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土壤肥力产业 “土肥学说”三分较
——腐植酸是培育土壤肥力产业的核心力量

2016-10-21曾宪成

腐植酸 2016年4期
关键词:土肥营养学土壤肥力

曾宪成 李 双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北京 100120)

培育土壤肥力产业 “土肥学说”三分较
——腐植酸是培育土壤肥力产业的核心力量

曾宪成李双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北京 100120)

土壤肥力是土壤可持续生产的根本。培育土壤肥力产业,肥料是重要抓手。确立正确的“土肥学说”,对于指导土壤肥力产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依据“土壤腐殖质营养学说”和“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两个学说,创立“腐植酸・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则更具科学性和时代特征。当前,在“腐植酸・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指导下,通过“腐植酸+”集成大中微量营养元素成为土壤肥力产业的核心力量,也应了“让腐植酸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的现实意义。

腐植酸 土壤肥力 产业 土肥学说 核心力量

纵观地球碳循环,腐植酸是其中一环,人们最终会深刻认识它。毫不夸张地说,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有益微生物等环境因子,不可回避地都要牵涉到腐植酸类物质[1]。人们生产生活中使用的肥料、农药、调理剂、调节剂、吸附剂、化学品和医药保健品等等,凡是涉及绿色环保和食品安全产业链上的要素,无不把注意力转向腐植酸的开发应用上来[1]。从当前国家对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战略部署看,培育土壤肥力产业,腐植酸先行了一步。

1  培育土壤肥力的产业实践

土壤肥力是反映土壤肥沃性和产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土壤各种基本性质的综合表现,是农业可持续生产的根本所在。

1.1土壤肥力概念

关于土壤肥力的概念,国际国内土壤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形成了不同的定义,迄今未完全统一。

国际上对土壤肥力概念的认识较早。1840年,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首次提出“土壤矿质元素是土壤肥力的核心”[2]。此后,西方土壤学认为,土壤肥力是土壤中所含植物营养元素的数量及其有效程度[3]。1978年,美国土壤学会在《土壤科学名词汇编》中将土壤肥力定义为:土壤供应植物所需养料的能力及与这种能力有关的各种土壤性质与状态[3]。20世纪初,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把土壤肥力理解为:土壤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同时不断地供应植物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养料和水分的能力[3]。

中国对土壤肥力的认识最早受欧美土壤科学家的影响,传统地把土壤供应植物养分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也就是把养分看做是土壤肥力的唯一要素[4]。20世纪50年代,受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的影响,中国土壤科学工作者提出:“所谓土壤肥力,就是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土壤稳、匀、足、适地对植物供应水分养分的能力。”把养分和水分看做是肥力因素[5,6]。20世纪60年代,熊毅等土壤工作者在总结群众认土、用土、改土和培肥经验的基础上,特别是研究高产稳产过程中,发现影响作物丰产的因子,不仅限于土壤对养分和水分的供应。他指出,“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作物生长的能力”。“养分是营养因素,温度和空气是环境因素,水既是环境因素又是营养因素”。“土壤肥力是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的综合反映。也就是把水、肥、气、热看做是肥力因素”[7]。这一观点,获得了全国土壤科学工作者的赞同[3,8,9]。陈恩凤等通过研究认为,土壤肥力决定于土壤的“体质”和“体型”。“体质”是指土壤肥力基础物质的质和量及其功能;“体型”是指上述物质的不同垒结形成的土体构造,二者决定了土壤水、肥、气、热储存状况与供应能力,及其土壤自动调节性能与抗逆性[10]。侯光炯等提出了土壤肥力生物热力学观点。他们认为,土壤是具有生理功能的类生物体,在具有周期变化的太阳辐射热影响下,植物和土壤的生理作用也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二者生理协调是保持作物高产稳产的基础。他们把土壤肥力看做是在土壤与植物生理协调过程中不断调节和供应水、热、气、肥,并保证正常供应的能力[11]。

1.2土壤肥力分类

土壤肥力按成因可以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12]。自然肥力是由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肥力,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综合表现。它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各种自然因素质量、数量及其组合适当与否。自然肥力是自然再生产过程的产物,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土壤的自然肥力与人工肥力结合形成的经济肥力,才能用以为人类生产出充裕的和安全的农产品。经济肥力是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的统一,是在同一土壤上两种肥力相结合而形成的。农业生产上,能为植物或农作物即时利用的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叫“有效肥力”,不能即时利用的叫“潜在肥力”。潜在肥力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效肥力[13]。

