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探析
2016-10-20王晶
王晶
摘要 如何在新农村建设和快速城市化建设的大背景中,逐步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已成为我国环境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迫切问题。相对于城镇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模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高成本的特点,因此需要重点关注不同处理工艺的成本有效性问题。此外,还需着重考量处理工艺的选择方法,设施长期管理运营模式以及相应的责任分担机制等。按照我国农村地区地域较广、南北差异大、经济水平较低、农民环保意识差等现有国情,决定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问题相比于发达国家要复杂得多。因此,需要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有效性和成本有效性进行对比与评判,从理论研究和方法分析2个方面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剖析。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标准化;问题剖析;分散处理
中图分类号 TU9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91-02
Abstract How to promote the rural and 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treatment capacity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s of the environment industr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xt of rapid urbanization,it is also the key problem of beautiful-country construction. Compare with the centralized wastewater treatment,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treatment always has a higher cost,then we should focus on the cost effective of different mode,the treatment process,operation mode and sharing mechanism of 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y,etc. The problems of rural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China are much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of developed count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isting national conditions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such as wide area,differences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in China,low economic level,poor awareness of farmers′ environmental etc,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mpare and judg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chnology and cost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The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issues should be research and analysis in-depth from two aspect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method analysis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rural waste water treatment;standardization;analysis of problems;decentralized treatment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城市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新建的城乡以及农村都趋于自来水化与水冲厕所化,改变了农村家庭的生活环境。但是,由于财政困难造成的小城镇公共下水道设施的建设落后,村镇污水处理厂数量严重不足。我国农村人口约6.8亿人,占总人口的49%,每人每天向环境排放的BOD负荷量为40 g/人·d,每年仅由农业人口向环境排放的BOD负荷总量就超过了993万t,严重污染着农村的水体质量[1]。针对目前十分严峻的农村水体安全问题,开发适合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极为重要。依据聚慧生态环保联合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在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提出一些问题和解决建议。
1 符合国情的排放标准是产业化推进的基石
广阔的农村有着很大的环境容量,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出水指标应该与城市污水处理的出水指标有所区别,当出水指标生化需氧量BOD从20 mg/L的一级B标准提升到10 mg/L一级A标准,处理费用将会提高约30%。农村实行自来水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它也是一个不完整的工程,只有上水,没有下水,势必会造成农村水体的污染。尽管农村地区有着很大的环境容量,但不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将会源源不断地将污染物排放到河流和湖泊,逐步增加这些水体的污染物浓度,最终形成污染。这一现象在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出现,而且这种现象出现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直接影响我国农村地区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及身体健康。因此,要从源头抓起,必须严格按照环境法,对农村家庭生活污水进行必要的处理,利国利民,符合可持续发展策略。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成本问题,在财政上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近几年还不可能像城市污水处理那样,由政府进行大量、全面的投资[2-4]。农村地区用水量相对城市较小,势必造成污水的污染物浓度偏高。而且由于化肥在农村地区的滥用,造成由农田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相对于点源污染排放的氮磷浓度要高出很多。基于以上这些现状,在农村财政上又有缺口的现状下,應该依据农村实际以及它特有的环境容量,积极建议政府对于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处理应该以一级B标准为基础,在节能减排的原则基础之上,研究制定更为合理的排放标准,特别是氨氮和主要污染物去除率等指标。现有的相关排放标准没有完全适合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国情(表1、2),需要在适合国情的国家标准下开发适合于广大农村的处理设施,只要全面执行,对现有的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农村水体环境才有逐步恢复的可能性。
2 完善技术标准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坚强后盾
近年来,全国在农村生活处理技术示范工程上进行过多种形式的尝试,从中已看出一些技术的可靠性和集成度并不是很完善。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绝非易事,农村生活污水有其特点,水中绝对污染物与城市相差不大,但用水量少、不连续以及分散,要比城市污水处理更为复杂,处理设施需要更加高效与稳定[5]。
