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轮国家甘蔗品种区试德宏点评价

2016-10-21肖培先李嫒甜李翠英张永港钱文英王先陈寿宏张宏春郭兆建兰凤黄滔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云南陇川678707

中国糖料 2016年5期
关键词:柳城云蔗宿根

肖培先,李嫒甜,李翠英,张永港,钱文英,王先,陈寿宏,张宏春,郭兆建,兰凤,黄滔(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云南陇川678707)

第十轮国家甘蔗品种区试德宏点评价

肖培先,李嫒甜,李翠英,张永港*,钱文英,王先,陈寿宏,张宏春,郭兆建,兰凤,黄滔
(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云南陇川678707)

10个参试甘蔗品种通过2年新植、1年宿根及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较优的有赣蔗07-538、闽糖02-205、粤甘46号、柳城07-500,已在德宏蔗区扩大示范,其余品种表现不够理想,不适合在本试验区域种植。

甘蔗品种;区域试验;评价

蔗糖产业在德宏州的工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德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德宏蔗区,主栽品种为粤糖93-159、粤糖86-368,ROC20等,粤糖93-159是德宏州水田及水浇地的主栽品种,占植蔗总面积的40%以上,单一品种长期种植种性退化,病虫害严重,产量持续下降,生产风险加大[1]。甘蔗生产过程中过分依赖某一遗传种质,必然存在病害生理小种长期大量积累的潜在生产安全隐患,一定程度上威胁着蔗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

品种区域试验是品种选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全国甘蔗品种区域试验通过田间试验,鉴定新育成(或新引进)甘蔗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性状及综合表现,客观、公正地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国家甘蔗品种鉴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3-7]。同时,发现筛选一些优良品种,部分替代本蔗区大面积种植的粤糖93-159,缓解生产上品种单一的安全隐患,也为德宏蔗区生产用种筛选后备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参试材料

参试品种10个:赣蔗07-538、闽糖02-205、云蔗08-2060、云瑞07-1433、粤甘43号、粤甘46号、柳城07-500、福农40号、福农07-2020、福农07-3206,以ROC22为对照(CK)。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本试验地位于德宏州陇川县景罕镇中心,地理位置:北纬24°24′,东经97°87′,海拔高度980m,年平均温度19.5℃左右,总降雨量1180mm左右。试验地地势平坦,沙壤土,中等以上肥力,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作甘蔗,砍收后两犁两耙、机械开沟。

1.3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4行区,行长7.6m、行距1.1m,小区面积33.3m2,四周设保护行。双芽双行接顶种植,种植密度8000芽/666.7m2。

2014年新植试验于2月初两犁两耙后开沟,2月21日种植,每666.7m2施用29%复合肥50kg、尿素10kg、20%毒死蜱3kg;4月初揭膜、人工锄草,5月初追肥、机械培土,每666.7m2施用BB肥40kg、尿素30kg、70%噻虫嗪15g、20%毒死蜱2kg;7月—8月进行第二次追肥,每666.7m2施用尿素20kg。2015年新植和宿根试验的种植管理同新植。在甘蔗整个生育期内,注意防治田间杂草、蚜虫及鼠害,风雨过后及时到田间观察甘蔗生长情况,有倒伏的及时进行人工扶正。

1.4调查测定项目

出苗率,分蘖率,初始株高,梢腐病及叶部病害,孕穗、开花情况,蔗茎空、蒲心情况,调查甘蔗收获前的株高、茎径及有效茎数,收获时称量小区实际产量,11月—3月,田间采样进行室内工艺性状指标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前期情况分析

2.1.1出苗率参试品种平均出苗率在44%~70%,所有参试品种的平均出苗率都低于CK,较高的是福农07-3206、福农07-2020,最低的是云瑞07-1433和柳城07-500。

表1 参试品种前期性状调查结果

2.1.2分蘖率参试品种平均分蘖率在75%~167%,分蘖率高于CK(138%)的是云蔗08-2060,其余品种低于CK,较低的是闽糖02-205。

2.1.3宿根发株率参试品种宿根发株率在182%~317%,宿根发株率高于CK(235%)的有云瑞07-1433、福农07-2020、福农07-3206、云蔗08-2060、柳城07-500,其余品种低于CK,最低的是粤甘43号。

