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2016-10-19王红玛依拉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性有效性

王红 玛依拉

[摘要] 目的 研究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随机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把8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甲钴胺和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应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理想,临床治疗安全性高。

[关键词] 依帕司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03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palresta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82 cases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uropathy with, the 8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ethylcobalamin and epalrestat orlistat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The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palrestat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with ideal effect, high safety and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Epalrestat; Diabetes mellitus; Peripheral neuropathy; Efficacy; Safety

糖尿病周圍神经病变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一种,临床发症率达2.4%~75.1%,多表现出对称性肢体麻木、肢体疼痛和感觉减退等症状,病症发展到后期还会发生运动神经受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没有明确用药。为研究临床合理用药,该研究中,为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中观察组应用依帕司他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所选82例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1],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临床存在自发性神经痛、麻木等症状,患者下肢有明显的灼痛、热痛及撕裂样的疼痛,夜间症状会明显加重。经肌电图检查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排除了导致周围性神经病变的其他疾病因素,患者血糖控制稳定,排除了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患者。82例患者均行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微循环治疗,根据临床不同用药,把8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49.5±4.5)岁;病程5~20年,平均病程(8.5±2.2)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5年,平均病程(2.8±0.2)年;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48.8±4.8)岁;病程5~20年,平均病程(8.7±2.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5年,平均病程(2.7±0.4)年。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控制好血糖和血脂、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改善患者微循环治疗等临床综合治疗。根据不同用药把8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甲钴胺治疗,每日口服3次治疗,每次用药量为0.5 mg,观察组应用依帕司他治疗,每日口服3次治疗,每次用药量为50 mg。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各项指标的检测,待患者血糖稳定后,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患者疼痛变化情况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外周神经症状的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2]。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把该研究结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自觉症状和各项体征有明显好转,经腱反射试验好转明显,经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增加在5 m/s以上;有效:患者自觉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经腱反射试验有所好转,经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增加<5 m/s;无效:患者自觉症状和各项体征未见改善,经腱反射试验未见好转,肌电图检测未见改变。总有效=显效+有效[3]。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外周神经症状均改善明显,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3.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VAS、神经传导速度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神觉模拟评分(VAS)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后经过短期观察,对照组发生2例眩晕、1例恶心,未停止用药待3~5 d后患者不良反应自行缓解,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并发症,因糖代谢紊乱受多种因素作用导致糖尿病患者凝血、血小板激活及纤维蛋白原升高,使患者出现高凝状态和微血管病变,这些都与神经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4]。其中微血管病变会使神经发生缺血和缺氧,而缺氧则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发病机制因素较多,所以,临床治疗中也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5]。甲钴胺属于维生素B12衍生物,參与人体甲基转移、蛋白质、脂质代谢中,还会转移至神经细胞器,与蛋白质、卵磷脂等合成,由轴突刺激再生和神经的修复,对神经纤维变性、脱髓鞘等进行有效的预防,从而提高神经的传导,改善临床症状。

依帕司属于羧酸衍生物,人体多元醇代谢系统内醛糖还原酶的重要抑制剂,对糖尿病并发症发生起到重要的抑制作用。有研究发现,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能减少山梨醇的合成,从而对糖尿病神经并发症起到治疗的效果。该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与报道一致[6]。可见,两组用药均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中依帕司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而且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翠娥,石振东.木丹颗粒联合贝前列素钠、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1):44-46.

[2]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3-748.

[3] 范士伟,寸志林.凯时、依帕司他、拜阿司匹林不同组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4):408-410.

[4] 奚惠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4):104-106.

[5] 聂磊.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105-106.

[6] 曹平,刘雪辉,胡泉.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8):3595-3596.

(收稿日期:2016-02-02)

猜你喜欢

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性有效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