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五个转变 推进课堂转型

2016-10-20徐玮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课堂转变转型

徐玮

[摘 要]思想品德课堂转型,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转变,即从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传递知识向内化生成转变,从静态课堂向动态课堂转变,从华丽课堂向平实课堂转变,从盲目教学向目标评价转变。

[关键词]新课堂 转型 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072

“什么是新课堂?”“什么是课程?”“新课程改革意味着什么?”这三个问题大家常见却又认识模糊,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深入研究,对新课堂转型问题进行具体解析,从中得出推进思想品德课堂转型,必须抓住五个转变的结论。

一、从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过分注重知识教学,“以知识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其具体表现有注重知识背诵、书写、再现,而忽视了学生成长需要,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从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主张以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等为价值取向,并以学生社会活动为中心来制订课程和组织教学。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有自己想法的人、有不同需求的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首先,要走近学生,通过谈话、家访、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要紧紧围绕学生需求,制定教学目标、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做到课堂教学活动为满足学生需求服务;再次,注重教学评价,把是否满足学生需求、是否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堂教学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从传递知识向内化生成转变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往往是知识传递的课堂,其表现是教师将知识告诉给学生,然后采取多种方式,强迫学生记住,记不住就要受惩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化和生成。生成,是对教育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强调课堂教学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和修正。追求知识生成的教学,不会完全按照预设的程序按部就班进行,而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是动态展开的,学生的思维并不一定会按照教师的预设发展。学生思维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学习的需求、方向会产生变化,教师的教学,教师的引导也要随之转变。内化是指把外界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让其融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即将外显知识转化为内隐知识的过程。人的认知结构是一个能动的系统,它是发展变化的,有着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它可以不断地接触新事物、接纳新事物、解决新问题、适应新环境。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这种个体能动性,充分激发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主动接纳、自主建构知识。

三、从静态课堂向动态课堂转变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往往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把学生当作流水线上的产品,一切教学行为都按照预设方案进行,不能越雷池半步。这种静态课堂否认了学生的主动性、差异性、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动态课堂观念。所谓动态的课程观,强调的是课程与教学理论统一于课程与教学实践,教学作为课程開发过程,课程作为教学事件;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经验,课程是动态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课程实践,是师生创造的产物,是生活化的课程。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活动;课堂不是封闭的,可以根据学生需要,适时增加或者减少教学内容;课堂不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可以是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学习、教学相长的舞台。

四、从华丽课堂向平实课堂转变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往往是华丽花哨的课堂,各种活动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种课堂往往听起来很热闹,看起来很活泼,但是中看不中用,犹如蜻蜓点水,不能给学生以启迪,不能激发思维碰撞。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追求平实而智慧的课堂。首先,适当使用多媒体手段。多媒体的使用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不求形似更求神似。其次,注重师生思想交流、思维碰撞。师生通过交流发现问题,厘清模糊认识,关注课堂的内在质量,追求课堂的高效达成。再次,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凡是与学生成长需求和未来需求无关或者关系不紧密的环节可以删减。

五、从盲目教学向目标评价转变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往往是目标盲目的课堂,教学目标多照搬于教参,而非源于教师的认真分析,目标评价更是无从谈起。在课堂教学中,因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心中无数,而进行“无头脑”教学,讲到哪里算哪里。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目标评价,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教学。首先,设立具体、可测的目标,明确教与学的具体要求;其次,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达成目标;再次,注重目标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五个方面,只是笔者粗浅的看法,在今后课堂教学中,笔者将按照以上理念推进课堂转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合格公民。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新课堂转变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浅析中学体育新课堂教学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