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的儿子”到“蟹王”的成长之路
——访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东
2016-10-21
从“农民的儿子”到“蟹王”的成长之路
——访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东
在辽宁盘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一样,用智慧与创造,为河蟹育苗及养殖技术注入生机与活力。而他们的领头人,本文的主人公——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合)董事长李晓东,以其以身作则,泽润众家的精神,感染着许多人。
光合蟹业董事长李晓东
书山有路 学海无涯
他是成功的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人大代表……虽然有着多重身份和荣耀,李晓东对自己的定位却十分明确——农民、企业家和科学家。
在农村出生、成长的他,无时无刻未曾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无论生活变成何种模样,那些艰苦岁月带给我的磨砺,让我永生难忘。以农民的方式来回报农民,是我最想做的事。”
他一直有一个产业报国的理想,也很乐意大家把他当做企业家。怀揣这种理想,李晓东成长为灵魂式的领导者,作为光合的董事长,团队带头人,他深刻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艰巨任务:将光合建成行业龙头企业,为农业现代化增添助力。因而成立之初光合就明确了“产生态精品、福万户千家”的使命。
“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我从儿时起就有的梦想。”在李晓东看来,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支撑,尤其是看到他的创新成果在团队努力下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推动力后,科技创新的激情更是澎湃于胸。他告诫自己,要用更多的创造奉献社会,无愧科学家的人生定位。所以即便在成为企业老总后,他仍选择到高校继续深造,实现自我提升,相继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业。
作为企业带头人,他清醒认识到,以身作则远比发号施令更为有效。做年轻人的表率,鼓励、支持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从而带动企业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激流勇进,是李晓东从未放松的事。
“河蟹开发育苗与养殖已近三十年,因为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技术门槛低,河蟹养殖从整体上来说还是技术相对落后的产业,特别是品种培育,不但比畜禽、种植业等主要优势品种落后许多,和水产业内其他优势种类比,也要落后几十年。”李晓东说道。
作为国内第一个专注河蟹品种选育工作的水产科技工作者,2000年至今,李晓东的河蟹育种实践历经了16年。河蟹生殖周期两年一个循环,即便一切顺利,培育一个新品种至少要5代或6代才能形成稳定的性状,这意味着,培育一个河蟹新品种至少要10到12年,风险很大。故而河蟹育种工作在起步时,就有许多员工甚至业内同行不理解,认为如此费力费时又投入巨大的公益性事业,不是一个民营企业该做的事。可李晓东不以为然:“河蟹育种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解决河蟹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不管多难,总得有人来做。”
从2000年到2011年,光合组织各方力量,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选育出河蟹新品种——“光合1号”,2011年通过国家原良种委员会审定,被农业部批准为我国第一个国审中华绒螯蟹新品种,此成果已被列入“十二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重大标志性成果,现正向全国推广。其成活率高,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的性状优势,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备受追捧。随后,光合还丰富了育种材料资源,清晰记录了种质资源的谱系。
此外,近几年,光合相继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淡水养殖品种选育及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863”项目《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辽宁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渔业新品种引进、开发》,较好地完成了项目任务,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随着研究深入,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河蟹育种已经成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作为中华绒螯蟹国家遗传育种中心的负责人,李晓东正在组织更多的科技力量投入其中。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无论未来有多艰难,他都将坚持下去。
李晓东向李克强总理汇报河蟹育种工程
多年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努力,以及他兼爱众家的奉献精神,李晓东获得了诸多殊荣: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杰出青年农民、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也曾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八大代表,所有光环背后,是他谦逊、淳厚和积极进取的本真。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光合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1998年底改制,由42名股东开始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业历程。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家提供优质水产苗种、海洋加工食品及水产技术服务的民营科技型企业。
光合共有员工294人,其中水产专业大中专毕业生112人,固定资产总值超亿元。公司下辖10个子、分公司,一个研发中心和独立的营销系统。生产项目主要以河蟹生态育苗、虾类育苗、滩涂贝类增养殖以及河蟹大水面养殖为主,每年生产优质河蟹苗种8万千克,占全国市场占有率的16%,年产优质商品蟹500吨。
目前光合生态蟹苗在北方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0%,全国有16%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我国平均每6只河蟹就有1只是由光合蟹苗养成,”对此李晓东感到无比欣慰。“黑龙江、吉林和内蒙也有我们的养殖基地。”
