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低碳城市发展实践及其启示

2016-10-19胡剑波任亚运

贵州社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能源发展

胡剑波 任亚运

(1.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国外低碳城市发展实践及其启示

胡剑波1,2任亚运2

(1.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贵州贵阳550002;2.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2015年12月,在巴黎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的理念,这也是当前我国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主旨。推进低碳发展、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也关系到我国广大人民福祉,关乎民族长远未来。因此,如何在新常态背景下推进低碳城市良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建设低碳城市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西雅图、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深入剖析其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归纳总结其成功经验不仅可以有助于实现我国国家减排目标,而且对我国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低碳城市;发展实践;启示

一、引言

2015年12月7日,据全球碳项目(Global Carbon Project,GCP)发布的《2015年全球碳预算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化石燃料及工业CO2排放量较2013年增长了0.6%,达到98亿吨碳(1吨碳等于3.664吨CO2),较1990年(即《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排放量计算基准年)增长了60%。目前,中国CO2年排放量约为80亿吨,占全球25%的份额,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温室气体(Green House Gas,GHG)排放大国,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仍将持续飙升。这势必将影响今后世界的减排努力,而全球也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的气候变化政策。[1]中国在十八大中首次把生态文明列为十大目标之一,“美丽中国”首次被写入规划,“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可以说目前中国把生态环保、低碳发展放在了空前的高度,同时也是对中国低碳减排问题全球聚焦的回应,在这一回应进程中,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所谓低碳城市就是以低碳经济作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城市居民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和行为、政府公务管理层将低碳社会作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建设又成为了重中之重。伴随着低碳城市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全球诸多大都市纷纷以建设和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值此之际,我国能否紧随世界潮流,积极推进我国低碳城市继续向前发展,不仅事关生态文明能否实现,同时也事关中国能否树立起对全球气候变化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二、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低碳减排的背景下,就低碳城市打造而言,中国发展低碳城市的理念最早是在“十二五”规划中体现的,其致力于打造资源能源节约、环境优美宜居、运作安全可控、经济健康持续的低碳城市,这亟需在城市规划、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城市交通系统等城市运营的重要领域大力宣传低碳理念,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2]2008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WWF)联合推出“低碳城市”,试点城市定为上海和保定。2010年,国家发改委颁布《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为我国第一批国家低碳试点省市。此后,我国又设立了36个低碳试点城市。[3]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绝大部分的省市(自治区)低碳城市的发展都在有序进行,除湖南、宁夏、西藏和青海外,至少每个省份都设置了一个低碳试点城市。也就是说,低碳试点运行工作基本上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据《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低碳城市十强排行榜分别为:合肥、广州、南京、福州、上海、青岛、大连、北京、济南和厦门。当前,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生活和低碳建筑四个方面(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路径及代表城市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所得。

(二)我国低碳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跨入21世纪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为能有效处理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各国都纷纷走上低碳城市的发展道路。但我们仍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因为顶层设计不够完善,低碳建设方面经验不足,当前我国对于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解尚且存在诸多争议,依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以及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并且不乏许多失败的例子。归纳起来,我国低碳城市构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碳城市建设缺乏全面、长期、清晰的战略规划。一是缺乏立足于城市发展全局的顶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在我国,大部分的发达城市都是通过工业化发展起来的,而工业化的发展又需要大量能源资源的消耗,因此直接造成了这些地区产业结构偏向于“高碳”。在做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时,一般只考虑了产业自身发展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却不重视把城市作为整体来实施低碳发展战略。二是不考虑当地工业基础,盲目跟风发展新兴产业。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把目光投向于新兴产业建设方面,不顾自身产业发展状况,一味提出建设低碳产业集聚区;在产业发展中应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而不管不顾传统工业节能降耗的潜力。三是没有清晰认识到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部分城市为完成上级要求的节能减排目标,采取对钢铁、水泥、冶金等行业拉闸限电措施,从而使这些企业不得不用高污染的柴油机取而代之进行发电;一些城市将污染程度高、资源能耗消耗大的企业外迁出去,使当地碳排放量明显下降,但却增加了迁入城市的污染负担,加大了迁入城市治理环境污染、降低碳排量的成本,本质上是一种污染转移,对整个国家低碳建设适得其反。

