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儿童活动空间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2016-10-20刘黎明

艺术科技 2016年5期

摘 要:儿童视觉导识系统设计隶属于视觉导识系统,是活动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认知心理学为切入点,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希望增强导识系统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力图解决儿童公共活动空间视觉导视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导识系统在整个儿童活动空间中起到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给儿童一个舒适自由的活动环境。

关键词:儿童活动空间;视觉导识系统;儿童认知;设计规律

0 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90后”逐渐进入适婚年龄,由于不同的教育理念,如何教育“00后”“10后”儿童也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研究指出,基于体验和活动的学习方式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关于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儿童活动空间是儿童认知活动和学习活动最主要的载体,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人际交往的学习以及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儿童活动空间视觉导视系统是活动空间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设计者首先要了解儿童群体的个体性和差异性,[1]从认知心理学方面确保视觉导视系统设计能够既具备美感,又具有有效的实用性功能。

1 儿童活动空间视觉导视所存的问题

根据实地考察可以看到,我国大中城市的儿童活动空间和大多数普通公共空间的导视系统趋于同质化,设计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考虑儿童空间和普通空间有什么个性差异,整体设计还是将受众定位在成人群体。它的设计陈旧,色彩单一,整体风格过于呆板严肃,与周围空间构成格格不入,没有形成整体系统。它只考虑导视设计的功能性,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和认知需求。因此,视觉导视系统在儿童活动空间中往往成为一些无用的摆设,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很难做到有效地传达信息,从而正确地引导儿童的行为,保障儿童在活动空间中的安全。

1.1 标识“成人”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儿童的认知能力与成人的不同,因为儿童的生活阅历有限,儿童在理解和推理成人化的图标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分歧,从而向儿童传达错误的信息,甚至儿童根本不能理解图标的含义。导视系统必须要设计出一种儿童能够识别和理解的视觉语言,指导儿童在空间中规范有序地活动。

1.2 标识信息过量

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发现,多数的公共活动空间导向系统信息不明确,导向系统的数量和分布密度设置很容易产生视觉上的混乱。儿童因为认知能力有限,并不能归纳梳理大量的信息,很容易使儿童产生信息混乱,从而导致传达信息失败的局面。在导向系统设计上并没有考虑儿童的视觉习惯,设计师只是机械化地设计操作,缺乏相对应的人文关怀。

2 儿童对视觉符号的认知特点

儿童更多的是按照心理需求和感官刺激来捕捉信息,与文字信息来相比,儿童识别和理解色彩和图形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要高得多。这要求在设计儿童活动空间的导视系统中,一定要遵循儿童的认知习惯和心理感受,以此来选择和设计导视系统中的视觉符号。

2.1 色彩

在设计上,色彩不但具有审美和装饰的特性,而且色彩还具备传达信息的符号功能。它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感受。同时色彩也是非常有效的向儿童传达导视信息的一種视觉元素,它能直接影响儿童对导识的认知和识别程度。据心理学专家分析,面对一个彩色图形,儿童会先关注色彩,后了解图形。这说明色彩对儿童心理和生理有极强的吸引力,这也是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相对要高于图形和文字的主要原因。世界知名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漂亮的色彩既有助于儿童集中思想,又可使他处于疲意的精力得到恢复。”[2]因此,对于儿童而言,活动空间可以通过调节色彩的手段来暗示和刺激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据有效数据显示,虽然每个儿童的性格和生活环境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的儿童都喜欢明亮鲜艳的暖色调,而明度纯度较低的冷色调容易使儿童产生压抑和不安的情绪。因此,针对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在进行设计儿童导识图标时,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选择,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给导识设计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导识设计中,色彩应体现跳跃性这一特征,高纯度的色彩相对热烈,视觉感受更加鲜明,这使这种色彩对儿童拥有更大的号召力,同时可以提高儿童在观察和接受信息时的清晰程度和兴奋度。

