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铁站的景观设计研究
2016-10-20林崇华荀丹丹
林崇华 荀丹丹
摘 要:高铁站作为一个城市的“门户”,是人们来到一个陌生城市见到的最初物象,同时也是离开一座城市,留在脑海中的最后一个影像。它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彰显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和文化,高铁站建筑几乎是最高等级的大型公共建筑,对高铁站的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它的设计不仅是在绿化、铺装和灯光上满足旅客的流动、输送和集散等功能要求,更重要的是如何体现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非千篇一律的机械化模式。
关键词:高铁站;普通铁路客运站;地域文化;景观
0 绪论
第一,研究背景。高速铁路的发展最早起源于日本,2008年我国第一条京津城际铁路的建成和运营预示着我国从此进入了高铁时代。中国确实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发达,但是最令人钦佩的是我们的发展的速度。针对高铁站,在植入地域文化与融入周边环境方面的效果差强人意。
第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重新审视景观设计,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更多地结合当地的文化和社会。打造具有本土文化的高铁站与高铁站景观,不是一味追逐快捷而机械化的产物,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造园学丢弃,世界一想到榫卯结构与古朴之美的庭院,可能更多想到日本。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本文从高铁站——城市的门面出发进行了简要研究。
第三,研究方法及框架。理论研究、实地调研与项目实践这三者相结合是研究论文采用的主要方法。一是收集、整理和分析文献资料研究高铁站与高铁站景观相关的理论,收集相关图文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二是实地调研。选取大、中城市具有代表意义的高速铁路的建筑风格与景观进行研究,比较其功能构成、景观基本形态和交通流线组织与周边设施的完善情况等方面。三是对比研究。采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对国内高铁站景观与传统火车站景观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四是归纳总结。通过大量论据论证,归纳完成论题的论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1 高铁站的规划与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陆权大国,铁路对这个国家至关重要,高铁就是升级版的“丝绸之路”,高铁是中国重回强国,传播自己的商品和思想的必由之路。
高铁大多需要建设配套的全新车站,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普通火车站。它们通常坐落在城市的郊区,逐步拉动城市周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如附近的商业及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大城市相继建设了高铁站,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使它们丧失了当地文化特色,缺乏特点,无法诠释当地的地域文化。高铁站景观设计也遭到了西方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冲击,盲目效仿,主题模糊,个性不强,城市地域文化的覆盖不广,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彰显本地的文化特色,使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站更加完美地切合东方园林的风格。
2 高铁站景观设计分析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元文化的结合体,在设计不同城市的高速铁路景观的过程中,应挖掘地域文化的特色符号,作为设计主题的重要来源。
2.1 广场的功能分析及空間布局
以西安为例,多个遗址公园如雨后春笋建成了,丰富了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它增添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城市景观以公园和城市绿地的形式提升了城市的价值。西安火车站前广场的古城墙在2004年进行了现代化风格的修建,将缺失的城墙连接完整,很具有地方特色。西安北站2011年投入使用,站台股道数量,站厅规模遥居亚洲第一,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客运站之一,建筑很具有当地传统文化特色。
我国普通铁路客运站与高速铁路客运站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如西安火车站站前广场提供的是旅客的集散功能,以硬质铺装为主,旅客需要步行200米穿越广场到达广场边缘换乘公交车、出租车、长途汽车等交通工具。站房与换乘点距离较长,不够便捷。西安北站进出站通过高架桥车道解决了乘坐私家车和出租车旅客进出站不便捷的问题。
高速铁路客运站站点较普通铁路客运站多,需要的集散场所面积规模更大。高铁站多采用高架穿越式站房,这样形成了两个站前广场,一个为主另一个为辅,交通集散功能由主广场来承担,而景观休闲的功能由辅助广场来承担,两个广场共同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大面积的广场拥有了更多的空间做景观绿化,同时结合周边的环境,将酒店、餐饮、购物等商业服务内容融入广场的边缘,植入当地文化特色,同时与建筑相辅相成,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又表现出城市的发展水平。
2.2 雕塑的地域设计
雕塑小品是美化广场的点睛之笔,是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重要的载体、景观,可以全面地反映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也可以突出社会主流文化成就。有两个发展趋势,一种是远距离的大型标志物设在广场的中心,立一个色彩醒目,造型独特的具有标志性造型的具体形象,另外一种是近距离,带有地方文化符号的小物品,镶嵌在广场的各个部位。例如,苏州火车站广场雕塑,泰伯、言子、伍子胥、孙武、祖冲之、白居易、范仲淹和顾炎武共八位历史文化名贤塑像位于苏州火车站南广场。他们涵纳政治、道德、科学、思想、文学、军事等领域。一位名贤即是一座山,为他们塑像立碑,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和凸显苏州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璀璨的思想光芒,这组雕像在地域文化上很具有特点。
2.3 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是检验广场公共服务系统是否完善的重要依据,公共服务设施可以提升广场的形象、环境品位和现代化水平,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实用且美观的公共设施的诉求越来越大。
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商业设施、休息设施、保安保洁设施(垃圾桶、消防栓等)、服务设施、标志设施、照明设施等,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在充分实现功能的基础上要更重视心理层面的需求,同时注意公共服务设施需与站房整体风格协调和统一。
另外,展示传统文化有多种多样的方法。相关部门要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结合静态展示与动态表演,在候车区建文化长廊,在疏导旅客人流的同时使其在行走中了解本地的文化。同时在关键地方建设几个电子浏览处,以影片和画面的方式介绍本地的历史和发展。
3 结语
在当今社会,地域文化在各个领域已经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各地政府非常重视开拓高铁站区的文化。在高铁站建筑外观和景观设计上都需要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如遗址、民间艺术、传统生活方式、传统体育、人文等方面,这需要追溯和还原历史,找寻出具有当地地方特质的设计元素来再加工和创造,赋予文化新生命。设计师要掌握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然后采用创新性的方式加以应用,相信必然能创造出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与景观。
4 存在的不足和研究展望
我们既要横向地分析历史,还需要用纵向的发展眼光整理和分析地域文化,希望笔者对地域文化的研究能够引起设计界对“城市特色危机”的关注,逐渐摆脱“千城一面”的景观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逐渐抹掉“全球化、国际化”的设计思想对我国高铁站前广场设计的冲击。
参考文献:
[1] 刘志军.铁路旅客车站设计指南[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 吴晓松.城市景观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刘思雨.中地域文化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作者简介:林崇华(1972—),男,辽宁抚顺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
荀丹丹(1994—),女,河北衡水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