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年 发展青年促进青年人才
2016-10-20杨宇
杨宇
""海椒,四川方言,蕴含辣椒从海外引进之意。
近年来,“青椒”作为大学青年教师的别称被广泛使用。
本刊用“海椒”作为我们一直所关注的海归青年教师的别称,寓指他们既与本土“青椒”有共同之处,又带着海外教育、工作背景的独特之处。
随着越来越多留学海外的青年人才回国到高校任教,“海椒”正逐渐成为中国科教界的一道靓丽风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处境和发展状况,一直为国家人才工作相关部门所关注,更是有意回国的海外青年人才非常关心的问题。
在我国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推出本期封面故事——“双一流”孕育“海椒”新生态,探究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如何为“海椒”打造良好的生态系统,让他们顺利融入、健康成长、专心工作、发挥作用。
脱颖而出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国家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发展。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对青年寄予了殷切期盼。2015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中国博士后青年创新人才座谈会代表时强调,着力培育更多高层次青年人才,实施创新驱动,促进双创发展。统计表明,截至2014年,全国高校专任教师中40周岁以下青年达88.9万,占总数的56.8%。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关系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青年为基。教育部在教育改革、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中,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给予重点关注,加强顶层设计。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2011年,《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对“大力培育青年学术英才”“实施鼓励青年英才脱颖而出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2012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围绕提高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营造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进行了全面部署。
造就青年学术英才和学科带头人
教育部坚持高端引领、育引并举方针,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培养造就大批青年学术英才和学科带头人。1998年启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专门面向高校培养学科领军人才的重要人才工程,为高校吸引、培养了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带动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为进一步发挥其导向作用,加大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教育部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实行与特聘教授相同的岗位聘任制和奖金资助模式,每年支持高校面向海内外培养、引进200名左右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恪守学术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经过严格遴选,共有211名优秀青年人才入选首批青年学者项目。项目得到高校及青年人才的一致肯定和高度重视,进一步营造了关心青年人才发展、激励青年人才创新的良好氛围。
“千人计划”是国家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人才计划,“青年千人计划”主要针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不超过40周岁的优秀人才。2011年以来,教育部充分发挥高校学科综合等优势,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高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和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引进“青年千人计划”专家1901名,占全国入选总数的81.4%。这批人才都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具备成为相关科研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其中一些已经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崭露头角,取得相当成就。
“万人计划”是与“千人计划”并行,支持国内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人才工程。其中,计划用10年时间,支持2000名35岁以下、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的青年拔尖人才,为形成能够有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层次人才梯队夯实基础。截至目前,有407名高校青年教师入选青年拔尖人才,占全国总数的73.6%。
此外,教育部还组织实施了“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等,每年培养、培训青年骨干教师近万名。同时,推动各地各校健全青年教师选聘和人才储备机制,完善优秀教师传帮带团队协作机制,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优化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
人才发展,关键在体制机制。作为人才发展“指挥棒”的评价激励机制,对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导向作用尤其重要。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和评价办法”。2016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加大对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等,进一步构建了科学合理、体现人才创新价值的评价制度,支持引导各地各高校认真落实用人自主权,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完善重师德、重教学、重育人、重贡献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架构,积极探索建立“长聘制”等符合青年发展规律的用人机制,完善成长通道,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构建良好制度环境。
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青年教师正处于自身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又因其身份、学历对广大青年学生乃至普通公众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持续举办全国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把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要的培训、交流内容;开展“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构建学风建设制度体系,督促各单位制定学风建设细则,开展高校学风建设专项巡视;加大青年人才国情研修培训力度,持续组织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举办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国情研修班,选派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千人”430余人到中央党校等地学习。
教育是培养人才、成就人才的崇高事业。关注青年、发展青年,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推进高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迫切要求。教育部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优化高校青年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思想引导,解决现实困难,注重服务引导,强化师德建设,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积极引导青年,为广大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做好服务保障。(供稿/教育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