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16-10-20包书林

艺术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竹山传统文化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具有高度依赖地方特色文化的特征。近年来,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台湾各城乡社区开始重拾传统与在地文化,发展深具特色的文创聚落。本次研究以台湾南投县竹山镇为例,分析竹山如何通过场域空间改造、产业理念调整、工艺联结生活等创意发展模式,为地方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文化创意;地方特色;发展模式

在全球逐步进入以知识和创意软资源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国家与地方政府纷纷予以重视、扶持。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不断演变积累的产物,不同的环境、历史、生活方式会造就不同的地方文化。而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建立在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创意整合,用更加通俗、新颖的方式向大众展现。目前,台湾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如下:“源自创意或文化的积累,透过智慧财产之形成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之潜力,并促进全民美学素养,使国民生活环境提升之产业”。[1]根据定义不难看出,台湾不仅强调了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大众素养与环境品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现阶段,国内外文创产业如春笋般涌现,但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横跨范围广,概念较为模糊,在多数人还未了解其真正含义的情况下,大量文创商品涌入市场,文创园区盲目跟风,导致产业出现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规划模式雷同、创意园区同质化倾向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发挥在地优势,而不是一味地效仿其他成功案例。文化创意产业应鼓励地方发扬既有文化特色,将在地生活的智慧元素延伸到现代生活,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主体文化产业。

本次研究以分析竹山文创产业为基础,探讨其如何在乡镇经济发展动能不足的背景下,利用地方文化重新复苏竹山小镇。竹山镇是一个人口不到6万人的乡镇,坐落于台湾南投县西南端。湿润的气候以及起伏的丘陵地形,使其拥有丰富优良的竹材。17世纪,汉人移入台湾,将闽南竹带入竹山。日治时期,竹山镇竹产业兴盛,以出口為主。后来因产业转移、消费需求改变等因素,竹山失去原本赖以生存的产业支柱。经历九二一大地震之后,人们对没落的小镇失去信心,人口外移数量加剧,小镇经济发展缓慢。同台湾的其他乡镇一样,竹山面临着传统文化消失、乡镇没落、青年人才流失等诸多问题,而近年来文化创意的导入,为竹山小镇带来了新的生机。

1 场域空间改造,活化文化资产

古建筑历经岁月的变迁、文化的积淀,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建筑先驱梁思成先生曾说过:“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2]就中国传统建筑来说,南北气候、人文、地质等条件的差异,孕育了南北不同的建筑风格。建筑蕴藏了多元的地方文化,是地方特色文化遗产有形有体的表现,对地方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剧,冰冷的现代建筑可以推翻重建,而先人用智慧和汗水建构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在众多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范畴中,都包括了建筑文化遗产的空间再利用。文化遗产的保存早已不是对文化本身的冻结,而是把握内在精神,寻找新的对外联结形式。对旧建筑空间进行改造,加入创新元素,利用其独特性与历史性,借由闲置旧建筑构建多元的地方特色文化。

竹山镇在清朝时便是当地的交通要道,曾有“前山第一城”的美誉。竹山镇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古迹、建筑遗址、特殊且具有历史的建筑物或景点资源。其中,民宿“天空的院子”是一幢有百年历史的古老三合宅院改建而成。与提供旅游短暂休息的民宿不同,“天空的院子”有着当地建筑工艺和材料特有的美感,并以“让游客停留更久,了解当地文化”为经营理念,让到访者体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活。民宿采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串联周边景点,形成在地文化体验的完整联结。另一个案例便是竹青庭人文空间,它曾是竹山早期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客运站,二楼为员工宿舍。在竹山繁华退去之后,空间静止在70年代的时空氛围。竹青庭人文空间取材于竹山标志性的元素——竹子,将其加工成为软质竹片,与建筑内部空间结合,以“陈设传统竹艺,品味在地食材”的方式呈现竹子的多样性和魅力。竹山将旧建筑改造成为在地与外界产生紧密联系的场域,向受众传播了以自然传统元素为美的原生态价值理念。

