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阳市芝麻机播技术及应用效益研究

2016-10-20马广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芝麻经济效益

马广明

摘要 结合阜阳市芝麻生产现状,2014—2015年连续2年研究探讨芝麻在机播条件下适宜的密度,结果表明,阜阳市较为合理的机播种植密度宜采用行距50~60 cm,使用株型中等的品种;机播不间苗处理的平均产量虽然要低于机播间定苗处理,但却节省了费用,同时可以为夏季抢收抢种赢取宝贵时间,在当前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的形势下,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芝麻;机播技术;经济效益;安徽阜阳

中图分类号 S56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16-02

芝麻作为一种油料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芝麻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其营养价值丰富,保健作用突出,药用价值广泛,在适合的土壤和地域发展芝麻产业,具有广阔的经济和社会前景。

阜阳市处于黄淮海平原南部,温度、光照、热量资源比较充沛,降雨量适中,适于芝麻的生长发育,因此成为全国芝麻主产区之一,该市常年芝麻播种面积在3万hm2。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失,农业劳动力缺乏;农资和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芝麻播种面积逐年下降[1-2]。

在芝麻生产上,由于种子个体较小,千粒重低,在生产中难以进行机械化全程播种,目前主要采取的是半机械化播种方式,在阜阳市主要采取人工单耧播种,劳动效率不高。同时,存在人工撒播的形式,虽然初次劳动率高,但芝麻的播种量和播种深度无法控制,导致芝麻在播种地中深浅不一,幼苗不匀,无法取得理想的均苗效果,在后期出苗后,必须进行3次以上间苗和定苗,导致人工需要量大,成本增加,成为影响该地区芝麻面积的扩大的重要诱因。因此,在当前国家提倡轻简化栽培形势下,研究阜阳市芝麻机播技术并加以推广具有积极意义[3-4]。本试验研究在旋耕条件下机播行距、间定苗方式对芝麻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芝麻机械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試验概况

试验品种为豫芝4号,播量7.5 kg/hm2,间定苗处理留苗18万株/hm2。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机播行距(20、40、60 cm)和间定苗方式(间苗、不间苗)2个因子,3次重复,6个处理、18个小区,小区面积80 m2。

1.3 试验方法

1.3.1 机械准备。此试验采用四轮拖拉机动力调式多耧腿麦豆播种机,将播量调至最小。播前调试播种机,首先调整播种量为最佳出粒处,其次调节与车轮相对耧腿的播种深度,防止因拖拉机轮辙深,而导致的漏播。生产应用中可采用堵耧腿的方式调整行距。

1.3.2 试验地准备。播种前旋整2次,疏松土壤,每隔4~6 m开挖畦沟,以利于排水,根据播幅宽确定畦宽,畦面宽度要适中,防止出现畦面积水现象。阜阳市芝麻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2~3 cm。而原播种机后用于麦豆镇压的盖板则要拆除,否则会影响芝麻的出苗[5-6]。

基肥施三元复合肥450 kg/hm2,6月6日播种,6月17日、22日间苗,6月24日喷施高氯甲维盐和多菌灵防治病虫害,6月29日定苗,7月26日再次防治病虫害,9月17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及经济性状

从表1、2可以看出,各处理中2014—2015年2年的产量,以处理3(机播+行距60 cm间苗处理)产量最高,为1 756.5 kg/hm2,处理1(机播+行距20 cm间苗处理)的产量其次,为1 726.5 kg/hm2,处理2(机播+行距40 cm间苗处理)的产量第3位,为1 756.5 kg/hm2。处理5(机播+行距40 cm+不间苗处理)产量最低,为1 287.0 kg/hm2。

从2014—2015年2年的经济性状可以看出,机播间苗处理的关键性状如株高、单株蒴果数以及每蒴粒数均优于不间苗处理,同时,间苗处理较不间苗处理的黄梢短,结果率高;始蒴部位也比不间苗处理的要短。

在阜阳市的气候环境下,芝麻群体经过间、定苗处理,在光照和性状上要优于不间定苗群体,主要表现为群体优良,与不间定苗处理相比,优势明显,产量优势显著。

2.2 经济效益

据有关资料2009年初对安徽省临泉县的芝麻种植农户调研,芝麻平均产量为976.5 kg/hm2,产值为12 007.5元/hm2,总成本为3 966元/hm2,收益为8 041.5元/hm2。芝麻种植成本中,种子费用为210元/hm2,肥料为1 018.5元/hm2,农药为432元/hm2,机械畜力为418.5元/hm2,用工为1 762.5元/hm2,用工占总成本的44.4%,是生产中最大的一笔投入。而近几年随着物价的上涨以及农村青壮劳力的流失,用工成本更显著加大。综合2年试验机播,间定苗处理产量较不间定苗处理高,但在其全生育期中需间定苗3次,人工成本高。从表3可以看出,除去各种成本后,各种处理的净收入相差无几,虽然只是理论数字,但也基本反映出了芝麻机械化播种应用于生产的可行性。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间定苗处理获得高产的理论基础在于群体大的优势。据调查,在该试验中,行距20、40、60 cm处理群体密度分别为182、148、105株/m2,最终实际有效株折合群体密度为85.5万、88.5万、66.0万株/hm2,密度至少为定苗处理的3.6倍。但不间苗处理群体密度过大,群体过于郁闭,一方面导致单体植株间的竞争效应增加,造成产量的关键性状如单株蒴果数、单蒴粒数明显降低,提高了始蒴部位,导致产量下降。同时,在高温高湿的密集群体中,在定间苗群体极少发生的病害,也会蔓延。

通过2年的试验,在芝麻生产种植中,行距过窄会造成群体增大,生育后期造成郁蔽,引发病害,竞争加剧,茎干柔弱,倒伏几率增大。根据阜阳地区的地里气候条件,较为合理的机播种植密度宜采用行距50~60 cm,使用株型中等的品种,过高容易倒伏,过矮蒴数偏少难以高产,因为株距一定,另外还要注意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才能确保获得丰收。在阜阳市,机播不间定苗处理的产量低于间定苗处理,但在收益层面上,节省了播种人工和间定苗人工费用。同时,机械播种效率高,能为夏播作物抢占农时,利于下茬作物早生快发。机播不间定苗处理方式是一种推广增收节支的栽培模式。

4 参考文献

[1] 汪强.芝麻科学栽培[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何东平,陈涛,崔瑞福.芝麻栽培与制油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 吴涛,牛峰,崔保田.安徽省阜阳芝麻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园艺与种苗,2012(6):50-52.

[4] 赵莉,汪强,徐桂珍.江淮地区芝麻种植现状·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0(23):12397-12399.

[5] 焦宏廷,杨军章.芝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范[J].河南农业科学,2002(11):18-19.

[6] 卫双玲,张体德,卫文星.夏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1(5):12-13.

猜你喜欢

芝麻经济效益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你有奇迹要发生
芝麻的秉性
食药俱佳的芝麻叶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巧招洗芝麻
电厂燃煤管理方法探讨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