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聊我去过的钟表博物馆

2016-10-20王雷

钟表 2016年4期
关键词:格拉制表钟表

聊聊我去过的钟表博物馆

王雷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资深钟表撰稿人

火不烧山地不肥,人不出门身不壮。世界那么大,不去看看太可惜了!但是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在人有限的时间、精力、财力里面,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安全环保的莫过于逛博物馆了。博物馆就是人类历史、科技、文化的时空胶囊。

本人的一个爱好就是逛博物馆,生活的北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从国立的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科技馆,消防博物馆到私人的观复博物馆等等去的频率和次数还算是比较多的。在全国各地出差,也喜欢去当地的博物馆转转。出国的时候,也喜欢去当地的博物馆转转。

对博物馆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2013年参加完瑞士巴塞尔表展去德国柏林盘桓几天,住在著名的博物馆岛附近。每天转转各种博物馆不亦乐乎,德国国家博物馆的旁边的柏林大教堂,至今上面仍布满了二战时攻破柏林留下的弹孔,即使教堂上天使的青铜雕塑上也留下大大小小的弹孔。博物馆前是一大片草坪,博物馆门口是两尊极为生动的青铜雕像骑马的男女勇士持矛同狮虎猛兽搏斗。天气好的时候大家都闲散的躺在草坪上。而我看过一些老照片,在70多年前这里经常是纳粹头子希特勒发表演讲的地方,当时军方的党卫军站满博物馆前的广场,不禁感慨时空的转换。

说到钟表,很多博物馆里面都没有专门的门类收藏,不像书画、瓷器、雕塑、青铜器家具等是综合性博物馆中必备的项目。这里说几家我自己看过的钟表博物馆。

德国格拉苏蒂制表博物馆

这家在尼可拉斯海耶克基金会(German Watch Museum Glashütte Nicolas G. Hayek)和Swatch集团的努力下建成,于2008年5月22日正式揭幕。展览完整浓缩德国制表中心格拉苏蒂的钟表制造历史。我2013年和2015年两次拜访过这家博物馆。

这家博物馆完整记录了格拉苏蒂镇制表从发轫到1878-1914黄金时期、1915-1945的战争时期、1945-1990东德时期,乃至1990年后的德国统一,不同时期的历史档案、图片、产品实物、生产场景复原、生产设备实物。目前已经迎接了99个国家50万人次参观,门口镇馆之宝天文大钟(The Astronomical Clock)由H. Goertz制作于1925年,30天上一次链。包含大自鸣、时间等式、万年历、星空月相等各种复杂功能,1928年由萨克森政府以巨款15万马克买下(要知道当时中国一年从德国采购几十万只步枪、子弹、榴弹炮的合同才2000万马克)。而这件宝贝历经二次世界大战、德累斯顿大轰炸、冷战、东西德合并完好保存到今天。这件大钟上的美学设计风格,如蓝钢指针,罗马字时标等一直沿用到如今的德国制表产品中。

博物馆中还有专业钟表修复工作室,拥有Frank Juergen这样制表大师。2009年中国青岛天文台成立111周年,格拉苏蒂的制表大师在位于德国格拉苏蒂钟表博物馆的工作室内花费10个月、修复了111年前产自格拉苏蒂镇的古老天文钟,组件和零配件整理一新。德国制造的品质和维护实在令人惊叹。博物馆门票6欧元,每天早10点到晚5点开放,对于爱表人士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2015年专门去这里看了一个“格拉苏蒂在民主德国时期展览”的特别展览。东德时期1951年7月1日,格拉苏蒂钟表厂也就是VEB GUB成立。这家钟表厂是在对二战后格拉苏蒂镇所有制表企业、作坊、人员,公私合营后成立。而这家工厂的性质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好理解,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国企。

从1945到1990年这段长达39年的历史,对于格拉苏蒂制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几个重要阶段的1878-1914的黄金时期只是36年,1915-1945的战争时期只是30年。所以这个历史阶段可谓是格拉苏蒂制表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在这39年间,当地人民先是克服了战争破坏带来的巨大的困难,恢复了生产。这些困难不仅包括因轰炸导致的厂房和设备被毁。因为当地生产的精密钟表和仪器是重要的战争物资,因此所有的财产都被苏联查没。钟表和精密机械制造被完全拆除,机械设备作为战争赔偿被运回苏联。

当地的钟表公司在二战都生产军工产品,所有企业被依法充公转型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但这也客观上使得之前零散的各自分工的小公司、作坊,融合成为一个具有钟表制造A-Z全产业链能力的制造企业GUB。当时这家企业拥有1000名工人、职员和学徒。这种整合也使得大企业能够更好的解决:材料采购、员工的协同合作、职工的住房和社会保障。

在生产之初,最大的问题是以前进口的零件,如宝石轴承和摆轮游丝需要自制了。在博物馆的展览中,有完整的宝石轴承、摆轮游丝的制造流程。如首先烧制大块的人造红宝石,然后切薄皮,再在薄片上切割出需要的擒纵叉托钻或旋出宝石轴承。

