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定位的思考

2016-10-20吴松芹陈军龚正升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

吴松芹 陈军 龚正升

摘要:“十二五”以来,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对待区域性休闲农业发展的定位越来越趋向于理性化。以苏州市漕阳生态农业园为例,简述了方案讨论过程中立足于地方老百姓的需求、立足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立足于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立足于高效支配政府专项建设经费、立足于统筹兼顾运营阶段的可操作性几个方面的定位,并总结了新形势下休闲农业发展项目定位的思考路径,以便同行借鉴。

关键词:休闲农业;项目定位;苏州市漕阳生态农业园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7-0591-02

目前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定位方面的研究现状出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由政府出资的项目过多追求项目体量大、档次高、高科技成果堆积式展示,不计建设成本和项目运营难度的形象工程模式;另一方面是由企业或个人出资的项目忽略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单一追求经济效益的纯经济模式。在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防止一味追求观光农业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1]。本研究从休闲农业项目的“三生功能”(生产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结合项目运营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行科学性定位。苏州市漕阳生态农业园是苏州市相城区漕湖街道下辖的一个政府投资、政府管理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位于相城经济开发区(漕湖产业园),东至广济北路、南至漕湖大道、西至汤浜路、北至永昌泾,基地总面积 78.2 hm2。前期分区定位是入口为绿化生态区(包括购物超市)、水稻种植区(11.2 hm2)、果林种植区(24 hm2)、水产养殖区(高标准池塘养殖14 hm2,生态河道养殖12 hm2)、水八仙(2.3 hm2)、智能化设施大棚及常规蔬菜,休闲设施建设,休闲茶室、观光垂钓、农家乐餐馆、儿童游乐教育,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结合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分析漕阳生态农业园的现状,经多次论证,对其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下定位。

1 “以人为本”立足于满足原居民就业设定农业开发项目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作为一个政府投资为主体的项目首先应该考虑让地方老百姓获益最大化。而让地方老百姓获益最大化的方法莫过于让更多的原居民参与其中。根据原居民大多数人的共性技能,针对性设定相应的项目开发,有效融入原居民就业是地方政府集民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综合性定位。

项目所在地为苏州市相城区漕湖街道倪汇村,原居民 3 600 余人,是地方城乡一体化发展较早的行政村,大多从事水产养殖和传统农业生产工作。经分析,倪汇村目前急需提供就业岗位的约有300人,其中具有水产养殖技能的失地农民约100人、具有传统农业生产技能的约100人、意向性从事服务行业的约100人。

项目定位时围绕及时消化倪汇村300人就业这一目标,设定了水体综合开发项目、“生态果稻”耕作项目、休闲农业综合配套服务项目,将具有养殖技能、种植技能、意向从事旅游服务的三类失地农民加以专业化培训,招聘为园区工作人员。

2 “因地制宜”立足于延续原农业生产提升农业开发项目

观光农业园区的规划原地往往以多重状态存在,在规划中合理利用原有资源、避免大兴土木、减少建设成本、因势而起、顺其自然也是一种生态设计的理念[3]。园区内现有传统生产性果林24 hm2,为了提升传统生产性果林的生活性,增加农业旅游的观赏性、参与性功能,同时对原有基本格局不作本质上的破坏,制定了三位改造方略。

传统果林因生产上合理利用土地的要求大多为地块成方、田间无路、密度均衡、品种单一、花果期集中。而提升为观光果园时就要求地块空间分割线条流畅、田间有曲径、疏密有致、品种多样化、花果期延长、具有鲜明的农业观赏季相。

