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其文之道,还写其文

2016-10-19顾善海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稻秧天鹅语言文字

顾善海

学习一篇课文,学什么?无非就是学习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不仅仅是学习如何理解字词句段篇,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关于字词句段篇的运用方法。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可见,叶老不仅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且强调要充分发挥课文的例子作用,在学用课文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来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来表情达意,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呢?

以往,我们一般是用迁移的方法来训练,通过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或者创设新的语境,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比如苏教版《小稻秧历险记》这篇课文要求学生会用“纷纷”造句。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先读读文中的句子,弄懂“纷纷”的意思,然后就请学生模仿造句了:“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某种‘纷纷的情景?”学生可能会说: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跑出教室,开始了课间活动。这样的迁移练习是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的。但是这样的迁移训练需要学生中断对课文的理解,走出课文的语境,进入其他的语境,练完了之后再回到课文的语境中去继续学习。一堂课,学生频繁地进出课文的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中穿行,无论是对于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还是对于运用语言文字,都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

能不能不走出课文的语境,直接就在课文的语境中进行运用语言文字的练习呢?答案是:完全可以。就拿“纷纷”的造句来说,就可以在课文语境中进行。这篇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是这样的:

稻田里的毛毛雨下个不停。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不一会儿,杂草纷纷倒了下去。

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他们吸足了营养,又向上挺了挺身子。

教学中,我先请学生边读边表演,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话,再现杂草倒下的情境,还可以讨论:杂草纷纷倒下,是怎样的一种情景?然后读描写小稻秧的句子,感受小稻秧的快乐,想象小稻秧此时可能有的其他动作、话语等,再现小稻秧欢庆的场面,接着引导学生运用“纷纷”来说话,表现小稻秧的快乐:“同学们,杂草纷纷倒下了,小稻秧纷纷怎么样了呢?你能用上‘纷纷这个词语来说说小稻秧的表现吗?”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有的学生说小稻秧纷纷跳起舞来……有的学生说小稻秧纷纷唱起歌来……有的学生说小稻秧纷纷欢呼起来……

字词的运用可以这样,句段篇的运用也可以这样。这样的运用语言文字是在课文语境中进行的,理解和运用整合在一起,理解为运用服务,运用为理解服务,在理解的过程学习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深化理解。相比于迁移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更加高效!这样的方法可以叫做“以其文之道,还写其文”。

“以其文之道,还写其文”就是在课文语境中,练习用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练习用课文中的各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来表达课文的主旨。这样的教学,理解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是在同一个语境中完成的,都是在围绕课文的主旨进行,学习过程更加优化。“以其文之道,还写其文”适合各种文体的教学。

一、以其文之道,还写其人

教学《姥姥的剪纸》,我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式,展开想象,体会熟能生巧,表现姥姥剪纸坚持不懈。

师:熟能生巧的方法是什么?

生:练。

师:姥姥是怎样练的呢?找出句子。

生: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师:读句子,说体会。

生:姥姥喜爱剪纸,坚持不懈地练习。

师:如果不这样写,请你换一种说法来描写姥姥坚持不懈练习剪纸的情况,你会怎样描写?

生:早晨剪,中午剪,傍晚剪。

生:春天剪,夏天剪,秋天剪,冬天也剪。

生:艳阳高照的时候剪,刮风下雨的时候剪,大雪纷飞的时候剪。

生:在家里剪,串门剪,走亲访友剪。

生:闲着的时候剪,忙的时候也剪。

……

《师恩难忘》第6自然段,写我听田老师讲故事入了迷的表现,体会到了总分结构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这个自然段想象作者的同学的表现:我的同桌二狗子也听得入了迷……这样的想象等于在用更多的事例证明了田老师的故事讲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让人身临其境,突出了田老师口才、文笔好的形象。《钱学森》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话语描写来表现钱学森的爱国之情的。教学中,我请学生想象在回国的轮船甲板上他和妻子的对话,想象他站在中国的土地上、见到周恩来总理说的话,继续用话语表现他的爱国之情。

“以其文之道,还写其人”就是练习用课文中写人的方法,继续表现这个人的某些特点或者精神品质或者思想情感。

二、以其文之道,还写其物

《莫高窟》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彩塑,先引导学生体会“三个有”句和“一尊卧佛”句是略写和详写的关系,是先总体概括再列举典型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老师提供的其他彩塑的资料,最后再用先概括后列举的方法来改写这个片段。《莫高窟》第三自然段写的壁画,在写飞天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飞天的千姿百态:“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课堂上,我请学生边读边想象飞天的姿态,接着欣赏飞天的图片或者视频,再请学生展开想象,用一组与课文不同的排比句来表现飞天的千姿百态,学生的广泛交流进一步突显了飞天的特点。

《天鹅的故事》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除了具体描写了天鹅群集体破冰的场面和欢庆的场面,还用特写镜头具体描写了一只老天鹅是怎样给其他天鹅做示范的,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带动其他天鹅用生命来破冰的。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只年轻的天鹅,具体想象这只天鹅用身体破冰的情景,或者想象在欢庆时某一只天鹅的具体动作行为等,以此继续塑造可敬可爱的天鹅群体形象。

《夹竹桃》为了表现夹竹桃花期长,有可贵的韧性,用对比的方法,花了大量的笔墨去写一墙之隔的院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美不胜收的景象。对于花,其实学生并不很陌生。教学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某种花,用自己身边的花和夹竹桃进行对比,突显夹竹桃的特点。

“以其文之道,还写其物”就是练习用课文中的某种写物的方法,继续表现这种物的特点。

三、以其文之道,还写其理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有两个很重要的句式,分别出现了两次,一个是设问句,一个是反问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练这两个句式就显得非常必要。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两个内容,前部分讲的是太极洞“滴水穿石”这个奇观的样子,后部分叙述了石头上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用到了设问句。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前部分内容改写成设问句的形式。课文第3自然段先讲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人的事例,最后用反问句总结。教学时,可以变通一下,每讲完一个事例,就模仿这段话最后的反问句用一个反问句总结。比如学习李时珍的事例,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总结:“你看,李时珍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才……吗?”学习雨水这个反面事例,也可以引导学生给这段话再补上一个反问句,增强表达的效果。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把陈述句式改成设问句式或者反问句式。通过这样反复的学练,学生对反问句和设问句应该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了。反问句和设问句的练习也是在不断强化课文要表达的观点。

“以其文之道,还写其理”就是练习用课文中的说理的方法,继续论证课文要论说的观点或者哲理。

设计“以其文之道,还写其文”的教学过程,要求语文老师要练就两种本领。第一种本领是发现,就是发现课文中有练习价值的字词句段篇,也就是要找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点。一篇课文的训练点可能很多,而教学时间有限,这就要求老师还要能学会选择,选择符合学生学情的训练点来练习。第二种本领是创造,就是要能在课文的情境中,在理解的过程中,创生课文的语境,为学生创造出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

猜你喜欢

稻秧天鹅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株稗草的狡黠
一张图看天鹅奖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小稻秧脱险记
“热跑”天鹅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小稻秧脱险记
天鹅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