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2016-10-19史菊香
史菊香
[摘要] 数学学科实践性很强,苏教版新编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动手做”的教学内容,而“动手做”能让学生在“做”中快速领悟知识的内涵,还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 动手做 数学 课堂 活跃
数学学科实践性很强,苏教版新编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动手做”的教学内容,而“动手做”能让学生在“做”中快速领悟知识的内涵,还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一、在“动手做”中提高效率
1.创编童话故事,让学生真正“动手做”
教师将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学生能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统计》时,可设这样一个情境引入: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欢聚一堂,它们将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庆祝活动,一边解说一边出示小动物们聚会的情景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小动物、鲜花等)请学生观察小动物的情况,问学生想知道些什么?(想知道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几个?)再安排学生们分别扮演各种小动物,并给小动物们排一排队,在排队时学生已有意识地根据种类将小动物们分好了,各种动物的数量也马上被学生数出。这样,学生们在不知不觉的“动手做”中体会到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好处,主动地探索出统计的方法,了解到统计的价值。
2.模仿电教媒体,让学生真正“动手做”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时,课中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课尾利用多媒体播放轻快的音乐,从中国的古建筑苏州园林到现代的国外建筑;从自然界生物到民间剪纸等艺术作品。学生边欣赏边体会轴对称图形的优美设计,它不仅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而且加深了学生热爱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
教师把握时机,让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即时发现“动手做”的时机是否成熟。如果时机成熟,教师随即安排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行设计并剪纸。学生仿如身临其境,象艺术大师似的动起来,一幅幅作品很快被呈现出来。学生有了“动手做”的感觉和思维活动的空间,就有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学生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也获得发展。
3.幻教具学具,让学生真正“动手做”
儿童的思维是从运用开始的,根据儿童好奇、爱动的心理特征,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得操作成为启智的桥梁,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真正“动手做” 教师选取现实的、有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作为情境或题材,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
二、在“动手做”中体会知识奥妙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感知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动手做”中自主探索和发现的数学规律。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认识角》中,教师课前让学生预先准备好二个活动角,课堂中出示学生自主探索的要求:⑴请你任意叉开一个活动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⑵将两个活动角分别叉开成角,比一比哪个角最大?学生依次根据这两个问题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索,在“动手做”中积极体验、主动思考,让学生在发现数学规律后,感受数学的奥妙。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领悟
教师创设一个学生创造性思考的环境,需要及时捕捉来源于学生的各种信息资源,让学生在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中“动手做”,绕有兴致地展开探究,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三、借助“动手做”让课堂活起来
1.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放飞想象的风帆
在课堂上谈“动手做”的收获,可以是个别交流、同桌交流,也可以是小组交流,在主动探索新知、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全班交流想法形成共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长方体体积计算》时,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请学生把这些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并填写在表格里。教师将各组数据汇总,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讨论有什么发现?(长乘宽乘高等于体积)接下来让学生思考: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学生们从教师的提问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给出多种答案,并讨论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思考24是由哪3个整数相乘得到的,于是分组安排学生摆出长方体进行验证。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想象中深化知识,各种想法又在“动手做”中得到验证。
2.激发学生在回顾实践中有序归纳
教师应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回顾“动手做”的思考过程。
学生在“动手做”中学习数学,教师需要在数学课堂中有意识地创设“动手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动手做”的过程,畅谈“动手做”的收获,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感受与经历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学生也在探索与交流中获得数学知识。“动手做”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