关于存在争议的人工湿地技术,依据经验认为湿地生态处理方法必须从土地选址、防渗、季节3个方面加以讨论。首先,需要明确植物生长是靠光合作用还是土壤中渗入的污水中所含有机物,即要用科学方法论证家庭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是否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其次,防渗措施极为重要,地下水资源是宝贵的,不能因为生活污水的处理而转移去污染地下水。再次,季节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冬季环境温度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为0 ℃以下,对于微生物方法来说,低于5 ℃时微生物活性很低,处于休眠状态,况且冬季植物枯萎需要进行收割清理,所以要大规模推广采用人工湿地生态处理集成技术,要保证解决好以上3个问题,否则所谓的处理技术就将是一个污染物转移的、不良的方法,不符合科学性。同时,还要重点考虑污水收集的重要性与规范性。根据先进国家日本的经验,即使像日本这样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全国生活污水处理率已高达80%的情况下,日本农村依然不采用集中处理模式,主要原因是管网的复杂性以及农村污水量十分有限(相对于城市生活污水),这一特征我国也同样适用。有些农村地区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对一定范围的农村地区进行了管网建设,但由于没有经验或没有严格按照城市管网设计要求施工,最后出现有管网却不能有效收集污水,沿途渗漏严重。管网是基础,据了解,现有的很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都面临着进水量严重不足甚至收集不到源水的尴尬境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流程见图1[6-7]。
3 标准化和产业化是实行节能减排推广应用的必由之路
现有农村及分散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方案多种多样,由于缺乏对各种工艺实际处理效果的评估机制,让具体实施部门往往无所选择。就算勉强选择一种工艺建设好,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也无法统一建立。有的地区出现了十余种处理工艺,让政府监管部门非常头疼,导致很多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出现“晒太阳”工程。
對比我国现有的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模式,虽然形式多样,但有些处理模式是不适合长期运行的或者很难处理达标排放,且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并不合理,很难大规模推广。能够进行广泛推广的处理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必须进行标准化设计和产业化,只有按照这种模式,最终的产品成本才能降低。运输、安装、运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标准化和产业化的设备,在全国就无法建立一个统一的处理模式。
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以及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在设计时需要便于标准化和产业化,就地安装,相对成本低。这些小型设施也一定要与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一致,一旦使用就要担负起长期的运行负荷,稳定而有效,确保出水水质。
4 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是基础
由表3可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与运行成本远远超过农民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围,是需要政府财政来支持的。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工程,农户会因电费问题切断电源,造成装置不能正常工作。针对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费用,政府应该设置一种合理的补贴形式,既让农户得到合理补贴,又能保证污水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不会因人为问题导致停摆[8-10]。
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在任何一个国家,政府应当作为主体,应该由国民的税金来支持和补助这项工程的进行,城市公民一部分已享受了这份待遇,尤其是大城市,那么,从公民平等的角度来说,未来农村公民也应该享受一份待遇,把新农村建设的事业做好。没有财政的大力支持,公民的义务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中国农村公民还没有这个能力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因此,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除了技术开发外,最重要的是政府的规划和财政支持。
城市公民享受了生活污水处理的待遇,但也根据用水量交付了相应的污水处理费,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处理也应该参考这种模式。政府的前期投资,也应当有合理回报,经过污水处理费用的收取,实现财政的最后盈利。也就是说,任何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相配的设施都应该由政府负担,由政府投资,建立处理系统,不管集中处理也好,还是分散处理也好,政府都应该大力支持,而且迫在眉睫,尽快尽早解决我国农村实现自来水化后亟需解决的问题。
5 相关机制的建立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保障
首先,第三方监管机制的建立存在必要性与紧迫性。就现有状况而言,第三方监管机制需要确定监管部门,确定检查的标准、检查方法、检查次数、抽样比例、处罚方法等因素,合格的产品可以接受长期运行的检验,但市场很多同类产品要么抄袭,要么以次充好,以低价哄抢市场,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导致产业口碑不佳。 其次,后期运营维护的规范化机制也需要同步考虑。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治理由于存在地域差异问题和量大分散的问题,很多地区都是打包治理。在这种状况下,专业企业运营的优势就容易体现。企业参与运维,需要确定运营资质,从业人员培训与考核机制,运营管理考核办法等等因素[11-12]。再次,行业参与企业的规范化机制。即准入门槛的指定标准,具体是规模,包括员工数、注册资金等;具备相关的资质;制造型企业要有ISO和企业标准;专利、新产品认证等。农村及分散生活污水的治理,因其量小分散的特点,存在很多需要慎重考虑的技术、经济和管理问题。通过对农村及分散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深度剖析,对症下药,逐步解决该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于建设真正的美丽乡村是大有裨益的。
6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EB/OL].(2010-02-11)[2016-04-13].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qttjgb/qgqttjgb/201002/t20100211_30641.html.
[2] 姜海,李成瑞,梁永红,等.生活污水治理难题与对策研究:以江苏太湖地区为例[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2):1-6.
[3] 林秋明,陈依玲.广州市农村污水治理发展现状和对策[J].城市建筑,2013(12):271.
[4] 徐志荣,叶红玉,卓明,等.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对策[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4):32-34.
[5] 黄天寅,马奕,吴玮,等.苏州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2(4):11-15.
[6] 王金霞,张丽娟,仇焕广,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及政策影响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6):11.
[7] 白永刚,周军,涂勇,等.苏南地区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的适用技术分析[J].给水排水,2011(10):51.
[8] 曹蕾,陆继来,周军,等.江苏省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评价[J].环境科技,2015(1):25-26.
[9] 刘平养,沈哲.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成本有效性研究:问题及展望[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86-89.
[10] 曹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10):65.
[11] 余佳龙,余晓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管理模式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9):33.
[12] 武璐,王浙明,何志桥,等.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1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