土壤肥力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土壤肥力变好变坏既受自然气候等条件影响,也受栽培作物、耕作管理、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以及社会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14]。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创造人工肥力,充分发挥自然肥力作用的动力。人们可以利用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促使人工肥力的形成,并加快潜在肥力转化,使土地尽力投入生产。

1.3培育土壤肥力产业的历史使命

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13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旨在通过多方共建,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1) 适应生产力发展。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旨在通过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5]。

(2) 耕地质量提升。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16]。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大退化、污染、损毁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17]。

(3) 化肥提质增效与减量施用。2015年2月17日,农业部出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18];2015年7月29日,工信部出台《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19];2016年3月5日,“化肥零增长”首次纳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20]。

(4) 食品安全生产。2015年10月1日,我国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1]。这部被誉为“史上最严”的食品法律,要求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5) 生态环境建设。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这部被誉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已于2015年1月1日实施[22];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17];201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3];2016年1月1日,我国施行《大气污染防治法》[24];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5];2016年6月29日,环保部发布了《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26]。

综上,随着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须调整生产关系。纵观“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减少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不合理投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之间的关系,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是源头,是基础,更是关键;而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的关键,是培育土壤肥力产业,重点在肥料及其衍生产品的安全投放上。据此,立足提升土壤肥力,通过与地域环境相亲相融的优质肥料,即集“土壤健康+肥料增效+作物安全+环境友好”于一体的肥料,通过大量反哺,一举多得,这是时代赋予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土肥学说”理论的时代特征

创立“土肥学说”是构建“土肥和谐”的应有之义。回顾历史,虽没有“土肥学说”之说,但内涵有之。构建“土肥和谐”新关系亦为如此。现将历史上创立的“土壤腐殖质营养学说”[27]和“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28]两个学说,与2015年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腐协”)提出的“腐植酸·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29]作一科学比较,为确立“土肥和谐”新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2.1三个“土肥学说”形成的历史看点

兹针对“土壤腐殖质营养学说”“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腐植酸·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三个“土肥学说”理论的提出时间、应用时间、核心观点、养分特点、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等六个方面进行比较,总结不同学说论点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和地位,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三个“土肥学说”理论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现实产物,需要适时调整认知领域的相互关系。

2.2三个“土肥学说”指导下的生产模式

通过历史观察,三个“土肥学说”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对土壤环境、养分供给、作物产出、生产环境、生产力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影响,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三个“土肥学说”对不同时期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据此也形成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模式。

(1) 土壤腐殖质营养学说:基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粮食需求,形成了“自然投入、自然产出”(靠天吃饭)的农耕模式,属于“土壤肥力自给自足型”农业生产方式。

(2)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基于当时经济、人口发展,以化肥投入增产粮食为主,形成了“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高排放”的化肥农业生产模式,属于“土壤肥力透支型”农业生产方式。

(3) 腐植酸·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面对土壤、肥料、粮食、环境等安全问题,形成了“低投入、低能耗、补环境、稳增产”的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属于“土壤肥力和谐共生型”农业生产方式。

表1 三个“土肥学说”基本看点Tab.1 The basic focus of three “soil and fertilizer theory”

表2 三个“土肥学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Tab.2 Effect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three “soil and fertilizer theory”

2.3假以“有机-无机矿物质营养学说”

在“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与“腐植酸·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之间,事实上存在着“有机-无机矿物质营养学说”。这个学说,因为生产力发展逾期,错过了历史发展的条件。如长期大量秸秆还田导致土壤固相结构发生变化等问题;如过量畜禽粪便投放,重金属、抗生素、有害气体如何处置等问题;如大量工农业有机废弃物投放如何安全转化等问题,都没有统一的投放标准。由于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家政策难以到位,如不加管理,一旦再次投放,必将严重危害土壤。当然,经无害化处理后,仍然可以投放。我们必须面对“土壤血统”构建,通过反哺工业提取的腐植酸,还是比较好的路径。这一点,正好立命于“土壤腐殖质营养学说”,又基于腐植酸对化肥提质增效,还能哺育土壤,其二重性可为构建“土肥和谐”创造有利条件。

工业提取的腐植酸与生物转化的腐植酸,可为土壤匹配的“肾源”。可鉴:是有机质不一定是腐植酸,是腐植酸一定是最好的有机质;工农业有机质不一定安全,通过工业提取的腐植酸一定是安全的。创立“腐植酸·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以此正本清源,指导“土肥和谐”新关系最恰当。