2.1.4初始株高参试品种平均初始株高在95~125cm,所有参试品种的初始株高都矮于CK(125cm),较高的是福农40号、闽糖02-205等,最矮的是粤甘43号。

2.2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2.2.1株高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收获前平均株高在229~305cm,株高最高的是福农40号,其次是CK(302cm),其余品种株高都比CK矮,最矮的是粤甘43号和福农07-2020。

2.2.2茎径参试品种收获前期平均茎径在2.25~2.88cm,茎径大于CK(2.51cm)的品种有福农40号、云瑞07-1433、福农07-2020、柳城07-500、粤甘46号、粤甘43号,其余品种小于CK。其中,福农40和云瑞07-1433属大茎种,其余的是中茎或细茎种。

表2 参试品种两新一宿产量性状调查结果

2.2.3单茎重参试品种平均单茎重在1.22~1.96kg,单茎重最重的是福农40号和云瑞07-1433,其次是柳城07-500,其余品种单茎重低于CK(1.55kg),单茎重最轻的是云蔗08-2060和福农07-3206。

2.2.4有效茎参试品种平均公顷有效茎在33233~93767条,公顷有效茎最多的是云蔗08-2060和闽糖02-205,其余品种公顷有效茎少于CK,最少的是福农07-2020。

2.3产量、糖分、含糖量分析

2.3.1糖分由表3可知,参试品种11—12月平均糖分在12.81%~15.66%,前期糖分除福农40号和粤甘43号外,其余品种都高于CK(13.96%),特早熟品种有赣蔗07-538、粤甘46号、云瑞07-1433;1月—3月平均糖分在14.87%~18.12%,除福农07-2020和福农40号外,其余参试品种都高于CK;全期平均糖分在14.04%~16.93%,全期平均糖分除福农07-2020和福农40号外,都高于CK(15.38%)。

2.3.2产量由表4可知,参试品种实际公顷产量在50.44t~121.54t,产量最高的是福农40号,其次是闽糖02-205、云蔗08-2060,其余品种产量低于CK(109.45t/hm2),产量最低的是福农07-2020。参试品种产量排位是:福农40号(121.54 t/hm2)>闽糖02-205(120.21 t/hm2)>云蔗08-2060(114.32 t/hm2)>CK(109.45 t/hm2)>粤甘46号(108.61 t/hm2)>云瑞07-1433(108.22 t/hm2)>赣蔗07-538(106.94t/hm2)>柳城07-500(98.20t/hm2)>福农07-3206(96.49 t/hm2)>粤甘43号(92.67 t/hm2)>福农07-2020(50.44 t/hm2)。

表3 参试品种2新1宿试验平均糖分(%)统计结果

表4 参试品种2新1宿产量、含糖量统计结果

2.3.3含糖量参试品种平均含糖量在7.71~19.22 t/hm2,含糖量最高的是闽糖02-205,其次是云蔗08-2060、云瑞07-1433、赣蔗07-538、粤甘46号、福农40号,以上6个品种含糖量高于CK,其余品种低于CK。

2.4抗逆性

参试品种整个生育期发现的病害有花叶病、梢腐病、锈病、褐斑病、黄斑病;虫害有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苗,叶部害虫有蓟马;部分品种蔗茎有不同程度的蒲心;部分品种孕穗开花;无黑穗病(表5)。

表5 参试品种抗逆性调查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经过2年新植、1年宿根及参考1年生产示范共4次试验,综合分析各参试品种的工农艺性状及抗逆性,产量较高且超过CK的品种是福农40号、闽糖02-205、云蔗08-2060,平均糖分较高且超过CK的是赣蔗07-538、云瑞07-1433、粤甘46号、柳城07-500、云蔗08-2060、闽糖02-205等,含糖量高于CK的是闽糖02-205、云蔗08-2060、云瑞07-1433、赣蔗07-538、粤甘46号、福农40号。综合性状表现较优的是赣蔗07-538、闽糖02-205、粤甘46号、柳城07-500,4个品种在德宏蔗区已进行扩繁示范。