2.低碳城市发展基础薄弱,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不强。我国低碳城市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与技术水平相对发达国家城市相比较为落后、经济结构尚需完善、人口基数大、城市膨胀式发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缺乏有力的支撑基础。比如:我国主要以煤炭作为能源消费的情况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能源结构调整难度大,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尤其在火电、炼钢、水泥制造等产业,单位GDP能耗水平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要达到低碳建设的目标需要结合现有产业结构,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分时间段地连续动态进行调整。另外,伴随着全国大力呼吁发展“低碳”,许多城市居民虽然“熟悉”了低碳,但对低碳内涵理解并不深刻,存在认知广度较高与深度较低并存的特点。城市居民的许多低碳行为以经济利益驱动为主,节能产品推广使用受挫。此外,诸多市民个人碳预算*所谓个人碳预算是指对将来一定时期内个人碳排放量所做的规划。意识不强,也间接导致城市碳排放可控性降低。

3.碳金融运营体系欠缺,低碳城市发展缺乏投融资平台。相较国外发达的碳金融体系,我国发展却比较滞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碳金融在我国起步晚,国内缺乏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支撑,企业对碳交易背后蕴藏的巨大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其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专业技术咨询体系,金融机构在自身无法有效鉴别项目风险以及交易风险时,不能够及时求助于咨询机构。再次,目前进行主要交易的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项目开发周期长、风险因素多、收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使得众多金融机构处于观望状态。

4.我国低碳城市构建进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除上述问题外,还存在诸如:各地城市低碳建设仍存在“各自为政”现象,以区域性甚至整个国家城市低碳动力供应为焦点的“多能源协同战略规划”还未构成,“跨区域清洁能源输送规划”有待抓紧安排,财政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4]同时,中国城市居民目前处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不断增长阶段,但因绿色消费观念宣传力度还有待提升,市民并没有认识到资源能源节约以及资源能源综合循环利用的紧要性和重要性,没有形成厉行节约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奢靡之风和浪费现象屡见不鲜。另外,我国所处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及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的特殊国情致使对能源、资源的巨大需求所造成的高额碳排放,也是我国低碳城市构建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难题。

三、国外低碳城市发展实践剖析

由于我国低碳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很多地区在发展低碳城市过程中,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导致口号所倡导内容与实际进行步伐不相符,规划方案里倡导的发展前景与现实的发展状况脱节。这种不考虑实情,理论不联系实际的发展途径,不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徒劳无功,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资源能源浪费,既劳民又伤财,致使投入产出相差甚远。因此,本文重点剖析了美国的西雅图、英国的伦敦、日本的东京这3个比较典型的低碳城市,以期其成功经验对我国进一步加速低碳城市发展有所启示。