2.4三个“土肥学说”形成的时代特征

从自然观、科学观、生态观、生命观、发展观,省察三个“土肥学说”的时代特征,见表3。

表3 三个“土肥学说”的时代特征Tab.3 The times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soil and fertilizer theory”

综上,面对当前严峻的土壤、肥料、粮食及生态环境等问题,构筑“土肥和谐”新关系,以“腐植酸·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为指导,显然更具科学性和时代特征。

3  腐植酸是培育土壤肥力产业的核心力量

2016年5月23日,习总书记在考察伊春时指出,“生态是资源,生态是生产力”[30]。腐植酸是土壤的本源性物质,其生态效应自不待说。通过176年的思想融合,通过40多年的实践检验,以“腐植酸·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为指导,构筑“土肥和谐”新关系,腐植酸最具核心力。

3.1认识腐植酸从土壤中来

腐植酸是土壤的核心物质。255年前(1761年),人们对土壤中的“黑东西”搞不明白,总以为“幽灵”在“作怪”。后来,土壤学家把它称之为“暗色物质”。直到1761年,第一部农业化学著作《农业化学原理》(华莱士Wallerius著)问世,华莱士首先提出“腐殖质”这一名称[1]。1786年,德国的阿查德(Achard)第一个从泥炭中用碱溶液提取再用酸沉淀出腐植酸(农业化学家开始启用“植”)[31]。1797年和1807年,德国的沃克兰(Vauquelin)和汤姆森(Thomson)分别用碱液从腐解植物残体和土壤中提取出腐植酸,这才进一步明确了“暗色物质”就是腐植酸[1]。可见,从土壤中认识腐植酸,就认识了土壤的核心所在。

3.2工业化利用腐植酸反哺土壤

让腐植酸反哺土壤最直接。200多年来,人类在探索“黑东西—暗色物质—腐殖质—腐殖酸(土壤)—腐植酸(工业提取)”的过程中,经历了“认识朦胧、探索交锋、理论形成、研究应用、大量开发”等五个阶段,真正实现了从“认识土壤腐殖酸”转向了“工业利用腐植酸”的质的飞跃[32],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研究发现,工业提取的煤炭腐植酸与土壤腐殖酸具有相似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分子量范围,有着一致的应用特性[31,33~35]。目前,我国煤炭腐植酸资源(包括褐煤、风化煤、泥煤等)丰富,储量超过2000亿吨,种类齐全,腐植酸含量高达70%。诚然,工业利用腐植酸已成为土壤腐殖酸的主要补充来源。可见,“让腐植酸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是多么重要。

3.3腐植酸与化肥结合条件优越

让腐植酸制造肥料经受了时间检验。早在1974年,国家组织开展腐植酸肥料试验,腐植酸肥料民间生产和实践提到国家战略层面。经过40多年的生产和实践检验,腐植酸与化肥结合具有优越的条件。

(1) 活性基团丰富。

腐植酸是一类大分子有机弱酸聚合物,含有多种官能团,如酚羟基、醇羟基、羰基、甲氧基、醌基等,这些活性基团决定了腐植酸的酸性、亲水性、离子交换性、络合能力及较高的吸附能力等,使其具有很强的物理、化学活性和生物活性[31]。

(2) 分子量范围大。

腐植酸主要由小分子黄腐酸(102~103)、中大分子棕腐酸(103~104)和高分子黑腐酸(104~106)3个组分构成,分子量从几百到几百万,变化范围巨大[36]。

(3) 原料差异性大。

受原料种类(风化煤、褐煤、泥炭、工农业有机废弃物等)、区域分布(如华北、西南、东北等)、地区差异(如新疆哈密、阿克苏、阜康等)[37]等因素影响,不同来源的腐植酸在结构、性质和功能上差异性较大[31]。

综上,充分利用腐植酸组分、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定向开发多种功能性肥料及其衍生产品,研发空间广阔。

3.4腐植酸于化肥提质增效

腐植酸与化肥结合,既可以改善化肥品质,又能提高化肥利用率,且与环境友好,顺应了肥料产业的变革,可谓一举多得。

(1) 腐植酸改善化肥品质。

腐植酸对化肥品质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优化养分组合。腐植酸通过复合多种元素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单一肥料的弊端,实现对化肥质的改善[38]。

