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作业也需改革

2016-10-20张芙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改革

张芙蓉

摘 要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多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处理学生作业,也就是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全部学生的作业。似乎唯有教师亲自批改作业,才能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获取教学信息,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本文就作业批改方面的改革发表看法。

关键词 批作业 改革 网批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1全批全改弊端多

(1)“许多教师也想多读一些书,多搞一点研究,多写一点文章,但繁杂的工作几乎填满了所有的时间。实际上,大部分中小学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当教师的负担重到他们没有或很少有时间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时,他们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心里没底,工作焦虑度相应上升,于是,通过让学生做大量作业以保证起码的教育水准便成了很多教师的选择。学生负担过重与教师负担过重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关系。”

(2)换个角度看,“全批全改”方式也不科学。教师批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实际上是越俎代庖,减少了学生通过自己检查和纠正错误而得以发展的机会。教师全批全改,还会导致部分学生养成依赖思想,认为检查和批改是教师的事,不愿动脑思考。

(3)作业布置有专制性。传统的作业布置,是教师单方面的权利,作业“做什么”、“怎么做”完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有执行和完成的义务,没有自主和选择的权利。教师根据自己的一厢情愿强令学生在“题海”中挣扎,忽视学生的兴趣。教师以“齐步走”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完成同样的内容,忽视学生的差异。因而,学生原本浓厚的作业兴趣被打磨得无影无踪,作业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4)作业内容有封闭性。传统的作业,教师把目光聚焦于书本上,学生长期被局限于书本提供的情境中,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从推理到推理,在机械的演练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作业成了冷冰冰的认知组合和逻辑堆砌。作业所解决的问题与生活缺乏应有的关联,一旦遇到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学生则显得无从着手,力不从心,作业纯粹是象牙塔里的“游戏”。

(5)作业形式有单一性。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将作业的功能定位于“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因此教师的作业布置总是以此为出发点,过于强调知识的书面操作和演练,文科作业大多是读读、写写、背背,理科作业大多是算算、练练,即使是所谓的“应用题”,也只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一些书面上的“实际问题”,作业形式单一,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忽视了作业的实践性、应用性和丰富性、多样性。”

(6)作业答案有绝对性。传统作业中过于强调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对作业质量的评价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非对即错,答案是绝对化和惟一性的,至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参与状态则缺乏应有的关注,不管学生的答题多么具有个性、多么富有创意,但只要与标准答案不一致,就统统扔进“错误”的筐子,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7)作业批改有冷漠性。传统的作业批改,以“对”、“错”为主要评价标准,以等级为评价方式,教师通常扮演着终审法官的角色,学生的作业,仿佛是呈现给法官的待审卷宗,教师红笔一挥,便裁定了作业的好坏,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缺乏一种平等的交流和人文的关怀,作业批改呈现出刺刀见红、杀气腾腾的冷酷。

2网上批改作业更贴合需要

(1)网上有现成的组卷平台,为教师实现分层留批作业提供了可能。以往老师留作业总是感觉无从下手,但这些题库,能给教师变出各种各样的题目。这些题目不仅包括以往的纸质题目,更是包括了图片作业、视频作业、语音作业,而且我们教师还能够在作业当中插入课件。

(2)网上批作业教师能随时与学生取得直接交流,使批作业更实效。教师想要有效的批改作业最好是在线预览学生作业,并在作业上进行批注,并对需要注意的地方标出高亮,同学间作业做得好的,教师也可分享给全班学生,大家也可以参考。达到这样的标准教师需要。登录课堂派,进行在线批改,老师通过批改页面,学生端可以同步批改的信息。批改可以支持变换颜色和位置。批改后,文档放大缩小,批注内容会自动适应变化,不会错位。

(3)网上批作业有自动统计功能,教师能做到成绩或质量的及时反馈,有针对性地给以学生指点。

3网批作业早有相关的理论支持

早在2007年5月,华东师大熊川武教授在一篇论文中就首次明确提出“零作业批改”的概念,为作业批改方式的变革指引了方向。

所谓“零作业批改”,就是教师把作业批阅权归还学生,把自己用于批阅作业的时间转移到研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个别指导上。

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为作业批改方式的创新带来了契机。依据“零作业批改”的理念,一种全新的作业批改方式应运而生。

互联网条件下“零作业批改”实施环节是怎样的呢?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像往常一样布置作业,同时也通过手机发布作业及参考答案。

学生完成作业之后,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打开移动应用,即可查看教师的参考答案,但系统要求学生先上传自己的作业照片,防止学生不经思考就查看答案,避免学生抄袭。学生根据教师的参考答案,使用蓝色笔批改自己的作业(我们称之为“蓝批”),对于错误的,重新思考,并及时订正,不让错误的印象“过夜”。

根据需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订正好的作业再次上传,教师还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对学生完成的作业给予评价。评价按1至5分设计为等第制,学生作业获得的评分可以累积,因而对学生平时学习具有长效激励作用。

在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今天,作业批改也需关注,也需改革,使其适应需求,适应教学,适应当下这个特有的时代。

猜你喜欢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改革之路
个税改革,你的税后收入会增加吗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