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苏彝语的空间位移

2016-10-19普忠良杨翠英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彝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词

普忠良,杨翠英

(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语言研究所,上海200234;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3.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北京100732)

纳苏彝语的空间位移

普忠良1,2,杨翠英3

(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语言研究所,上海200234;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3.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北京100732)

动态空间主要指语言表达中焦点(F)的空间位移,常用位移动词、词缀、连动结构等表示。纳苏彝语的空间位移主要有表达人体空间、动物体空间,以及无生命物体的不同位移形式。纳苏彝语的不同位移,一是通过动词前加方向前缀构成,表示相对于说话者或地势来说行为所表示的是空间进行的方向。其次是连动结构表示位移,即在行为动词或位移动词后加方向动词“来”或“去”表示位移,表达空间位移的向心和离心。

纳苏彝语;参照框架;动态空间;空间位移

引言

每种自然语言都有表达空间概念的认知范畴。人们对客观事物空间关系的语言认知主要包括形状知觉、空间定向、方位知觉等。空间关系是人们认知客观事物在空间参照系中的方向、位置、运动状态等能动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概念系统中的核心概念,是建立在人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赖文森的空间认知框架,空间可分为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见图1)。静态空间包括拓扑空间关系和参照框架。[1]本文只讨论纳苏彝语的动态空间,即有生命物和无生命物的空间位移,拟从纳苏彝语的动态空间认知来描写和分析禄劝纳苏彝语①的空间位移。

禄劝纳苏彝语属彝语东部方言滇东北次方言禄武土语,是禄劝、武定境内自称为纳苏颇(na33su33pho55)的彝族支系所使用的语言。操纳苏彝语的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昆明市的禄劝县、呈贡县、寻甸县、石林县、富民县、嵩明县、东川区,红河州的弥勒县、元阳县、绿春县、晋宁县的夕阳、双河以及通海一部分,楚雄州的武定县,曲靖市的会泽县,昭通市的永善、巧家、鲁甸、彝良,玉溪的洛河乡、峨山县甸中、塔甸、富良棚、大龙潭以及贵州省毕节市的威宁县、大方县,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县、会东县,四川攀枝花的米易县等。使用纳苏彝语的彝族人口在30万左右。禄劝苏彝语与其他彝语方言土语一样,属于比较典型的韵母单音化的语言。禄劝纳苏彝语有46个声母,12个单韵母,3个声调。[2]

在讨论纳苏彝语的空间位移之前,我们先简要介绍本文所采用的莱文森及其团队的空间认知研究框架。莱文森和莱文森的团队通过跨语言空间认知的研究,对人类语言的空间范畴进行了如下分类:[3]

图1 空间范畴的分类

从图1可以看出,空间范畴由静态和动态两类空间组成。静态空间可分为无角(不受到观察者视角的影响)与有角(根据观察者视角而言),无角的称为拓扑空间,有角的称为参照框架。动态空间主要指语言表达中的空间位移,主要指焦点(F)的空间位移,常用位移动词、词缀、连动结构等表示。除了拓扑空间关系、参照框架和空间位移外,还包括语言中的空间指示系统(deictic system)。空间指示系统也属于无角。②

一、纳苏彝语的空间位移

纳苏彝语中的空间位移,一般都是通过动词前加方向前缀构成。纳苏彝语有7个方向前缀,如表示行为从垂直下方朝“直上方”进行(山脚往上走)的[da21-]、表示行为从垂直上方朝“直下方”进行(山顶往下走)的[za55-]、表示行为从外面“往回方向”进行的[bo21-]、表示行为从横向“相互向”进行的[]等

这些方向前缀表示相对于说话者或地势来说,位移行为表示进行的方向。纳苏彝语的方向前缀,如表1所示:能愿动词do²ı“能”,而“没能进去”否定词位于位移动词li²ı“去”之前,要在否定副词前加能愿动词ɣo³³“得”。也就是说,禄劝纳苏彝语位移动词的否定方式不同,位移动词的我否定词位置也随之改变,附加在否定副词前后的能愿动词的位置也随之相应的变化。

表1 纳苏彝语方向前缀

纳苏彝语位移动词le²ı“来”和li²ı“去”,与行为动词结合后,构成连动结构,主要表示动词空间位移的向心(the deictic center)和离心(away from the deictic center)的语言特点。例如:

表4 动词的空间位移方向

纳苏彝语位移动词le²ı“来”和li²ı“去”,表示位移的向心和离心时也有其否定形式,一般直接在位移动词前加否定副词mɑ²ı“不……”或thɑ²ı“别……”构成,但否定副词thɑ²ı有命令式的语气,所以,纳苏彝语在表达动词向心或离心位移时,一般情况下用否定副词mɑ²ı“不……”,而不用thɑ²ı“别……”。例如:

