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世界老师要懂
2016-10-19黄海亚
黄海亚
这学期学校新盖了教学楼,我班非常幸运地被安排在新教室。新教室里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应有尽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窗户下一排暂新的小柜子,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储物柜。美中不足的是柜子没有门,里面放的东西一目了然。
说也奇怪,最近一段时间,同学们放在柜子的学习用品总是莫名其妙丢失。今天少几支铅笔,明天少一块橡皮……虽说丢失的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可是件大事。查了几次都没有结果,倒弄得大家人心惶惶。
事也凑巧,一次上完电脑课回教室的时候,邵梦琪发现自己新买的一盒水粉和几支新毛笔放在柜子里不见了。第二天,她的妈妈早早打电话给我:“邵梦琪回家说丢失的水粉和笔可能是杜佳鑫拿的,因为她在新买的盒底下做了一个记号,而恰恰杜佳鑫当天也带了一盒一模一样的水粉和笔。看到后,邵梦琪一眼认出就是自己的,麻烦老师调查一下……”
说到杜佳鑫这位女同学,在这里我不得不花些笔墨来介绍她。这个女孩,长得胖乎乎的,但看上去非常灵巧和勤快。平时上课,举手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每次作业都令老师爱不释手;下课总喜欢帮助老师做事,特别得老师赏识。这样的一个学生,怎能与“小偷”画上等号呢?
趁着第二天上大课间活动的时候,我把她喊到了办公室。刚开始,为了让她信任我,我和她拉起了家常:“今天早上是谁送你上学的?”
“我爷爷,每天早上都是她送的。”她响亮地回答。
我接着又问:“那晚上是谁接的?”
“还是爷爷,他每天不上班,就天天接送我和在家做饭。”这一次她回答得更响亮了。
见她放松了警惕,我话锋一转:“你知道我喊你来办公室做什么吗?”
“不知道。”她看了我一眼,老老实实地说道。
我故意又说:“你知不知道昨天邵梦琪丢失了一盒新买的水粉和几支毛笔?”
她听了,脸涨得通红,却小声地低下头说:“不是我拿的。”
“我又没有说是你拿的。”我随口答道,“但我相信杜佳鑫同学是个诚实的孩子,一定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说完,我就一直紧盯着她,等待她的反应。
沉默了好一会儿,她才慢慢抬起头,轻轻地说:“黄老师,是我拿的。我错了,不该拿别人的东西,明天我就带来还给邵梦琪,好吗?”
我听了摸摸她的头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以后可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她连连点头,果然第二天把东西还给了同学。
总以为事情至此就结束了。出乎意料的是过了几天,有天早上,数学老师有事到校特别早。走到办公室门口,发现门是开着的。走进里面,看见杜佳鑫一个人在办公室里转来转去,连忙问她干什么?她回答来找黄老师的。数学老师又问,黄老师的位置在那边,你怎么到这边施老师的位置上来了?这时,她立刻说正准备离开。说完一溜烟逃离了办公室。
当我来了之后,数学老师及时告诉了我。我忽然想到,前段时间放在抽屉里的一大盒印章找不到了,旁边英语老师买的奖励学生的贴纸也不见了。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在网上买的,非常新颖。再想想最近和今天发生的事情,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她。
随即我喊她进办公室。我直截了当,问:“听说你刚才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就想告诉你,班中有几个同学不好好早读。看见你不在,我就离开办公室了 。”她非常镇定地回答。
见这一招不行,我假装一拍脑袋,大声喊道:“哎呀,差点忘了,今天晨会课上我还要表扬学生呢!”说完,故意拉开抽屉,夸张地叫起来,“我的一大盒印章怎么找不到了?这可是我最心爱的学习工具,还是在网上买的,这怎么办呀?我以后还怎么奖励学生?”
见对我的这一惊一乍,杜佳鑫始终一声不吭。
我转过头,顺势脱口而出:“不会是你拿的吧?”
“没有,没有拿!”她嘴上说没拿,眼睛却避开了我的目光。
“一般来说,买的东西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心爱的东西被别人偷掉了心里肯定很伤心。再说,偷别人的东西终究会受到惩罚的。你听过‘小时偷针,长大偷银的故事吧?”停了一下,我继续问,“如果是你,喜欢一样东西一般会怎么做?”
“可以让家人买,也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上超市买,如果别人正巧有,还可以向别人借。”她说得头头是道。
“你说的很有道理,不愧是黄老师心目中的聪明学生。”我真心称赞道,“但这些你做到了吗?”
“没有!”她回答得倒是干脆。
“黄老师抽屉里的印章是你拿的吗?请诚实回答。”我连连追问。
“是我拿的。平时看见你经常拿刻有印章图案的奖品给我们,我非常喜欢。有一次,趁你不在就拿了。”她吞吞吐吐地说,“不过,我明天就还给你。你原谅我一次好吗?”
“不着急。我再问你,旁边英语老师的贴纸和班中丢失的物品又是怎么回事?“我趁热打铁。
“那些都是我拿的。”她的心理防备彻底攻破了,托盘而出。
最后我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在老师心目中,好学生不仅是学习成绩好,更是思想品德好的学生。希望你以后做一个真正的好学生。”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一位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关注他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需要些什么?因为学生的世界你要懂,只有多与他们交流,多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