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2016-10-20翁永新

关键词:题意课程标准解决问题

翁永新

【摘要】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小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老师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根据实际检验结果的准确度,积极把解决问题与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合为一体,努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解决问题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9-062-01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那么解决问题则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作为数学老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求解的欲望。那么,怎么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我将从如下两方面来谈谈。

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薄弱的原因

现今有的学生在前面基础知识,例如概念、计算方面都做得很好,可是做到后面的解决问题就错漏百出了。其中表现在:有的学生一看到题目这么长,文字又多,就生畏了。特别是有的题目还图文结合,让学生一看简直就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有的学生则是用猜的,看到题目的几个数字,直接用加减或乘除乱套进去。有的家长就很纳闷:我的孩子平时很认真学习的呀,周末还报了辅导班,为什么解决问题这部分的成绩就提不上去呢?然后又去买了一大堆资料书,搞题海战术,当然如果碰到一模一样的题目或许一时考高分了,可是当题目稍微改变了一下或者拐个弯,孩子就一塌糊涂了。究其原因,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得不到提高。

分析原因,总结有如下几点:1.旧教材的应用题部分有明确的相关基本类型的训练,现教材的解决问题主要侧重于在情境中理解,慢慢淡化基本数量关系的学习和掌握,学生缺乏分析问题必要的支撑。2.解决问题主要渗透在四则运算、统计、空间与图形等内容里,有时是同步进行。这样,学生就很难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了。3.学生在学习迁移能力上的差异。4.缺乏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联系生活实际,吃透教材,理解题意

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是数学老师最基本的教学素养。而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想要学生把握准题意中信息,理解题意,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熟悉生活中的信息。

⑴创造情境。《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创设的情景教学应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欲望。例如,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要买一束花送给妈妈,他了解到,康乃馨10元5支,百合花12元4支,玫瑰花10元一支。小明有20元,他有几种不同的买法?现实的生活情境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教学时,可以在班里模拟一个买花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买,去实践,去感受。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理解题意。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对生活各种信息的理解、熟悉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解决问题。

2.分析题目,理清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一般由情境和数量关系两部分穿插在一起的,我们在做题前应先分析题目,理清数量关系,找出条件和问题,在头脑架构一个基本的情景,慢慢理清思路,为正确解答创造条件。所以,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如下三步。

⑴阅读

阅读,就是认真阅读题目,初步理解题意。阅读是理解题目的第一步,为审题作好准备。阅读题目时要求学生专心一致,一字一字地读,做到一字不添,一字不漏,一字不错。

⑵推敲

推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数学审题也应像语文一样,引导学生读懂每个字、词的意思。只有真正理解题意,才会提高解题的效率。首先,要抓准题目中的关键词。例如,行程问题里有“相向而行”和“相背而行”,“增加了”和“增加到”等等。其次,要抓准题目中的关键句,反复阅读,推敲,理解题意。

⑶画图

画图,就是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通过用图或线段图把题目意思表达出来。图示法直观,形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策略。

3.联系实际,对结果进行检验

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我们可以对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这不仅能提高解题的准确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例如,五年级数学下册有道习题:一套西服按六五折出售的价格是260元,这套西服的原价是多少元?有个同学列式:260×65%=169(元)。如果他有检验习惯的话,回头对比一下就会产生质疑:原价居然会比打折之后的价钱还要便宜的?从而回头重新读题目再三思考了。

总之,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应该从学生自身出发,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及心理特点,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做到认真读题,审题,做题,验题,逐步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王光明、范文贵. 小学数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小学数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冯克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谢鼓平.特级教师小学教案优化设计[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猜你喜欢

题意课程标准解决问题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两只想打架的熊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智珠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