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

2016-10-20宋京川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方法

宋京川子

【摘要】土地利用是导致生态环境变化的最主要营力,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动态的耦合关系,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土地决策、管理和规划服务,需要将环境问题纳入到对土地利用的系统分析中,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满足环评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分析,以期更好的为实际评价工作服务。

【关键词】土地规划利用;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方法

1、评价体系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旨在识别和分析土地利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效应,揭示其发展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地预防或减缓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按时间先后,可划分为回顾性评价和预测性评价两种类型,前者是根据历史资料,对某一特定区域过去一定时期的土地利用环境进行评价,后者则侧重于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后效应进行分析,是一种预见性的评价。

2、评价原则

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着重突出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2)全面性原则:在分析中需对各方面影响加以统筹考虑,反映出土地利用环境的完整状态,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3)整体性原则:从系统分析的原理出发,强调与区域总体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效益;

(4)动态性原则:土地利用变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也是长期的,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其时空变化性;

(5)实用性原则:易于理解和实践推广使用,使理论与实践得到较好结合。

3、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3.1 评价程序

根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并与结合土地利用特点相结合,其基本评价程序如图1所示,但在实际评价工作中,评价程序可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

3.2 影响影响因素识别

环境影响识别目的是为了提高环评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同时能够辨识潜在的,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尤其是不利影响)的因素,在具体开展识别工作时可以参考以下流程:

(1)鉴别土地利用变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部分,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土地利用目标及方向,二是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2)土地利用是一种复杂行为,可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般做法,由繁入简,层层深入,将复杂的过程分解成具体的经济行为;

(3)通过分析若干具体的经济行为对地区环境的影响,找出影响环境的“源体”和“受体”;

(4)通過编写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识别表,将各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按重要性程度进行甄别分析,选择出其中对环境影响最显著的直接、间接、有利或不利影响的因素。

3.3 确立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即可确立相应地环境保护目标。对于土地利用规划而言,主要考虑以下六个方面的环境目标:

(1)国民经济社会: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促进国民经济社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维护优质的社会经济环境;

(2)气:减少并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维护优质的大气环境;

(3)地表水:减轻并有效控制水污染,维护和改善水环境;

(4)土壤环境:保护土壤资源,控制土壤污染、退化和破坏;

(5)生物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

(6)土地复垦/植被覆盖:增加农地数量和植被覆盖,保护地表景观和野生动物栖息地。

3.4 评价指标构建

为准确反映环境影响这一多维矢量,设计和构建了由社会经济、气、水等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其中既有反映现状情况的描述性指标,也有用于与参照比较的规范性指标。

3.5 权重测算

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相结合,对各指标权重进行了测算。

3.6 指标分值

以指标分级标准为参照,采用“标准位评分法”,对隶属于不同等级的指标赋予相应的分值,以表示其对环境目标的影响大小。确定指标分级的依据为:(1)国家或行业制订的环境保护标准;(2)相关科研文献成果。

3.7 评价方法

对土地利用规划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公式为:

式中:E总为环境影响评价值,i为环境目标类型,j为指标类型,w为权重,e为分值。E总的值越小,表明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越小,反之越大。该式不仅能够分析土地利用对区域环境影响,也可分析对各单项环境目标的影响。

4、预断评价

4.1 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预断评价是根据发展规划,对未来环境状况作出评价,由于土地利用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造成一般数学模型运用的困难,推荐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来进行分析,其优秀的非线性信息处理能力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4.2 评价流程

误差反向传播网络预测模型是以环境影响后评价为基础,通过学习模型能够对输入输出一个我们期望的输出来进行分析推理,基本流程见下图:

4.3 构建网络

建立三层拓扑结构的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输入层主要反映地类面积变化,其神经元数为区域土地利用类型;

输出层为环境影响预测值,其神经元数为1;

隐含层,在神经元数的确定上采用 。

式中,h、m、n分别代表隐含层、输入层和输出层神经元数,h为一个预估值,最终结果可在此数目附近进行调试,这样以避免网络设计时的盲目性。

4.4 样本选择与处理

样本好坏对于神经网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样本要具有代表性,这样网络的容错性才越高;其次,样本也需有一定数量,这样才能保证网络学习的充分性。在现实评价工作中,输入样本可采用历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输出样本采用前述环境影响后评价结果。

4.5 网络学习与预测

在确定结构和样本后,设置误差等参数,可以对已建立的网络进行训练,对网络进行调整和优化。之后,便可将训练好的网络应用于实际的环境影响预测,以验证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环境可行性。

结语:

目前,全国陆续展开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订工作,在此背景下,应该积极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研究。

同时本文立足于实际需求,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进行了全面设计,将其划分为回顾性评价和预测性评价两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原则、评价程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能够为实际评价工作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方法
浅谈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
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估要点探析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商用车动力性、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探讨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