在田间地面上以石板路散铺的形式勾勒出“线条流畅”的人行步行道,一则打破原有单调的地面状况,二则便于游客穿行于田间采果赏花。

在沿路两侧果树下局部聚集式种植花灌木,一则打破果树林下竖向视觉的单一性,二则增强田间农业景观季相效果。

在沿路视觉路径上进行局部间苗和补苗,打破田间果树规则式的种植形态,形成园林形态上“疏密有致”的景象。

3 “突出优势”立足于发扬地方农业特色打造品牌农业

苏州市的农业是有文化气息的农业,长足发展过程中渐次孕育成了水八仙农业文化、果八仙农业文化、旱八仙农业文化、野八仙农业文化等。

相城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西部优质种植区、东部高效渔业区、中部生态休闲观光区的总格局。在全面落实苏州市“四个百万亩”工程中,充分挖掘“优质水稻、特种水产、蔬菜瓜果、休闲农业”产业优势。坚持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目标,打造品牌农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提升注册农产品品牌附加值,与科研院校合作,以科技助推品牌农业发展。

通过分析漕阳生态农业园的资源优势,整合稻米生产、特种水产资源,突显漕湖产业园水域特色,打造“漕阳”优质稻米、特种水产等名特优农产品品牌。通过贯彻“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等生态促养殖现代渔业养殖理念,将常规水产品养殖与特种水产品养殖相结合,实施标准化、规模化和高效化养殖模式。

4 “临水而栖”立足于营造江南水上田园风光旅游文化

河道上设大棚钢架,钢架上牵引蔬菜藤蔓,下行游船。形成“瓜果水廊”。大水面处用竹筏种植蕹菜或生菜,形成一片“水上田园”的风光。“瓜果水廊”表现形式可以灵活运用[4]。

选择路径合适且景色宜人的水岸交汇处设立游船码头,大批量使用游船,形成“吃在游船、住在游船、戏在游船、行在游船、游在游船”的水乡文化主题游。一则化解农业用地中建设用地指标少的局限性。二则形成特色的“江南水乡农游”系列活动。

设定较齐全的传统捕鱼项目,打造江南地区方式最全、体量最大的戏鱼俱乐部来增强园区发展的潜在竞争力。以“水”为媒,吸引更多对水文化感兴趣的游客提升园区经营性项目的经济效益。项目运行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对处于湿地环境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来说,项目规划包含的内容很多,湿地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及居民调控规划、游览路线及服务设施规划、绿化规划等内容尤为重要[5]。

5 政、企、校联动,提升园内资源的多重价值

单一的农业园区往往在科研力量上存在不足、在资源配置上利用率不高、旅游淡季时人流量偏低、参与社会活动的综合竞争力不强。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成立了江苏省现代农业校企合作联盟,加强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构建政、行、校、企四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平等、合作、创新、共赢的运行准则。遵循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运行机制。遵循“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师资锻炼、岗位实践、就业创业”五位一体的运行功能。

在现代农业校企合作联盟大平台的运行框架下,一是组建相关教师科研服务团队,赴园区共同进行科技研发;二是将园区的特色资源有机融合到学校的教学中;三是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区,让大学生自带项目到园区创业。通过合作共建,将园区打造成苏州市地方特色农业科技研发基地、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基地、苏州市现代农业大学生实训基地、苏州市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

6 融入“都市”,有效体现“市民农园”的特殊功能

观光农业园的客户主要以居住在都市向往农村自然环境的都市居民为主。而观光农业园的功能分区往往只从功能角度定位,强调各功能区的项目属性,大多忽略了游览人的个性需求[6]。

园区位于相城经济开发区(漕湖产业园),周边围绕着体量庞大的企业群和居民群。从政府资源配置角度,满足企业员工和居民休闲、运动等常规生活功能是苏州市相城区漕阳生态农业园的首要功能之一,在总体功能定位时,着力体现自身区域上融于都市的优势,一方面实实在在地满足周边生活群体的生活需求,增强园区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为日后园区正常运转奠定固有的客户消费群体,增加园区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志海. 日本观光农业对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2):579-58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吴松芹,陈素娟. 高职院校《观光农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园艺与种苗,2015(10):52-54.

[4]吴松芹. 因地制宜在观光农业园区规划中的应用[J]. 北京农业,2015(31):162-163.

[5]周玉明. 湿地型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以苏州澄湖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148-150.

[6]吴松芹. 追求“都市化需求”内涵 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园[J]. 吉林农业,2015(22):16.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营口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鞍山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