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刍议

2016-10-20孙小丽

新课程·中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创新

孙小丽

摘 要:研究者汲取“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疑”“探”理念,尝试从批判性思维的视角试对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进行评论。通过分析一篇亲历者的心得体会,研究者认为:西峡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虚夸之嫌;西峡一高的创新教育属于科技创新教育;融入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将使西峡一高的创新教育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获得新的突破和更大的发展。这可能为践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一線教师提供思考或借鉴。

关键词:三疑三探;创新;批判性思维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真切感悟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

快乐。

董毓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德育和智育的结合。德育部分,是一组关于认知和行为的批判理性精神和品德。它包括谦虚、谨慎、客观、具体、公正、反省、开放等指标。批判性思维的智育部分,是一组辨别、分析、判断和发展的高阶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智能发展方面着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创造性和创新思维的前提。

研究者已经潜心研究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尝试对一篇亲历者的心得体会的分析,从批判性思维的视角试对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进行评论。

一、对西峡一高教学模式学习的心得体会

带着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困惑,2015年4月9日,我随学校其他30余名教师到西峡一高参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培训。首先是听报告。报告中听到邹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经过争论,我们在高一下学期就文理分科了”,使我大惑不解。西峡一高抢抓机遇,在国家亟需创新型人才的背景下,以“培养国际创新型人才”为办学理念。为了使创新思维与学习发生联系,在保证体、音、美、计算机课时不减的前提下,学校每周又增设两节创新课,为日常的“三疑三探”课堂提供创新思维的技术支持。西峡一高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而成名,科技创新教育已经帮助不少学生打开通往名校的大门。我认为,作为一个县属高中,西峡一高在同类学校中处于绝对优势的竞争地位,这么早就文理分科,真是令人不解,似乎与其主打的“培养国际创新型人才”的理念背道而驰。因为文理分科易导致“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离间”,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另外,我在2016年1月27日访问西峡课改名校五里桥初中官网时,发现了如下一则网讯:9月10日~9月11日,五里桥初中在本校多功能厅召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推进会。全体教师参加。李清锋校长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弱化“设疑自探”环节,强化有效环节,每节课要整理出与本节有关的考点,打造真正意义的高效课堂。我以为,若是“三疑三探”中“设疑自探”环节被弱化了,何谈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随后我听了6节英语课,并观察了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大多数学生只能对书面上出现的问题提出疑问,对深层次的问题认识不到。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也没有过多的关注,教师的“三疑三探”教学也没有体现得很好。

在随后与西峡一高指派的教师交流中,参与答疑的老师不经意的话,使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新授课(包括英语)他们讲得很快,这样可以把大量的时间节省下来,用来做大量的题。他们对外宣称的“三讲三不讲”实际上在新授课中他们自己也很难把握。而在习题讲评课中,由于学生做过的题,对错已经有结果,他们才可以很好地做到“三讲三不讲”。他们非常注重讲题,要求讲细讲透,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拓展,有时要用十多分钟才能讲清楚,这样,学生错过的题,下次就很难再做错了。

总之,我认为,西峡一高的高考成绩,除去其课改、校改、班改、优秀的生源因素外,学生大量地做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专门训练学生编题。

随后,我在西峡一高贴吧内详细研读了有关“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争论的文本。诚如“古镇香橼树”在西峡一高贴吧所言:“乌江榨菜因其优良工艺、优秀品质和到位的宣传而扬名,西峡一高之三疑三探亦然!”

二、基于批判性思维视角得出的结论

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列出具体的批判性思维分析过程了。研究者得出了如下结论:(1)西峡一高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虚夸之嫌;(2)西峡一高杨文普团队并没有上升到批判性思维理论的高度总结,提炼他们的教学实践,这就使他们的创新教育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取得如今的辉煌后,很难再有新的突破;(3)西峡一高的创新教育也属于科技创新教育,它的功利性是很强的,通过科技创新教育拉动了高考升学率;(4)西峡一高的高考成绩,除去其课改、校改、班改、优秀的生源因素外,学生大量地做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5)批判性思维的融入,将使西峡一高的创新教育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和科技创新教育获得新的突破和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西峡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课堂教学的革命: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2]董毓.角逐批判性思维[J].人民教育,2015(9):13-19.

[3]上官子木.人文素养比数理能力更基础[N].南方周末,2004-02.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创新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