表5 方向动词le²ı“来”和li²ı“去”表示“向心”或“离心”位移的否定形式

从表5中可以看出,纳苏彝语方向位移动词“来”或“去”的否定形式现行体“去喝”和完成体“来喝”基本相同,即都是在行为动词前加动词趋向前缀kɔ³³,在方向动词“-le³³”或“-li²ı”前加否定副词“mɑ²ı”来表达。“kɔ³³”无具体实词意义,但表达着行为动词和方向动词间发生位移的一种趋向状态,一般都可以与行为动词连用,表达行为动词的向心与离心的位移状态。而“不能来喝”和“没能来喝”否定形式虽然相同,但在方向动词-le³³“来”前加否定副词mɑ²ı“不”的同时,还必须在行为动词-ndhɔ²ı“喝”的前面加能愿动词ɣo³³“得”。以表4中ndhɔ²ı-le³³“来喝”为例,其否定形式如下:

二、人体的空间位移

纳苏彝语中有一些位移动词用于人的空间位移,因为这些动词都是描摹人的行为动作和行为特征的,一般情况都只用于人体的位移。

在纳苏彝语中,这方面的动词数量不是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如表6:

表6 纳苏彝语的人体位移动词

以上表中位移动词ʦɑ²ı为例,当表示人体不同方向的空间位移时,用位移动词ʦɑ²ı+方位词来表示人体的不同方向的空间位移。例如:

三、动物的空间位移

纳苏彝语中有些位移动词是用于动物的空间位移的,由于这些位移动词是在长期的农耕或游牧生活中产生的,一般都只用在动物身上,如果用于人体身上,这些位移动词就含有某种辱骂或侮辱的贬义。如[ghɑ⁵⁵]“赶”、[ʨɔ³³]“关”、[ɬo⁵⁵]“放牧”、[ɿo⁵⁵ʑo³³]“驱赶”等,如表7:

表7 用于动物空间位移动词

人们在喂养动物时,不同的民族根据不同的动物放出声音,使动物从小了解了人们不同声音所表达的空间位移意思。这些声音分为叫动物“来(向心)”和叫动物“走(离心)”。纳苏彝语言中喂养动物让动物位移的,例如:

表8 让动物位移

四、无生命物体的空间位移

如前所述,在纳苏彝族语中,有些动词只能用于动物的位移,有的只能用在人的位移,而下面几个位移动词是只能用于无生命物体的空间位移。例如:

注释:

①本文所描写的彝语属于彝语东部方言滇东北次方言禄武土语禄劝县云龙乡普张康村纳苏话,为笔者母语,文中简称纳苏彝语。

②黄成龙:《中国民族语言空间认知范畴研究计划及调查大纲》,2008年7月12日在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召开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空间认知范畴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③表2中的位移动词li21“去”le21“来”都可以与方向前缀结合,表达离心或向心,肯定和否定的语言关系和意义。因从版面考虑,例子从略。

[1]普忠良.纳苏彝语的空间认知系统[J].民族语文,2014(4).

[2]普忠良.纳苏彝语形容词的变式类型[J].云南民族语文,1998(2).

[3]Levinson,Stephen C.2003.Spa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Explorations in cognitive diversity[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n the Spatial Motion of Nasu Yi

PU Zhongliang1,2,YANG Cui-ying3
(1.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s,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2.Institute of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CASS,Beijing100081,China;3.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Library,Beijing100732,China)

Dynamic space mainly refers to the spatial motion of focus in linguistic expressions,usually represented by motion verbs,affixes,serial verbs,etc.The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spatial mo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space in the frame of the research on spatial cognition by Levinson and his team,and Huang Chenglong’s survey conspectus on spatial cognition.The spatial motion of the Yi Nasu i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adding directional prefixes before verbs.There are altogether 7 directional prefixes designating directions of movement in progress relative to the speaker or the terrain.When placed after action verbs,motion verbs or index expressions in grammaticalization often indicate endocentric and exocentric motion,as well as expressing the diverse spatial motion of human space,animal space and inanimate objects.

Yi Nasu;Frame of Reference;Dynamic Space;Spatial Motion

H217

A

2096-0239(2016)04-0040-08

(责编:郎禹责校:明茂修)

2016-05-28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2012年)重点课题“少数民族语言空间认知范畴”,项目编号:YZDN。

普忠良(1970-),男,云南禄劝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13级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彝族语言文化。

杨翠英(1968-),女,云南禄劝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彝文文献。

猜你喜欢

彝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词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访大凉山悬崖村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彝语研究概述
我校学报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核心期刊扩展版
汉语“不”与彝语“ap”的异同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