2 产业理念调整,协助转型升级

在全球化竞争压力下,传统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经营危机,企业亟需调整和修正本身组织,进而转变为更有弹性的形态(Morris,et al.,2002:22)。目前,传统产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有经营模式单一、成本消费高、产业链失衡、产品设计周期长、销路不佳、价格混乱、人才培养困难等。为降低生产成本并适应现代人的消费需求,传统产业需转型开辟一条新的生存之道,将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结合,带入传统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应从提高文化附加价值,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这三个方面切入。当地方文化更多地被当做当地人的情感寄托时,将其转译成为产业的一部分,使文化变成一种吸引力,并与消费者对话,营造文化认同,就成了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传统竹山产业以竹制品为主,生产的产品主要有竹筷、竹棒针、竹篮、竹雕艺品等。由于消费结构与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竹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元泰竹牙刷厂是由竹山30年的夕阳竹工厂转型而成,生产产品从原本的竹棒针改为竹制牙刷,采用竹材与动物鬃毛等天然材料,将创意与绿色环保、低塑生活理念结合,成功转型成为绿色产业。竹山其他传统打铁铺、米麸店纷纷转型,开放制作过程,发展成为中小型观光工厂。隐性的知识用可见的方式展示,参访观光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促进消费,更重要的是店家与人群的对话,在交流中了解顾客的需求,从而达到提升服务、适应消费需求的目的,并找出传统产业适合生存的姿态。

3 工艺进入生活,联结在地资源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也是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更是推动地方发展与工艺传承的动力。传统工艺不必再刻意着眼于作品的艺术性,而应将重点置于突显地域文化特色。借由工艺师别具巧思的设计改造,增加美感与文化价值,赋予传统工艺崭新的生命。从工艺的传承方面来看,应摆脱上层社会文化的束缚,将艺术欣赏性、实用性与生活美学结合,通过创新的形式去适应现代社会,进入大众生活。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艺术作品生活化,寻找新用途;第二,作品形式转变,适应新用途;第三,经济地生产,满足消费新需求。通过抽取市场价值的因素,借由技法与材质的转移,在艺术表现上通俗化、大众化,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达到工艺传承和文化传播的目的。

竹山因竹得名,以竹闻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当地的竹子坚固柔韧,质地温润。在古代,竹是文人雅士热衷的创作题材,也是传统工艺中运用广泛的天然材料。为了复苏传统竹工艺,竹山创立了竹生活文化协会,栽培当地人竹编技艺与开发竹制商品的专长,延续并创新竹艺文化。传统竹艺多将艺术欣赏性与生活实用性分开,创作周期长,材料选择单一。2008年,竹山竹工艺家与国外设计师合作参加国际展览,将竹材通过科技加工,结合其他材料设计出兼具美感与实用价值的家具用品,成为台湾用竹材创作文创家具商品的首例。现阶段,通过艺术家的创新设计,工艺与工业设计的有机结合,竹材已经不再局限于容器与艺术品的运用,现代生活中常用的灯具、音响、沙发、风扇、花瓶都可以與竹艺结合。竹艺文创产品不仅造型美观,富有传统韵味,又能串联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提升了创意技巧与实用效益,带动了文创产业的发展,对竹艺的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4 吸引青年人才,蓄积创意能量

创意在社会创业或社会企业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而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更离不开创新人才的支持。由于产业外移,经济没落,自1996年起,竹山镇人口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1999年九二一地震过后,竹山镇总人口仅剩6万多人;2005年,城市化更加剧了当地青年人才的流失,人口总数低于6万。为了吸引更多的创新力量,2010年,竹山文创带头人何培钧先生创办了“小镇文创”公司,成立了一系列青年创业者所需要的据点,如手工生产协会(竹生活文化协会)、教学中心(竹巢学堂)以及青年创业中心(千山绽)等,并以专长换宿的方式,让游客或学生来到竹山用自己的营销、设计、工艺等专长得到免费的住宿。换宿一年内,共吸引五百多人进入社区交流并参与在地发展,不同领域人才的聚集形成不同专业的互动与对话,透过跨领域合作来建构竹山的新生命。这一方式凝聚了社会的创新能量,吸引了青年人才,为年轻人提供了创意发挥实践的平台,同时为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年轻力量。

5 结语

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加强艺术创作及文化保存,与时代接轨,融入科技手段,引进创新人才共同协作。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再设计创新是当下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努力的方向,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设计灵感,赋予地方传统文化新的生命与活力。对文化的创新与不断思考激发了创意文化产业的新能量,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要用创意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使大众在参与文化创意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文化附加值,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从而促进经济效益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炎旦.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务[M].台北:师大书苑,2011:7.

[2] 梁思成.梁思成文集(三):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3] 李创新,马耀峰,郑长海,等.文化创意产业视角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模式设计——对陕北民间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10):894-896.

[4] 蒋继华,陈法金.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分析——以盐城地方文化创意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10(20):1-3.

[5] 管宁.文化创意:接续传统与现代——城镇视野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艺术百家,2014(1):69-77.

作者简介:包书林(1993—),女,南京工业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一年级,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

猜你喜欢

竹山传统文化
清代中后期词坛对蒋捷及其《竹山词》的接受——以常州词派为核心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谈吴组缃《菉竹山房》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한국어 체언 수식 부사에 대한 연구
灵秀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