(一)美国西雅图低碳城市发展实践

1.提出背景。尽管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也不愿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美国从来没有停止不前过,也从来没有停止对低碳城市发展的探索,其一直坚持用低碳技术的理念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2007年,美国政府在《抓住机遇,创造低碳经济》这份报告中坦诚自己已经失去了在环境以及能源等领域中有关绿色关键技术的优势,并以其为背景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计划。正是在金融危机以及上述形势、策略的影响下,节能减排和打造低碳城市被提升为西雅图市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在打造低碳城市的过程中,西雅图主要遵循的是《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而其核心内容就是开发新能源以替代传统能源,重点发展智能电网、碳储存、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2.具体措施。尽管美国温室气体排放位居全球前列,但西雅图却例外,它是美国整个国家城市中的低碳典范。虽然美国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但在美国,西雅图是第一个实现《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减排标准的城市,1990~2008年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8%。西雅图形成了以气候项目作为平台,积极引导大型企业率先参与,多部门联合行动的低碳运行机制。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如表2所示):首先,强调公众参与。西雅图注重整个城市市民的低碳意识构建,比如城市居民配合对自己房屋的能源系统进行换代升级,用来提高能源利用和转换效率。其次,推行家庭能源审计。西雅图尝试通过较低的审计成本对家庭和企业办公室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测定。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城市里失业的年轻人进行能源审计培训,无形中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经过培训的年轻人对家庭能源进行审计,指导、帮助家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极大的有利于低碳城市的构建。再次,提高建筑能效和运输系统效率。众所周知,美国人特别喜欢使用汽车,其城市公众的生活地距工作地的距离与能源消耗便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因此,西雅图试图通过改善建筑、能源以及运输系统的效率,以控制碳排放,达到其创建低碳城市的目的。最后,积极对电力供应结构进行升级,淘汰以前的火电和燃料发电,转向使用诸如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西雅图电力公司积极利用融雪和其他水利发电设施为西雅图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另外,为了测定西雅图最终减排的温室气体量,政府会聘请专业机构每三年给予一次评估结果,以检验是否达到了最终7%的减排目标。正是通过以上种种手段,西雅图成为美国乃至世界低碳城市的典范。

表2 西雅图打造低碳城市的具体措施

数据来源: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所得。

(二)英国伦敦低碳城市发展实践

1.提出背景。从18世纪伊始到20世纪初,伦敦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上取得了不菲成就,致使其一跃成为全球最大都市之一。据统计,每年伦敦的碳排放占据了英国碳排放总量8%的比例,到2025年这一比例可能会升至15%。因此,为促进伦敦和英国整个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将伦敦打造为低碳城市,英国政府建立了一个碳信托基金会,联合政府和企业通过研究、开发低碳技术,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与此同时,伦敦市本身也进行了一系列诸如《市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气候变化行动纲要》等关键低碳行动战略用以创建低碳城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其中,《气候变化行动纲要》规划了伦敦打造低碳城市的具体步骤及目标,不仅覆盖了《伦敦规划》所欠缺的包括现有房屋贮备、能源运输与废物处理和交通这三个重要板块,而且吸收综合了伦敦气候变化署(London Climate Change Agency,LCCA)的研究成果,明确将其具体实施计划锁定到碳排放最高的房屋建设上来。可以说《气候变化行动纲要》奠定了伦敦打造整个低碳城市的基础,是伦敦迈向低碳城市的一座里程碑。

2.具体措施。伦敦在构建低碳城市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如表3所示):首先,提出量化指标。伦敦在打造低碳城市的过程中,明确规定在2007~2025年间的碳排放量要控制在6亿吨以内,即年均碳减排量要达到4%左右。在伦敦,政府和社会团体及各社区都聚焦于整个城市的节能减排状况。政府经常会通过出版物以及其他媒体,向公众发布碳减排信息,在介绍碳减排信息的同时,还解释了低碳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其次,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相关部门在能源计划草案中确切表示把核能、可再生能源和洁净煤*洁净煤是指煤炭从开发到利用全过程中,能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的产品的总称,像“超临界发电”等先进燃煤发电技术,煤基清洁燃料技术等内容均包含其中。定义为伦敦未来的三种主要能源。另外,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共同颁布的《智能电网:机遇》指出英国城市今后一段时间将大力推行智能电网建设,报告指出:到2020年,将推进4700万户家庭淘汰普通仪表,选择更加有利于减排、打造低碳城市的智能电表。在未来5年内为智能电网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再次,将建筑和运输作为减排的关键一环。因为伦敦的碳排放量分布已经呈现出已建成房屋占40%、商业和公共建筑占33%、交通占22%的格局,自然要将建筑和运输作为重点减排领域。最后,强调战略和实践统筹进行。《市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特别指出:在伦敦整个城市的碳排放中,房屋、建筑占比最高,比例约为73%,这也意味着如果有三分之二的家庭选择更换节能灯,整个伦敦每年可以减排557.5万吨温室气体,假如每个家庭的一般格局都升级为节能炉灶,则还能减排62万吨温室气体。截至目前,伦敦已经显示出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公民为主体的低碳互动体系雏形,不管是在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和减排政策方面,还是在国民认知方面,都居于世界领先位置。[5]