大眼幼体-河蟹苗
“‘公司+基地+农户’是多年来我们一直采用的经营模式。”李晓东介绍道。该模式主要以光合为依托,由生产基地提供优质苗种,再与农户签订销售合同,以销定产,蟹苗售出后再签订保底价回收合同,即确定一个蟹农盈利的协议回收价格,如收获季节的市场价高出协议价,蟹农可自由出售或由光合以市场价回收,若市场价低于协议价,则由光合全部回收。光合还为养殖户提供免费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技术服务与养殖指导,使养殖户真正实现“薪”有所系,“养”有所依,实现公司与农户的共赢。这种经营模式使光合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了6000余户固定客户群,养殖规模约30万亩,成为光合河蟹产业持续发展坚不可摧的后盾保障。今年开始,光合还免费为养殖户参投了全国第一家河蟹养殖保险,让养殖户又吃了一颗定心丸。
光合在河蟹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国家级河蟹健康苗种繁育基地、国家级河蟹良种场、国家级河蟹遗传育种中心、企业科研成果《中华绒螯蟹育苗和养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河蟹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开发》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蟹土池生态健康育苗及稻田养殖技术推广》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光合1号”河蟹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推广》项目荣获2015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任何成绩的取得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早在1989年,李晓东在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集成技术上就已取得了系列突破,并将成果向全国推广;1990年,作为全国稻田养蟹第一人,他开始了稻田养蟹技术的摸索与尝试并取得成功,此后专注研究近20年;2005年,他的研究成果《一种用河蟹控制稻田杂草的生态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2007年,其博士论文《稻田养殖系统内中华绒螯蟹不同放养密度对效益的影响》以及在国际经济蟹类大会上的报告——《稻田养蟹原理与生态贡献》更是丰富了我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内涵。该技术在全国推广25年来,累计带动农民增收超千亿元;光合人自主研发的河蟹土池生态育苗技术,打破了以往工厂化育苗的传统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苗种的成活率,实现了零排放,目前全国蟹苗都在用该专利技术生产。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从成立之初到如今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光合几经跌宕起伏也面临过许多艰难抉择。回忆起其中的辛酸苦楚,李晓东说:“这种例子太多了。”
2002年,国内扣蟹市场严重低迷,养殖户损失不小。为保证蟹农收益,经过几轮商定,光合以高于市场一倍的价钱回收养殖户的扣蟹,“这一决定意味着公司要承担亏损几百万的风险,因而遭到一些股东的强烈反对。”李晓东力排众议,最终一共回收扣蟹100万斤,共600余万元。善良的人总会得到更多的眷顾,第二年扣蟹出售时,市场出现转机,光合成功度过了一场危机。
随着蟹苗培育技术的普及使全国蟹苗产量的大幅提高,导致蟹苗供大于求,销售价格出现大滑坡。今年光合蟹苗的平均销价仅200元/千克,远低于前几年的720元/千克,蟹苗经营出现巨大亏损。加之光合与蟹农签订了《扣蟹回收合同》,给今年秋季的经营又带来了巨大风险,按合同光合要回收农户3000吨扣蟹,如果明年春天市场没有转机,他们将承受近2000万的亏损,这将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对于我来说,每天都是挑战,每天都要面对和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李晓东非常欣赏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人只有在困境中不断历练才会成长,从而增加人生厚度。
为保证蟹苗质量,光合采取了多种举措,主要通过对源头和过程的控制以及售后跟踪服务实现。源头控制即每年对种蟹的收购严把质量关,按照收购标准进行收购;过程控制指在蟹苗孵化过程中,全程进行记录,保证生产过程可追溯,有质量问题的蟹苗,坚决不出厂;售后跟踪服务即通过建立养殖档案,记录蟹苗来源、出售情况,并在实验室模拟蟹田条件进行成活率及变态率测试,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养殖户解决。同时还提供科普惠农服务,到养殖户家里查看养殖情况,进行定期汇总分析。
光合特别重视为农民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每年都无偿举办各类水产技术培训班20余次,并聘请专家到田间地头为养殖户进行讲座;自费编印大量水产养殖技术资料送到农民手中;在盘锦域内设立三家科普惠农服务站;建立客户档案,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养殖信息交流,等等。
光合销售门店
谈及未来在河蟹产业的规划,李晓东说,“十三五”期间,他们将继续保持并努力扩大光合的特色和强项——河蟹生态育苗的市场占有率。未来,光合将大力推广河蟹新品种“光合1号”及研发推广光合稻田养蟹模式,带动更多养殖户增收致富。同时,加强对加盟农户的技术服务和品牌建设与营销,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我们将致力于打造河蟹养殖的4.0版,促进河蟹产业进入智慧时代。”目前光合承担了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主持的河蟹产业化智慧服务平台项目,“我们要将盘锦打造成一个整个城市推进的水产养殖物联网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城市,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此外,光合正在建设国家河蟹遗传育种中心,他们要将其建成我国河蟹产业的硅谷,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成果最多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民营水产企业的研发中心。
十八年前,李晓东和光合创业团队一起,怀揣产业报国的美好理想,专注于蟹苗生产及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十八年后,对此他们依然矢志不渝,也许“诚实守信、开放包容,质量至上、矢志创新,襟怀坦白、肝胆相照,德才并举、自强不息”的企业价值观,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