3.1赣蔗07-538:试验及生产示范,田间生势好,特早熟高糖,11月糖分达14.99%,糖分高峰值达18.25%,全期糖分16.93%;生产示范中,产量达135 t/hm2以上,产量、含糖量较高,宿根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ROC22号,宿根高产稳产,宿根性好,综合性状表现优。

3.2闽糖02-205:出苗、分蘖、成茎率高,有效茎特多,蔗茎较细,生势好,12月糖分15.43%,中早熟,高糖,高产,宿根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ROC22号,宿根高产稳产,宿根性强,综合性状好。

3.3粤甘46号:全期生势好,群体生长整齐,有效茎多,产量高,11月糖分14.21%,早熟高糖,生产示范中生势强,产量达137.64t/hm2;宿根稳产,宿根性较好,综合性状好。

3.4柳城07-500:出苗一般,但糖分高,11月糖分达14%以上,蔗茎粗大,产量较高,宿根稳产。

4.5福农40号产量高,但全期糖分低,叶部锈病和黄斑病重,不适宜本蔗区种植;云蔗08-2060新植出苗整齐,有效茎多,产量、糖分高,但是宿根蔗茎特细,生势差,矮小,宿根性差,开花早,蒲心较重,不扩繁;云瑞07-1433虽然糖分高,蔗茎粗大,但是梢腐病重,成茎率低,有效茎少,2新1宿试验结束就被淘汰而没有进入生产示范,不适宜本蔗区种植,不扩繁。

[1]张跃彬,邓军,陈跃,等.云南高原特色甘蔗产业发展与技术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77.

[2]杨世常.云南德宏蔗区甘蔗病虫草害的发生及防治[J].中国糖料,2013,35(3):75-77.

[3]谭裕模,唐仕云,方位宽,等.甘蔗引进新品种种性试验[J].中国糖料,2007,29(1):1-4.

[4]闭少玲,刘海斌,容凤玉.第四轮国家甘蔗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初报[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1):1-4.

[5]刘海斌,何红,张革民,等.第三轮国家甘蔗钦州在广西南宁的区试表现[J].甘蔗,2003,10(2):14-19.

[6]唐仕云,杨荣仲,王伦旺,等.国家甘蔗品种第五轮区域试验在广西南宁的表现[J].中国糖料,2009,31(1):21-23.

[7]杨昆,刘家勇,赵培方,等.国家甘蔗品种第六轮区试云南开远新植试验初报[J].中国糖料,2010,32(1):19-21.

Evaluation on the Tenth National Sugarcane Varieties Regional Trial in Dehong Area

XIAO Pei-xian,LI Ai-tian,LI Cui-ying,ZHANG Yong-gang,QIAN Wen-ying,WANG Xian,CHEN Shou-hong,ZHANG Hong-chun,GUO Zhao-jian,LAN Feng,HUANG Tao
(Dehong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Longchuan Yunnan 678707)

Intergrated characters of ten sugarcane varieties were tested through two years of new plant and one year of ratoon crop and production demonstration test for one year in Dehong area.The superior sugarcane varieties in integrated characters were Ganzhe 07-538,Mintang02-205,Yuegan46 and Liucheng07-500 which had been expanded for reproduction and demonstration in Dehong area.The rest varieties were not as ideal as expected to be fit for planting the sugarcane area.

sugarcane varieties;regional trial;evaluation

S566.103

A

1007-2624(2016)05-0016-04

10.13570/j.cnki.scc.2016.05.006

2016-04-27

国家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0-6-15)。

肖培先(1960-),男,云南梁河人,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甘蔗新品种选育。

张永港(1967-),男,云南芒市人,农艺师,研究方向:甘蔗科研管理。E-mail:zyg316@126.com,Tel:0692-7955563

猜你喜欢

柳城云蔗宿根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云南省第十五轮甘蔗品种区试新植德宏点评价
县级微信公众号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初探
依托柳城宋元古窑提升柳州文化软实力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
云南省甘蔗品种第十四轮区域化试验保山点总结
云南甘蔗品种第四轮生态育种试验保山试点总结
甘蔗宿根性研究II.甘蔗种性宿根影响因子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甘蔗新品种云蔗05-51的选育
几个甘蔗新品种在广西龙州的种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