表3 伦敦打造低碳城市的具体措施

数据来源: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所得。

(三)日本东京低碳城市发展实践

1.提出背景。相对世界其他国家,由于日本的岛国位置,气候变暖对其农业、渔业环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要远超他国。因此,日本政府十分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低碳城市,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并促进了《京都议定书》的形成。日本认为,低碳经济的基础就是首先要打造低碳城市。低碳城市的构建主要基于三个原则:减少碳排放、节约的精神,从高消费社会到高质量社会变革,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007年,日本东京政府颁布《东京气候变化战略:低碳东京10年计划的基本政策》,该政策详细阐述了东京未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细节,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规划。东京政府设定目标是到2020年的时候要相对2000年减少25%的温室气体排放。东京主要通过减少照明及燃料开支、协助私人企业采取措施减少CO2排放、减少由交通产生的CO2排放、在家庭部门实现CO2减排、大力提倡使用节能灯照明等措施来推进低碳城市发展。

2.具体措施。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首先于2008年在“福田蓝图”中提出了日本用以应对全球变暖、打造低碳城市的政策,主要内容包括:日本较长时期的一个减排目标是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60%至80%。《东京气候变化战略:低碳东京10年计划的基本政策》详细阐述了东京未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细节,在控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也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进行了规划,致力于创建低碳城市,树立其在日本全面减排政策方面的典范。该基本政策还提议建立低碳东京的四个基本方面:首先,帮助企业控制、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并相应的给予解决方案方面的对策建议,大力推广限额贸易系统(Cap and Trade System),使企业在减排工具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搭建技术基金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升级改造,使用节能技术。其次,控制城市建设过程中的CO2排放,新建筑测试不仅要达到节能的硬性规定而且能耗要求还要高于现行标准。再次,倡导东京市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低碳生活,节约能源,致力于推行节能灯的使用,鼓励家庭与家装公司通力合作,在新建以及翻新住房的过程中采用诸如加装隔热窗户等一系列节能措施。最后,东京打造低碳城市的时候选择首先打造低碳交通。通过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减少交通运行过程中的CO2排放。东京将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归结为:构建一个有机的社会系统,在该系统中,工业部门、政府、公民和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良好环境的不可替代性,在做任何决定时,考虑到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对于促进整个系统循环经济的重大作用,从而真正实现低碳城市目标,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表4 东京打造低碳城市的具体措施

数据来源: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所得。

四、国外低碳城市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势头良好,但起步较晚,面临许多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外低碳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立足我国实际,是加快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有效捷径。[6]基于上述城市的发展经验以及我国低碳城市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综合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一)完善低碳政策法规

完善的政策法规是构建低碳城市强有力的保障。首先,完善健全政策法规。加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构建,加快制订和实施各种有利于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积极推动低碳城市发展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的形成。其次,加强宏观引导。增加鼓励有利于低碳发展的相关产业和限制高碳产业发展的相关目录,从产业源头引导低碳发展。加快制定《城市政府绿色采购目录》,引导整个城市积极研发、生产和消费低碳绿色产品,促进低碳发展。再次,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方式,对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进行整合优化,创立低碳城市发展专项专用资金,创建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重点支持低碳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及其产业化、试点示范、创新能力建设。[7]