② 延长肥效时间。腐植酸通过稳定、缓释、控制作用,延长肥效,通过对释放量的约束,提升化肥品质[38]。

③ 促进养分加和。通过平衡各种养分,促进有效物质合成,使得各养分具有加和效应[38]。

腐植酸肥料提质增效化肥的显著效果,已经得到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权威验证,在国家“减肥”行动中作出了积极贡献[39]。

(2) 腐植酸提高化肥利用率。

研究表明,腐植酸与大、中、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一经结合,即可达到最佳的匹配状态。在等养分的情况下,腐植酸肥料比常规肥料利用率平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净增30%~40%养分[40]。

① HA+大量元素(N、P、K):腐植酸与氮肥结合,可以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与磷肥结合,可以活化磷,提高磷肥当季的利用率;与钾肥结合,可以活化钾,促进作物对钾的吸收[36]。

② HA+中量元素(Ca、Mg、S等):腐植酸通过吸附、螯合、络合、离子交换等作用,对中量元素起到储存、保护和增效作用,利于作物吸收[36]。

③ HA+微量元素(Fe、Zn、Mn、Cu、B、Mo):腐植酸作为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可提高微量元素肥效,促进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36]。

④ HA+有益元素(Se、Ti、Na等):腐植酸通过吸附、络(螯)合、氧化还原等作用,促进作物对有益元素的吸收[36]。

3.5“腐植酸+”产品灵活多样

“腐植酸+”出全系列营养产品丰富,有“五看”。

(1) “一看”大量营养元素。

腐植酸+氮=腐植酸氮肥,如腐植酸尿素、腐植酸铵;

腐植酸+磷=腐植酸磷肥;

腐植酸+钾=腐植酸钾肥;

腐植酸+……

(2) “二看”中量营养元素。

腐植酸+钙=腐植酸钙肥;

腐植酸+镁=腐植酸镁肥;

腐植酸+硫=腐植酸硫肥;

腐植酸+……

(3) “三看”微量营养元素。

腐植酸+铁=腐植酸铁肥;

腐植酸+锰=腐植酸锰肥;

腐植酸+锌=腐植酸锌肥;

腐植酸+……

(4) “四看”有益营养元素。

腐植酸+硅=腐植酸硅肥;

腐植酸+硒=腐植酸硒肥;

腐植酸+钠=腐植酸钠肥;

腐植酸+……

(5) “五看”有益微生物肥。

腐植酸+固氮菌=腐植酸固氮菌肥;

腐植酸+溶磷菌=腐植酸溶磷菌肥;

腐植酸+解钾菌=腐植酸解钾菌肥;

腐植酸+……

以上“黑五类”,只要掌握“腐植酸+”的技术要领,以致于“二元,多元,复合,掺混,有机/无机,……”,可以调节无间。

4  正确培育土壤肥力产业(理论与实践)

毫无疑问,上述三个“土肥学说”对不同时期农业生产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以“有机-无机矿物质营养学说”→“腐植酸·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为指导,培育土壤肥力产业,这是人类追求真理、适应食品安全生产、满足健康食品不断产出的需要。

(1) 顺应生产力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坚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造成土壤退化,质量状况堪忧。我国7成耕地存在障碍[41],1/5耕地被污染[42],土壤基础养分含量下降、养分失衡、土壤酸化或碱化等问题突出[43],顺应土壤生产力发展是第一要务。

科学证明,腐植酸是土壤的“核心物质”,是土壤团粒结构的“构造者”,是土壤养分的“运转仓库”[44]。40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腐植酸肥料在提升土壤肥力、改良和修复土壤、调节土壤pH值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据此,让腐植酸肥料大量反哺土壤,是顺应当前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构建新型生产关系。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创下了12连增的世界记录,化肥功不可没。但与此同时,“化肥越喂越多→耕地越种越瘦→粮食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生态环境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已成事实。重构“土肥和谐”新关系,让肥越土,让土更肥成为必选的“二元论”。

40多年来,经过我国大量科学研究,腐植酸肥料取得了与“土肥和谐”的重要应用成果。回首国发〔1974〕110号和国发〔1979〕200号两个文件,腐植酸肥料取得了在农业上的“五大作用”(改良土壤、增效化肥、刺激生长、增强抗逆、改善品质)[1]。时隔30年,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再度开展腐植酸肥料大面积试验示范工作,验证了上述“五大作用”的同时,又获得了腐植酸肥料的“两高三少”(肥料利用率高、作物产量高、施肥用量少、施肥次数少、有害气体排放少)和“三剂化”(肥料增效剂、土壤调理剂、根际生长刺激剂)效果[38]。如今,随着腐植酸优化化肥技术的日益成熟,腐植酸集合大中微量元素与土壤更好,于肥效更优。重构“土肥和谐”新关系,腐植酸肥料自然是优良之选。

