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表达交流素养培育的功能性写作

2016-10-19张建勇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功能性对象交际

张建勇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然而当下写作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大都“为写而写”“为师而写”“为分而写”,呈现出的是“想象+经验+技巧+范式”的四加模式。这种缘木求鱼、框架范式下的写作,怎能不“一张脸”“一个腔调”“一种想法”?功能语言学的兴起,催生出指向表达和交流素养培育的功能性习作。笔者拟以《自我介绍》的课堂实录为例,谈谈自己对功能性习作的内涵及意义的一些看法。

一、写有所“为”,为生活之需而作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里其实也道出了写作的启发鼓舞、考察认识、互相感化和讽喻批评的作用,写作是应表达与交际需要而存在的。功能性写作为儿童的自发行动,蕴含着主体的需要与动机,指向的是对世界的认识,建构的是自我与世界之间的联系,所以写作的起点一定是生活之需,写作学习的话题开发必须置身于交际情境之中。

1.生活需要为“经”

写作要融入生活需要。社会生活是多彩的、未知的、有趣的,儿童对此充满了参与的憧憬和热情。他们希望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去辨析,去创造,从中获得快乐,获得经验,获得认可,以实现探寻生活、实现自我的成长期待。我们如果把生活经验作为写作资源,既能实现写作的生活功能,又能打消学生的“写作”顾虑,将“写作”学习转变为“表达”学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写作困难。

2.儿童特性为“纬”

写作要符合儿童特性。一是生活特性。生活因儿童所处的时间、地域、年龄而呈现出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从某种层面上说,就是儿童写作的边界与内涵。因此,写作话题只有置于时代特色、学校特色、区域特点和年龄特征背景下,才能富有生机与活力。二是认知特性。批判理论指出,读写不是技能,学习者早期的知识和经验是新的意义建构的基础。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征,是写作的前提,只有为生活而作,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意愿、写作激情。

本课例中,教者用名片、竞选稿、QQ个人说明、一周之星、个人应聘表等多种方式呈现生活中的“自我介绍”,为的就是消除过去个人写作的顾虑和思维定势,拓宽习作思路。课例中还为学生创设了新课堂、新班级、竞选干部、参加社团、活动推荐等真实任务情境,让写作回归生活,激发写作的表达需要。这样学生就有了活动参与感,交流代入感,摆脱了为写作而写作的畏难情绪,主观上想写、乐写,客观上能写、会写。

二、写有所“因”,为目的之需而作

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学习绝不是主体独自学习语言的过程,而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共建意义的过程,是主体间的行动。简单说来,写作是以“目的”作为动机的语言学习活动。目前大多数写作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学而学”,这是一种狭隘的功利性写作。写作作为一项技能,本质应是实现表达的“交际交流”功能。

1.写作功能为“需”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自我表达需要,是个人心理的内部活动,由内而外,用于自我交流和情感抒发。与人交流需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活方式,由外而内,以实现交际交流的功能。这从广义上对写作的功能作了分类,无论是自我表达还是与人交流,目的指向的都是“交流”,所以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本身不是结果与目的,而是一种为了实现交流功能的表达手段。

2.写作目的为“要”

现行的写作学习建立在“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大文体教学的基础之上。其实,这三大文体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它们只是写作的结果表现形式,并不是写作的目的所在。这样的写作学习模式,很可能会固化思维,使学生坠入套式,只有真实表达,才能激发写作的动机和欲望。根据学生的社会认知和交际需要,我们将写作目的分为传递经验、解释说明和劝导说明三大类,让学生知道每次写作都是“特定写作”,是为实现特定的表达与交流目的而写。现实社会生活中,写作一定是为达成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我们要让学生树立强烈的目的意识,明晰“为何写”,从写作的源头出发。

在本课例的教学中,我将“目的意识”的培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三篇无功能性的习作例文辨析,让学生感受脱离写作目的文章的枯燥、重复、无新意、无创意等问题,再用生活中自我介绍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它的丰富多彩,每种形式都有特定的表达目的。如此类比,学生就会明白,所有写作都是有目的的,所谓创意必然来源于生活。

三、写有所“人”,为读者之需而作

从世界范围来看,写作学习大致经历了文章写作、过程写作和交际写作的过程。文章写作是以“文体知识”为中心,过程写作是以“作者”为中心,交际写作则是以“读者”为中心。我们目前的教学,大部分还停留在以“文体知识”为中心的文章写作学习上。这样,写作就变成了技术性写作,成为了“由词到句,由句到篇,由篇到文”的技巧性训练。而功能性写作则是以“读者”为中心的。

1.读者选择为“基 ”

皮特·科德认为:“每个写作的人都是写给某人看或为某人而写,不管他心目中的读者对象不明确到何等程度。”读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写作的初始,一定要引导学生确定真实或虚拟的写作对象,这样写作就会变成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沟通、倾诉、发泄等有生活意愿的表达。

2.读者角色为“调 ”

写作的内容不仅要受作者的意愿制约,更受制于写作的对象与目的。学生只有在写作中明确写作对象,才能确立写作的语气、措辞等写作尺度。我们在写作学习中帮助学生树立读者意识,基本解决了“为谁写”的问题,也就将学生从“个人写作”转向“读者写作”,从“文章写作”转为“交际写作”。

本课例教学中,教者将“读者意识”作为写作教学的重点。QQ中的介绍是写给好友的,名片是写给新结交的朋友的,应聘书是写给管理者的,竞选稿是写给参选人的……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就会领悟到:写作时,需要有一个想象或现实中的读者,写作过程就是与读者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

四、写有所“法”,为表达之需而作

古人早就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作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是由写作目的、写作对象而决定的。

1.目标达成为“尺 ”

写作内容是写作的主要成分,它的选择过程就是作者的思维过程。作者以写作目的为标尺,结合读者、环境、范围等众多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从实用性、有效性、独特性等多个方面进行提取与摒弃,从而确立写作的材料内容,以支持自己的信息传达、观点阐述、解释说明等功能达成。特别要指出的,在平时的写作学习中,应着力于生活素材、语言素材和技能素材三方面的积累。

2.表达效果为“度”

表达方式是写作的外在表现形式,它的选择是为更好地服务于表达的交流功能。功能性不仅使写作具有目的性、动力性,能激发写作的兴奋点,更能直接决定写作的语言、体式和行文风格。

用写作目的和达成效果作为写作内容和方法选择的尺度,能够让学生真正从表达需要出发,思考“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解决写作材料与组织的难题。

本课例中,学生从语言风格、表现形式、写作文体等方面,对《选我,就是成功!》《新人报道,请敲锣欢迎!》《致校文学社》《Q友,加我吧!》四篇例文进行异同类比,发现它们都有特定的表达目的、表达对象。但也因为表达目的、表达对象的不同,语言表达有的诙谐幽默,有的言简意赅,有的严肃认真,表达方式有演讲稿、竞选稿、打油诗,内容选择有写组织领导能力的,有写外貌特长的,有写性格爱好的。所以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合理选择都是基于表达对象和表达目的而进行的。

写作的本质,是为特定目的、针对特定对象而进行的书面表达,这就是写作的功能性。它围绕“目的意识”和“读者意识”展开,将“为谁”与“为何”作为写作的起点与归宿,打通了生活与写作的壁垒,既培养了正确的写作观,也开辟了写作学习的最佳路径。同时,在交际与交流中培育学生的表达与交流素养,追求表达的实用化、有效化、个性化。所以,功能性写作既是学习写作之需,更是“应世”交际之要。

猜你喜欢

功能性对象交际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心理干预对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分析
两块磁的交际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个性签名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