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稻纹枯病药剂田间筛选试验
2016-10-19史兴涛
史兴涛
(湖北省房县植保站 442100)
防治水稻纹枯病药剂田间筛选试验
史兴涛
(湖北省房县植保站442100)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常发病害之一,由立枯丝核菌侵染水稻引起。主要为害叶鞘、叶片,致叶片枯死,使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减轻,一般造成产量损失10%~30%,严重时50%以上。近年来,纹枯病受菌源量、气候及水稻种植密度等因素影响,发生呈趋重态势。生产中实际应用以井冈霉素为主的防治纹枯病的药剂,常规推荐剂量的防治效果逐年下降。2015年笔者在大田条件下开展了9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效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推广应用新药剂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设在湖北省房县白鹤镇付家村,试验地作物长势、栽培管理一致,四周种植水稻。水稻品种为内2优6号。
1.2供试药剂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江苏省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25%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井冈霉素水剂(湖北仙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氟环唑悬浮剂(安徽美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0%己唑醇乳油(江苏省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1.3试验处理
试验共设10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m2。
处理1: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2.5g/ 667m2
处理2: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mL/667m2
处理3:25%嘧菌酯水分散粒剂60g/667m2
处理4:5%井冈霉素水剂200g/667m2
处理5: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667m2
处理6:25%氟环唑悬浮剂25mL/667m2
处理7:10%己唑醇乳油50mL/667m2
处理8: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mL/ 667m2
处理9: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0mL/667m2
处理10:空白对照
1.4施药时间和方法
试验于2015年7月25日下午第一次施药,水稻处于孕穗期。第二次于2015年8月2日施药,水稻处于孕穗末期。使用3WBD-16型电动喷雾器,用水量45L/667m2。
1.5天气情况
试验观察期共23d(2015年7月25日至8月16日)。试验期间日最高气温37.2℃,最低20.3℃,平均气温26℃。试验全过程雨日11d,总雨量108.9mm。试验期间未出现极端的影响试验结果的气候因素。
1.6调查与统计
施药前进行病情基数调查,最后一次施药14 d后进行药效调查。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为害程度分级,以株为单位,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每小点调查相连5丛,每小区查25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各小区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
1.7水稻纹枯病分级标准和防效计算公式
1.7.1分级标准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四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片叶);
3级:第三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二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1.7.2药效计算方法
注:i——相应病级
Ai——相应病级对应的病叶数
M——调查总叶数
n——病叶最高病级数
注:CK0——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
CK1——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
PT0——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
PT1——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试验结果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二次药后14d各处理病株率、病情指数调查及防治效果见表1(表中数据为四次重复各小区的平均值)。
表1 药后各处理水稻纹枯病病株率、病情指数及防效
2.2防效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各处理对水稻纹枯病都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通过田间观察,试验药剂对水稻生长发育未见不利影响。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2.5g/667m2、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mL/667m2、25%嘧菌酯水分散粒剂60g/667m2、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mL/667m2,以上四种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达85%以上,四种药剂处理间除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2.5g/667m2与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mL/ 667m2防效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0mL/667m2、10%己唑醇乳油50mL/667m2、25%氟环唑悬浮剂25m L/667m2三种药剂处理也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81%以上,三种药剂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生产中运用多年的防治水稻纹枯病主要药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667m2和5%井冈霉素水剂200g/667m2两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58.21%和75.42%,与其它各药剂处理差异极显著。
3 讨论与结论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5%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5%氟环唑悬浮剂、10%己唑醇乳油、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这7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都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未产生不利的影响,安全性好,建议作为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轮换使用。
S481+9
B
1005-6114(2016)04-020-003
2016-04-25
史兴涛(1970-),男,农艺师,长期从事病虫测报与防治工作。Tel:15971867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