敌最多

2016-10-21

大众摄影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南京军区长征红军

向守志,1917年11月28日生于四川省宣汉县南坝镇红庙村。8岁那年父亲离世,私塾中断。13岁那年为了抵账,他成为地主家的长工,同时也让他对社会、对地主充满了仇恨。1932年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入川,1933年向守志也拉起一支40余人的队伍开始打土豪分田地。1934年他带领180多名游击队员参加了红9军,并参与反击蒋介石的六路围攻战。1935年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向守志去当红军的那天晚上,他的母亲一夜没睡,给他缝了两双布袜子,编了一双草鞋,第二天跑到村头送他的时候,嘱咐他多杀地主和敌人,一定要平平安安回来。但是他当红军越走越远,整天打仗,就连母亲去世他都无法回家。他说:“1934年6月,我带着100多名游击队员集体参加红9军,我第一个看见的是76团副团长刘昌毅,当时他20岁,我16岁,他看我个子高,带来的人又多,让我到2营4连当排长,我不当,我想从头干起,所以我给连长当了传令兵。不久,我喜欢上了连里唯一的一挺马克沁机枪,我告诉刘团长后,他亲自安排我当了机枪手。这种机枪每分钟能打600发子弹,杀伤力很强,每仗都是我们3个人掌握的马克沁机枪打死的敌人最多,尤其是反六路围攻战,真是打得两眼冒火。记得在黄茅垭战斗中,我军一次就击毙了国民党4000多人,俘虏1万多人,缴获枪炮上万件,包括在长征路上,也是我们杀敌最多。”那次鏖战结束,向守志被任命为副排长。

1935年6月18日,他随红9军在小金川岸边与中央红军会师,当时向守志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这些红军的老大哥,他们的势力更加壮大,他们一起欢呼,一起跳跃,随后继续北上。他们一路粉碎国民党的统治,一路杀富济贫,赢得穷苦人的民心。1936年10月10日,他们终于走到长征的终点,并在甘肃古老而又贫困的会宁,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不久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红9军的排长,被选派到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初级科学习,学习期间他所在的红9军被编入西路军西渡黄河,开始西征,后来血战河西走廊,76团将士全部战死在那片沧桑的土地上,只有在红军大学学习的向守志、刘昌毅、徐斌洲3人成为幸存者。

向守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3级八一勋章、2级独立自由勋章、2级解放勋章。1965年担任解放军第2炮兵首任司令员,“文革”期间被关押,1975年复出,先后担任第2炮兵第4任司令员兼党委书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共产党第12届中央委员,第13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离休,同年第一次带着爱人和子女回到离别55年的老家给父母磕头烧香。

采访手记

昨天,南京军区好友冯敬向我提供了几名抗战老兵的信息,其中有南京军区原司令向守志。我很早就知道向守志,但以为他早就不在世了,冯敬告诉我,向司令还在,身体还很好,我立即请他帮我联系,希望见到向守志。冯敬特意通过组织关系,向军区相关部门打了一份采访报告,结果昨天一天跑了5个部门盖章,依然没有完全批准。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只好通过关系私下联系,征得老人同意,让我们今天下午去采访拍摄。

采访向守志将军,是在南京的民国建筑群颐和路8号。这个院子当年先后为汪精卫和阎锡山的公馆,现在是军区的一个活动中心。本来说好下午3点见面,不到两点我便接到司立刚的电话,他说首长已经到了活动中心,如方便现在即可过去,也能多聊一会儿。我和冯敬、培广3人很快赶到,见面后老人问长问短,非常随和、高兴。采访结束之后,老人主动为我题写了“战火人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摄影作品展览”的巨幅题字,除了向守志3个字和年月日像甜瓜一样大,另外22个字,每个字都像南瓜一样大。写完后老人喘着粗气问我满意不满意,我说非常满意,当他放下毛笔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拍手说好。毕竟他是一位98岁的老人,作为将军竟然如此平易近人,让我感动不已。

在军队,如果不靠关系,完全用公对公的方式采访,即使采访一名普通的团级干部,都会将“皮球”踢到上级批准之后再来,因为他们确实有铁的纪律。所以采访军人,尤其是采访高级别的军人,前期的联络非常繁琐。当我们聊到1940年的百团大战,98岁的向守志将军已经到了回家休息的时分,这时我不得不收起相机和他告别,故事也只能到此为止。向守志打仗无数,故事永远讲不完,如果你还想听他的故事,可以去买一本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向守志回忆录》,500余页,40万字,包括很多战争的细节,也包括他整整90年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5年1月26日

江苏省南京市颐和路8号

猜你喜欢

南京军区长征红军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铁血丹心耀东南
炎症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1例报道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