(3) 正确引领肥料产业发展。当前,肥料市场结构正在发展改变。2015年,86家氮肥企业退市[45],5家腐植酸肥料企业上市,如今这种趋势变化愈加明显。观市场导向背后,实质是人们对肥料的新认识。正如环境学家指出,“凡是外源性物质向土壤投放,都是对土壤的攻击”[46]。为此,向土壤投放物质,应该拉一条红线,哪些物质能投,哪些物质不能投,哪些物质必须“优化”达标后才能投。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土壤血统”的长治久安[32]。

实践证明,通过工业提取的腐植酸,能融合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及有益元素,以此有机-无机营养复合体反哺土壤,于土壤最本源、最安全。同时,工业开发利用腐植酸可以缩短有机质的腐殖化时间(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少则两三年,多则一百年),使之当年受益甚至当季当期受益,以此提升土壤肥力最直接、最快速。

(4) 提质增效化肥。2015年,国家号令“化肥零增长”“化肥工业转型”;2016年,国家出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场“提质增效化肥”的产业革命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

40多年来,腐植酸在农业领域积累了大量研究和应用成果。通过提高利用率、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等,实现了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效益佳的结果[44]。因此,腐植酸与化肥的有机结合,既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又顺应了肥料产业的变革,且与环境友好,可谓一举多得。

(5) 保障食品安全生产。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优质、无污染的农产品已成为众望所需。

腐植酸是土壤的“核心物质”,让腐植酸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于土壤亲和无疑;土壤健康了,产出的食品就安全了。腐植酸与化肥结合具有微量高效的效果,且可针对土壤性状和作物需求,开发功能性、专一化、多元化产品,精准供给养分;肥料优化了,产出的食品营养就更丰富了。腐植酸肥料生产和使用过程,都具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优点;生态环境好了,产出的农产品自然会更好。综上,腐植酸肥料完全可以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生产。

大家知道,理论与实践,犹如“骨肉相连”,不可分离。“腐植酸·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与“腐植酸肥料产业”亦是如此。二者有机融合,必将助推腐植酸肥料产业大发展。

5  结语

培育土壤肥力产业,肥料是重要抓手。腐植酸融合肥料业界,一荣俱荣。新时期,在“腐植酸·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指导下,腐植酸肥料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必将成为培育土壤肥力产业的核心力量。

[ 1 ]成绍鑫 编. 腐植酸类物质概论[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 2 ]Liebig J. V. 著,刘更令 译. 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 3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土壤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 编.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土壤卷[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 4 ]石元春 主编.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农业科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 5 ]邓绶林 主编. 地学辞典[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

[ 6 ]中国土壤学会 编. 中国土壤学在前进[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7 ]熊毅,李庆逵 主编. 中国土壤(第二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 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 9 ]中国方志大辞典编辑委员会 编. 中国方志大辞典[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 10 ]陈恩凤 编著. 土壤肥力物质基础及其调控[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 11 ]侯光炯. 农民群众的生产斗争经验开辟了发展土壤科学的广阔道路[J]. 中国科学,1975,(5):511~518

[ 12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农业经济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 编.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经济卷[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 13 ]农业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编. 农业大词典[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 14 ]朱剑农 著. 土地经济原理[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Z]. http://www.gov.cn/zhengce/2016-01/27/content_5036698.htm

[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Z]. http://www.gov.cn/ zhengce/2015-02/01/content_2813034.htm

[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Z]. 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5/05/ c_1115187518.htm

[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Z]. http://www.moa.gov.cn/zwllm/tzgg/ tz/201503/t20150318_4444765.htm

[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Z]. http://www.miit.gov.cn/ n1146290/n1146397/c4213124/content.html

[ 20 ]李克强. 政府工作报告[R]. http://www.gov.cn/ guowuyuan/2016-03/05/content_5049372.htm

[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Z]. http://www.sda.gov.cn/WS01/CL0784/118041. html

[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Z]. http://www.gov.cn/zhengce/2014-04/25/ content_2666434.htm

[ 23 ]中共中央,国务院.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Z]. 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9/21/ content_2936327.htm

[ 24 ]国务院.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Z]. http://www.gov. cn/zhengce/content/2013-09/13/content_4561.htm