2.2 图形

在儿童导视设计中,图形是承载信息的主要元素,它需要能够具备快速传达和高度概括信息的功能。儿童活动空间导视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合理设计能吸引儿童注意力、符合儿童认知需求的图形。[3]儿童的认知能力有别于成人,他们对待事物的看法比较直观,这也是为什么对儿童导视图形设计的要求要区别于成人的原因。儿童在观察事物和接受外界信息时,往往了解的是事物的表象,他们的注意力会快速地被其他事物吸引从而转移。鉴于儿童对图形认知的分析,在设计导视图形时,需要尽量使图形符号简洁易懂,能够快速直观地获得信息。为了增加趣味性,在需要抓取儿童注意力的地方可以适当加入具象元素,以此来达到吸引儿童注意力的目的。同时儿童的认知尚未成熟,对客观的感知不如成年人精确。他们区分不开形状相近但性质不同的图形,因此在设计导视图形时,要尽量避免出现需要寻找空间维度位置的图标或形状近似但指示不同的图标。

3 导视系统设计原则

3.1 功能性原则

导视系统设计的初衷是给人们提供引导性信息,并据此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系统设计要求设计师能够准确把握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能力,并进一步地理解和分析。同时要遵照“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在实现传达识别性的同时,进行艺术审美设计,最终完成针对目标受众的导视系统设计。

根据这一理念,设计师设计导视系统的时候必须把握好识别性和指示性两个原则,其功能性应该表现出两个特点。首先,视觉导视系统应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儿童可识别的方式提供区域的信息服务,使儿童在区域内能够从儿童的视角体验到方便性和愉悦感。其次,对于儿童以及他们的监护人而言,公共场合的安全问题始终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视觉导视系统能最大限度地规避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危险,使儿童在玩耍的同时确保其安全。

3.2 趣味性原则

通过研究儿童这一受众群体,我们发现他们对自己好奇和感兴趣的事物能够产生出自主的研究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可以持续较长时间。同时这种自主行为对儿童认知事物获取信息的过程的印象十分深刻。因此,在设计主要受众是儿童的视觉导视系统时,设计师往往要考虑如何将儿童这种好奇心保留得更久,更加准确地表达正确的信息并引导儿童在空间中的行为。这样的设计让儿童能够在公共活动空间中自主地成为信息的发现者和实践者。因此,在设计中为了营造视觉感染力,应该尽可能地采用鲜艳夺目或具有互动体验的符号进行趣味性设计。设计师要采用富有变化和趣味性的视觉符号使儿童在公共活动空间中产生兴趣和记忆,使其思考和认知后获得具体的概念,帮助儿童获得信息,引导其产生正确的行为。

3.3 审美性原则

优秀的设计作品绝不只有单一的功能,它一定兼具功能和艺术,没有艺术性的设计只能被称为制造。导向系统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要兼具审美功能,它应该成为整个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部分。这种具有实用功能的设计艺术不仅能够对儿童行为起到一定的良性影响,它要具备文化和精神,能对儿童起到全面综合的积极影响。一套简练而富有艺术美的导向系统应该是协调整个活动空间的好媒介,一个有着形式美感的导向系统设计更应该在指引观者产生正确行为的同时,能够带给他们美的视觉感受与享受。

4 结语

针对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活动空间视觉导识系统的设计应该从儿童心理和儿童认知能力出发,研究和设计出能够只是树立一块的标牌,而应该是一个充分融合了周围环境,能够正确引导儿童行为的视觉导视系统。儿童的好奇心非常重,他们勇于探索未知世界,感受新奇的事物和陌生的环境。因此,设计视觉导视系统的重要意义就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激发儿童的探索精神,对锻炼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智力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思维进行思考,在设计系统化的导视系统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人文关怀,真正考虑系统如何更好地符合儿童的需求。[4]

参考文献:

[1] 邓岱琪.儿童活动空间视觉导识系统设计规律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 胡燕妮.基于Pad的亲子阅读用户体验与应用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4.

[3] 王阳.儿童心理学在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应用研究——以文字空间为媒介[D].沈陽:沈阳建筑大学,2014.

[4] 程丽华.尊重儿童的天性——浅析儿童行为心理在儿童公园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76-77.

作者简介:刘黎明(1986—),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