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探究
2016-10-19孟肖峰
孟肖峰
摘 要 地基施工顾名思义就是在地面以下的位置进行施工,所以它是一项非常隐蔽的房屋建筑施工工程。房屋建筑工程中只有地基是在地表以下的。所以说,地基要支持者整栋建筑物,地基是房屋建筑的基础和关键。本文笔者对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建筑;地基;施工;技术
1 地基施工的必要性和基本目标
1.1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施工的必要性
我国地域广阔,各种地质类型都广为存在,对于一些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难以得到有效应用的湿陷性黄土结构也是比较常见的,这也就必然需要针对这些地址类型进行有序的处理和优化,促使其能够较好的维系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基本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地基施工处理操作极为必要。
1.2 地基施工的基本目标
针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比较常见的一些湿陷性地址类型来说,其在具体的施工处理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加强对于地基基本性质的改良和提升优化,尤其是对于地基结构的抗剪能力以及承载能力,更是需要进行重点控制。具体到这种地基施工处理的目标和任务中来看,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最终处理效果,必须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点:首先,必须要全面了解所处地基基本结构的类型和基本性能指标,尤其是对于不同区域的一些承载力和抗剪能力,更是需要得到较好的控制和优化;其次,还需要重点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一些施工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和了解,如此也就能够保障建筑物对于地基结构的各个方面要求得到明确;再次,对于建筑物在后续应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不均匀沉降问题,同样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尽可能地降低其出现沉降的概率和程度;最后,这种地基施工基本目标的达成还需要重点从施工材料以及具体的施工处理方法入手进行分析调控,保障相关需求能够得到满足[1]。
2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重点针对我国比较常见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类型而言,为了较大程度上提升其地基处理效果,保障改良后的地基结构能够满足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需求,促使其在抗剪能力、承载能力以及防渗漏效果方面的表现符合相关要求,必须要选择恰当合理的施工处理方式进行建设,当前我国具体施工过程中,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比较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项:
2.1 灰土或素土垫层法
针对我国广泛存在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来说,之所以其难以满足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基本需求,主要就是因为其内部土壤结构难以符合于相应的性能指标,进而也就必然会影响到后续的施工建设效果。基于这一点来看,为了较好提升其处理效果,采用灰土或者素土垫层法进行处理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其能够较好改良原有土壤成分,促使其能够更好满足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在基础结构方面的要求。基于这种灰土或素土垫层法的应用来说,需要重点把握好相关材料的应用,对于灰土或素土的配置进行严格控制,如此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应用效果,在施工操作中一般将每一个垫层设置在1-3cm之间,然后采用逐层铺垫的方式进行操作,最终提升整体的基础处理效果。这种灰土或素土垫层法的应用操作较为简便,对于湿陷性黄土的改良效果也比较理想,进而也就能够得到较好的推广和应用。
2.2 重锤夯实法及强夯法
重锤夯实法和强夯法在当前我国一些建筑工程项目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该处理手段的应用针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尤其是对于一些饱和度较低的土壤结构,采用重锤进行强力夯实打击,最终也就能够切实高效提升其承载能力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重锤夯实法对于重锤的选择一般在25-30kN之间,而对于重锤落下的距离应该控制在4-4.5m之间,如此也就能够通过不断地自由落体来提升其夯击效果,达到改良土壤结构的效果。相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深度处理的湿陷性黄土结构来说,强夯法的应用就显得极为有效,其一般所选重锤需要在100-200kN之间,而对于重锤的高度也需要控制在10-20m之间,如此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夯击力度。这种重锤夯实法或者是强夯法的应用对于土壤的改良效果是极为突出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承载力需要较大提升的地基结构来说,更是应该得到较好的运用,并且实际操作相对比较简单高效,能够提升施工效果,并且在经济性方面也能够发挥出较强的积极作用效果。
2.3 灰土(土)挤密桩法与深层孔内夯扩桩法
灰土(土)挤密桩法同样在一些建筑工程项目基础结构处理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这种处理方法主要就是采用成桩的方式进行基础结构的改良,而成桩的方式有打入桩、冲钻以及爆扩等多种类型,基于这些处理方式所形成的基础结构进行桩体的构建,进而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改良效果,该方法中比较常见的施工材料有素土、石灰、粉煤灰等,进而也就能够采用挤密的处理手段来提升湿陷性黄土结构的应用稳定性效果。深层孔内夯扩桩法主要就是采用螺旋钻成孔,然后采用一些素土、灰土或者是建筑垃圾进行填筑,最终发挥提升基础结构应用效果的作用,该种处理方式能够达到更深的地基处理程度,进而处理优化效果也更为理想,能够满足于一些要求较高建筑物的需求。
2.4 预浸水法
预浸水法主要就是指在进行湿陷性黄土结构进行处理优化之前,首先采用水资源进行侵入处理,进而也就能够促使湿陷性黄土结构的自重有所增加,这种自重增加也就会呈现出湿陷效果,并且随之产生压密表现,该方法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湿陷性黄土结构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尤其是对于一些湿陷性黄土结构厚度较大,并且自身表现出来的湿陷性较为突出的结构类型,更是可以综合运用该处理手段进行优化改良,但是该处理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水资源消耗和浪费,对于地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引起施工规划人员高度重视[2]。
3 结束语
地基处理时关系到建筑物或构筑物安全的关键,只有坚实地基基础才能撑起万丈高楼。在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常常出现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开裂,建筑物倾斜,甚至出现人身安全事故,因此,必须根据建筑场地湿陷类别、湿陷等级和地区特点,选择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以确保建筑物或构筑物安全。文章根据实际经验,认真总结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參考文献
[1]黄雪峰,张广平,姚志华,等.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特性水分入渗规律及地基处理方法研究[J].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2011,(S2):79-79.
[2]杨进良.土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13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