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阳区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现状及建设措施
2016-10-20马正兵张作道康弘玉
马正兵 张作道 康弘玉
摘要 以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为例,介绍了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惠阳区实际,阐述了惠阳区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具体建设措施,为以后的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绿化美化;建设措施;广东惠州;惠阳区
中图分类号 S7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350-02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各地纷纷响应号召,2013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广東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把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作为一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来建设[1]。2015年3月,惠州市人民政府开展“美丽乡村·绿满家园”活动,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为突破口,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惠州市惠阳区积极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工程,2015—2016年共建设40个森林村庄。
1 惠州市惠阳区自然及经济条件
惠州市惠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居东江中下游南岸,位于北纬22°45′58″~23°08′06″,东经114°13′28″~114°38′35″,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亚太经济增长带中心,该区东部毗邻惠东县,北部与惠城区接壤,南临大亚湾,与香港隔海相望,西依深圳、东莞市。惠阳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21.1~22.2 ℃之间,年均降雨量1 699~2 100 mm,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日照时数2 020.6 h,全年无霜日345~362 d。惠阳区境内土壤分布为赤红壤和红壤,土层浅薄,土壤内有机质含量低。惠阳区总面积915.6 km2,现辖3个街道办事处6个镇,22个居委会,102个村委会,常住人口58.8万人,户籍总人口37.3万人。2015年惠阳区实现生产总值380.43亿元,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0.9∶67.0∶32.1。
2 乡村绿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整体规划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惠阳区距离惠州市中心城区约40 km,所在辖区绿化规划设计企业较少,规划设计企业的选择面狭窄。另外,受制度制约,规划设计费控制在工程直接投资的3%以内,在规划设计上很难达到精细化。因此,在惠阳区乡村绿化美化施工中经常遇到规划设计不符合实际、树种选择单一等问题。
2.2 地域性特色不强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本土化植物难以运用,个别镇、村干部要求种植当下流行的绿化品种,一味追求花色树种,比如种植勒杜鹃、黄花风铃木等时髦树种,造成地域特色不鲜明。
2.3 绿化建设进度较慢
近几年,政府为了预防工程建设中腐败的发生,对工程建设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导致项目建设的程序化工作不断增加。项目立项时,要征求各个部门(比如国土部门、环保部门、水务部门等)的意见,并在发改部门备案;在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预算编制、招标咨询等阶段需要进行摇株,确定具体实施企业;在施工前,需要进行招标选择施工单位。所有的程序走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而影响建设进度。
2.4 后期养护管理薄弱
由于认识不足,工程投资往往绝大部分在当年建设上,种植后的管护期仅有1年,造成建成后无人管理的局面,乡村绿化美化效果大打折扣。
3 建设基本原则
3.1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
在乡村绿化美化实施中,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群众的意愿,引导群众大力植树护绿、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2]。
3.2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依据原有森林资源,立足各镇村实际,区别各镇村的情况,在乡村绿化过程中按照科学分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乔木为主,常绿、花色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相结合,人工绿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以绿化、美化为重点,整体提升乡村景观形象。对古树名木、风水树及其原有周边林木通过合理整治,加强养护等措施,逐步将其打造为集科研、健身、休闲为一体的村庄森林公园,使乡村绿化美化村村有亮点、镇镇有特色、县县有典型。
3.3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
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要以政府为主导,发挥政府有序组织的主导作用,通过建立分级负责和乡镇(街道)、村为责任主体的工作机制,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把绿化建设与古树名木保护、生态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紧密联系,做到乡村绿化美化建设依靠群众、建设成果全体群众共享。
3.4 坚持以点带面、示范推动的原则
选好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的示范点,加大示范点的建设力度,以示范点的建设成效推动全区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4 主要建设内容
按照“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要求,积极实施公园下乡、整村推进村庄绿化工程。一是实施公园下乡工程。加快农村生态公园建设,建成开放型生态游憩公园,重点实施“树木花草上路进乡入村到农家小院”,以镇村联动、村落连片和大村整体绿化推进为重点,实现由“单一绿化”向“景观美化”转变。二是整村推进村庄绿化工程。重点做好村内道路、公共场所和农户庭院绿化,建设一处绿色景观点,栽植一条绿化带,营造一片风景林,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农村绿化美化新模式,形成路有树、街有景、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村居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态质量。
4.1 建设环村绿化带
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乡村道路、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4.2 营造风景林
通过乡村林相改造,在乡村公共场所、村庄空置地、房前屋后、村旁山地、村(组)文化广场或相对集中联片的绿地、村镇主要出入口等位置开展既鲜明又符合自然生态条件的整体风景林营造,突出种植乡土树种特色。
4.3 营造水源涵养林
在适地适树原则指导下,按照一定建设程序与建设标准,對农村规划用于水源涵养林建设的土地和现有水源涵养林进行营造、改造、经营和管理。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树种应具备根量多、根域广、林冠层郁闭度高、林内枯枝落叶丰富等特点。在营造水源涵养林时除主要树种外,要考虑合适的伴生树种和灌木,以形成混交复层林结构。同时,应当选择一定比例深根性树种,加强土壤固持能力。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考虑以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的豆科树种作先锋树种;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则要用常绿阔叶林和速生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
5 主要建设措施
村庄绿化是社会主义环境建设的需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必须从建设实际出发,与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相结合,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建设措施。惠阳区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的建设措施主要有下列几项。
5.1 总结经验,补足短板
在规划设计上打破地域限制,提高规划设计费用,选择技术水平优良的规划设计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在时间节点上赶超年度计划,在前一年度的下半年就开始规划第2年度的村庄绿化,走完所有前期程序,为第2年度的春季实施赢得时间;在养护管理上延长施工管护期至2年,同时将后期管理的任务进行分解,由镇(街)、村等单位实施连续管理。
5.2 村庄分类,突出重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的农田、果园、林地、旱地等渐渐被混凝土吞噬[3]。景观效果大多大同小异,村庄风景存在景观同质化问题。因此,将村庄分类,分步骤,有重点地实施建设很有必要。在有效保护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自然山水和地表植物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整理,重点打造空闲地块,以达到乡村绿化美化的目的。
5.3 广泛宣传,全民动员
农民是农村生活的主体成员,只有让他们理解,让他们满意,才能保证乡村绿化美化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发展。惠阳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标语等开展乡村绿化宣传,提高农村居民植绿护绿和生态文明意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5.4 节约土地,注重实效
农村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土地,绿化不能以浪费土地为代价。惠阳区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与发展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利用村旁、溪边、路侧、田头和房前屋后等非生产性用地和闲置地进行绿化美化,实现“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的效果[4]。
6 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工程已成为改善乡村居住条件,美化乡村环境的一个重要抓手。村庄绿化不同于城市绿化,具有其特殊的基础条件,不能延续城市绿化的模式,惠阳区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结合本区域条件,逐步探索了一条适合本地区实施和建设的道路,其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可以进行有条件的复制,运用到新的村庄绿化美化建设上,使乡村绿化美化建设有章可循,有例可查。
7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R].广州:广东省林业厅,2013.
[2] 秦晶,倪琪.对新时期村庄绿化问题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9(9):59-63.
[3] 徐文杰,徐文辉,陈琦.美丽乡村建设下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模式初探[J].广东园林,2015(2):31-34.
[4] 苏省,刘彩红,姜杰,等.对广东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的思考[J].防护林科技,2014(8):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