[ 25 ]国务院.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Z]. http://www.gov. cn/xinwen/2016-05/31/content_5078467.htm

[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关于公开征求《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Z]. http:// shj.mep.gov.cn/zhgl/201606/t20160612_354383.shtml

[ 27 ]Thae A. D.. Grünstaze der rationellen Landwritschaft[M]. Germany: Nabu Press, 1809

[ 28 ]Liebig J. V. 著,刘更令 译. 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3

[ 29 ]曾宪成,李双. 纵观植物营养学说的时代特征[J].腐植酸,2015,(6):1~8

[ 30 ]杜尚泽.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首站到伊春[Z]. 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524/c64094-28373826.html

[ 31 ]郑平 主编. 煤炭腐植酸的生产和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 32 ]曾宪成. 开展“维土革命”,净化“土壤血统”——充分发挥腐植酸修复土壤的重要作用[J].腐植酸,2012,(5):1~13

[ 33 ]郭圣荣 主译. 生物高分子[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 34 ]曾宪成. 腐(殖)植酸与食品源头安全——腐(殖)植酸是构筑食品源头安全的最佳选择[J]. 2005,(4):1~10

[ 35 ]武丽萍,曾宪成. 煤炭腐植酸与土壤腐殖酸性能对比研究[J]. 腐植酸,2012,(3):1~10

[ 36 ]曾宪成. 腐植酸本源性肥料可持续发展[J]. 腐植酸,2013,(4):1~6

[ 37 ]赵维民. 新疆地区风化煤中各种腐植酸含量的分析[J]. 新疆化工,2000,(3):40~41

[ 38 ]曾宪成,李双. 大兴腐植酸肥料的历史使命[J]. 腐植酸,2015,(5):1~10

[ 39 ]曾宪成,李双. 让“腐植酸+”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开创“肥料工业4.0”时代新辉煌[J]. 腐植酸,2016,(1):1~7

[ 40 ]曾宪成,李双. 大气雾霾之疡,腐植酸反哺土壤固本之切[J]. 腐植酸,2014,(1):1~8

[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Z]. http://www.moa.gov.cn/zwllm/zwdt/201412/ t20141217_4298677.htm

[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Z]. http://www.mlr.gov.cn/xwdt/ jrxw/201404/t20140417_1312998.htm

[ 43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编著. 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基础养分数据集(2005-2014)[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 44 ]曾宪成,李双. 让腐植酸在补充和提升土壤肥力中发挥重要作用[J]. 腐植酸,2014,(2):1~8

[ 45 ]马彦平. 86家氮企宣布退市!2016年尿素市场迎来大利好?[N]. 农资导报,2016-3-1

[ 46 ]曾宪成. 我呼吁:全体腐植酸肥料(含衍生品)专业制造企业要抓住时机,像“孝敬母亲一样报孝大地母亲”[J]. 腐植酸,2014,(5):卷首语

Cultivating Soil Fertility Industry and Comparing Three “Soil and Fertilizer Theory”——Humic Acid is the Core Strength of Cultivating Soil Fertility Industry

Zeng Xiancheng, Li Shuang
(China Humic Acid Industry Association, Beijing, 100120)

For the fundamental effect of fertility in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soil, fertilizer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cultivating soil fertility industry. Establishing correct “soil and fertilizer theory” is very necessary for guid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il fertility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two theories: “soil humus nutrition theory” and “plant mineral nutrition theory”, setting up “humic acid and plant mineral nutrition theory” is more scientif city and times characteristic. At present, by the guidance of “humic acid and plant mineral nutrition theory”, integrating large, medium and trace nutrients with “humic+” will turn into the core strength of the soil fertility industry, which makes the rule “let humic acid come from the soil and go into the soil” be more practical.

humic acid; soil fertility; industry; soil and fertilizer theory; core strength

TQ314.1,TQ444.6

A

1671-9212(2016)04-0001-09

2016-06-10

曾宪成,男,1958年生,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全国腐植酸行业管理,重点开展农业和环境领域的研究工作,E-mail:chaia@126.com。

猜你喜欢

土肥营养学土壤肥力
我国香蕉园土壤肥力现状的整合分析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不同土壤肥力麦田小麦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差异
土肥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国三大薯区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普及土肥适用技术完善农业绿色发展
浅谈农业生产中土肥技术推广现状
漫谈大学生营养学普及
医学院校本科的营养学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运动营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