(二)优化城市能源结构

能源利用是影响城市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积极调整化石能源消费现状,优化城市能源结构。首先,对城市煤炭消费在合理度内进行一定限制。通过技术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效率,优化煤炭利用方式,加快推进煤炭消费区域政策差别化实施,督促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增长率稳中有降。其次,有序发展水电、核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推进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和建设,使核电发展既安全又高效。鼓励以分布式太阳能光伏为重点的新型低碳城市和微网系统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项目建设。推广太阳能多元化使用范围,在城市建设中全面推广太阳能利用技术。再次,大力推广、普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升地热、海洋能等绿色能源、资源的利用水平,着力推广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大力提倡并因地制宜实施浅层地温能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示范点,除此之外,还可以试点建设一批潮汐能、潮流能示范站,基于上述措施综合推动城市能源低碳化。

(三)构建低碳交通网络

积极借鉴上述发达国家发展低碳城市经验,发展低碳交通。首先,将公共交通置于优先发展地位。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新城市交通模式。对市民出行方式进行合理引导,着力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交通为经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致力于构建高标准公交大都市。其次,大力鼓励、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抓住建设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新能源公交大巴、出租车、公务车和私家车示范推广落实。积极创建新能源汽车示范区,抓紧制定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站(或充电桩)建设标准以及政策,同时加快布局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为新能源汽车大范围推广应用奠定良好基础。再次,全面建设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推进慢行通道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营建城市慢行系统氛围,逐步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通过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系统作为公交服务的延长和扩展,妥善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公里(Last Kilometer),在英美也常被称为Last Mile(最后一英里/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经常被用来描述公共交通末梢和微循环的问题。近年来,这一概念逐渐被一些行业所使用,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而且关键性的步骤(通常此步骤还充满困难且意义重大)。”问题。

(四)发挥公众参与积极性

在推进低碳城市建设进程中,还应提高公众参与度,健全公众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积极性,提高居民低碳意识,推动城市低碳发展。首先,合理利用公共监督机制来推进低碳计划的实施,定期发布低碳城市实施计划的进展情况,定期召开会议,赋予公众参与和监督的权利。其次,建立和完善全民决策和监督机制,积极推动科研机构和政府机构合作的制度化,公民参与决策的制度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升决策的透明度。再次,加强居民、新闻和各类非政府组织对规划实施和执法的监督作用,加强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根据相关情况及时讨论、研究、调整和落实低碳城市规划的实施。

(五)大力实施“绿色招商”

除上述几点内容之外,在低碳城市的打造过程中,还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城市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环保执法部门的积极作用,做到“绿色招商”。首先,在城市进行招商引资的时候,应预先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项目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能源消耗准入指标体系,确保所招项目的绿色化。其次,还要积极研究制定城市低碳产业能效指南,有步骤地开展低碳产业年度统计,以土地、能源、水资源等为核心积极对城市资源生产效率、成本、循环利用情况以及减排情况进行考核,高效、高质地落实好环保审批工作,保障“绿色招商”审批进程中决策的科学性。最后,还应该严格落实低碳产业规划布局,与招商及规划部门紧密配合,科学地对项目进行选址,最终为打造真正的低碳城市保驾护航。

[1]Tan S, Yang J, Yan J. Development of the Low-carbon City Indicator (LCCI) Framework[J]. Energy Procedia, 2015(75): 2516-2522.

[2]Dong L, Gu F, Fujita T, et al. Uncovering Opportunity of Low-Carbon City Promotion with Industrial System Innovation: Case Study on Industrial Symbiosis Projects in China[J]. Energy Policy, 2014(65): 388-397.

[3]赛迪顾问.中国低碳城市从“理念”进入实质性发展规划[J].低碳世界,2012(1):24-29.

[4]黄伟光,汪军.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5-40.

[5]倪外.低碳经济发展的全球治理与合作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10):10-17.

[6]陈柳钦.低碳经济演进:国际动向与中国行动[J].科学决策,2010(4):01-18.

[7]孙勇.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浅析[J].城市建设,2012(1):05-06.

[责任编辑:唐少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贸易开放下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14CJL03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开放经济下贵州产业部门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2015M570798)。

胡剑波,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和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培养博士后,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贸易与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任亚运,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F299.2

A

1002-6924(2016)04-127-133

猜你喜欢

能源发展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最清洁的能源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