而且目前来看,当年的生产经营效益是很不错的,大量产品出口,不仅出口到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同样销往富裕的西欧国家如法国、英国以及西德。而且企业非常重视技术创新,申请获得了大量专利,包括在瑞士申请获得的专利,如瑞士专 利 CH422654-偏 光 机 电 传 感 器 (Polarisierter elektromechanischer Wandler),是1964年1月17日,由全民所有制格拉苏蒂表厂GLASHUETTER UHRENBETRIEBE VEB在瑞士申请,发明人FRANKENSTEIN,ERNST。

在瑞士遭遇石英危机之时,德国制表很领先就学习引进日本生产线,并改进自行研发出产品,从1974年就有石英表问世,并未遭遇如瑞士那样巨大的冲击。而且在那个时代,GUB的产品在莱比锡等重要展会上因为品质而频频获奖。如在1968年70.3天文台机心和Elektrochron电钟就获得金奖。而且当时企业的效益是很不错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还承担办社会的责任,提供职工住房、建立幼儿园、职工医院,还有厂报。这至今让当年的员工怀念。

故宫博物馆钟表馆

在到访的国内外很多大博物馆中,很少有钟表的专门展览。如欧洲最大的珍宝馆绿穹博物馆,钟表只作为象牙工艺品展品的一部分展出。

而故宫博物院中有专门的大规模钟表展在世界上都是很少见的,而且故宫的游览统一从南门的午门进入,到北面的神武门出。从午门到钟表馆所在奉先殿要走很远,而且钟表馆还要另外收费。即使这样相比一进门就可以游览的陶瓷馆和武英殿书画展,这里游人多了很多,特别是上午和下午的钟表表演的时候更是人头攒动。这充分体现出中国人对于钟表的喜爱。

钟表馆展出的,为十八世纪以来清代宫廷从英国(为主)法国、瑞士等西方国家进口的钟表。西方国家的钟表主要由粤海关监督从洋商手中购置,贡入皇宫。还有一部分是我国自行制造的,清代广州、苏州等地制造的钟表精品。清宫内设置的做钟处亦奉旨制造钟表以供宫中之用。

钟表馆展出钟表除有打时打刻的计时功能外,还利用机械联动原理,使上面装饰的人物、鸟兽、花卉等玩艺系统不断变化,表现各种动作。它们以准确的报时、精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优美的音乐、逗人的演技、吉祥的寓意而博得帝后们的喜爱,成为宫中珍贵的陈设装饰。在当时既是有实用价值的计时器,又是取悦于人的娱乐用具,同时也是技艺精湛的工艺品。清宫旧藏的钟表大部分留存至今。

其中著名的珍品如深受乾隆皇帝喜爱的雅克德罗品牌专为清宫制作的“铜镀金写字人钟”,写字机器人可以在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八个汉字,字迹工整有神。写字的同时,机械人的头随之摆动。

首都博物馆瑞士钟表文化展

除去专门的钟表博物馆,在综合性博物馆中也会举办钟表主题的特展。如2015年就在北京的首都博物馆召开了“瑞士钟表文化展”。

展品由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和瑞士制表品牌江诗丹顿提供。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出借200件展品,包括瑞士日内瓦珐琅工艺大师于奥兄弟和英国伦敦制表师弗罗芒蒂于1680年前后制作的铜镀金珐琅微绘怀表以及罗沙兄弟于1814年前后制作的笼式小鸟报时表。江诗丹顿出借80件展品包括由江诗丹顿创始人让·马克·江诗丹顿亲自设计和制造的怀表以及1939年苏黎世国家博览会上展出的一款镂雕座钟,以及制表工具。

这个展览我去看了两次,现场很有意思的不光有照片,还有制表师现场表演,如玫瑰车床矶镂雕刻表盘,珠宝师镶嵌宝石,雕刻师进行表壳金雕雕刻,以及彩绘珐琅。参观的时候还可以和这些制表师聊聊互动一下。其中操作玫瑰车床雕刻表盘的师傅是一位泰国裔的瑞士人。

这个展览有丰富的钟表发展知识,如最早期的自动上链的怀表,最早用皮带绑在大腿上的飞行表、纪尧姆摆轮等实物,我都是第一次见到。

除去这些看过的钟表博物馆和钟表展览,有一个我最想去看的钟表博物馆莫过于在瑞士日内瓦的百达翡丽博物馆了。其中收藏有2000多枚珍贵的钟表藏品和4000多册书籍。表友们都说这些藏品就是百达翡丽的设计灵感的源泉,实在不行从中选择复刻,就可以火爆市场。争取在未来去瑞士参观日内瓦表展和巴塞尔表展的过程中,去参观朝圣一下,把其中第一手的资讯带给大家。

猜你喜欢

格拉制表钟表
格拉迪丝·韦斯特:协助开发全球定位系统的隐藏人物
投融资关注榜(2018.11.16-2018.12.15)
在日内瓦上制表课
善良带来的好运
意外的好运
丽娜认钟表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
格拉苏蒂拥有故事的腕表
格拉司琼对于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