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重建教育制度
2016-10-18杨安荣
杨安荣
新课程改革肩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使命,是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发展最重要的研究课题。新课程改革有三个主要任务:一是转变教育观念,二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三是重建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制度,其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而改变学习方式更是核心中的核心,因为转变教育方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转变学习方式,只有学习方式转变了,才能在课堂教学、学生成长、人才培养中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思想,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进行这一系列的改革,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桥头堡”和“急先锋”。
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校和教育者针对课堂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期更好地解决教与学的问题,并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取得了可喜的实践成果,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仍存在很多工作误区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极大地制约和影响着教育的良性发展。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管理者,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只能是“管中窥豹”,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一、课学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课堂改革与教学现实两张皮
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正确性、全局性已经达成共识,这毋庸置疑。因此,教学改革的宣传氛围很浓郁、口号很响亮,但因为改革顺利推进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条件,如,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现状、管理者的改革思想和认识水平、教师的教学观念、执行能力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改革实践与传统方式发生激烈碰撞,而传统方式往往会占据上风,逐渐让课堂改革成为一个口号。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常常是开始决心强、口号很响亮,中途信心弱、实际左右望,结果不了之、无功返常态。
2.跟风冒进不切合实际
在教育大环境下,教学改革好像成为学校品位发展的“代名词”,不改革就意味着落后,因此,众多学校就被推进了改革的洪流,不管是否准备好,不管是否具备改革条件。主要表现为:一是集团化推进课程改革,集中学习某地某校的成功做法,不联系学校自身的教育实际,照搬课堂操作模式,照搬学生评价方式,为失败埋下种子。二是突击进行教学改革,一夜之间“百花齐放”,挠一下头,开几个会,没有理论基础、没有调查研究、没有分析诊断,学校课改方案就出台了,“名目繁多”众多的“课堂模式”就开始实施。三是追求短平快,期待短期出成果。学习借鉴别人的固定模式,不考虑别的学校的环境、改革现状、配套措施以及成败得失,追求表象和形似,违反教育发展规律,改革走入死胡同。
3.教育评价与课堂改革相冲突
教育评价永远是课堂改革的指挥棒,基于素质教育的课堂改革,必须有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作为支撑,否则,改革无法深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评价,反之,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才,死读书、读死书的根源是“分数至上”的教育评价。如果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考核、评价过程和标准,没有真正转向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才为目标,教学改革就会“带着镣铐跳舞”,最后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4.主导地位与主体地位相互错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统领者、组织者、引导者,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有的课改片面追求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合作、探索的形式和氛围,最终导致从“满堂灌”走向“满堂问”,有的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成为优秀学生表演的舞台,教师的“一言堂”变为优秀学生的“一言堂”;有的课改高估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提出无师课堂,教师成为课堂的观众,“开放式”教学变成了“放羊式”。过分夸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甚至弱化教师作用,认为课改成功的最高境界不需要教师。
5.教学模式化背离课改本质
一味强调“打破常规,创新求异”,建立课堂教学模式,模式好像成了课改的“代名词”,很多学校为了追赶上“课改”的步伐,“一二三”“二二四”“三三五”等众多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追求教学形式上的改变,课堂教学形式花样频出,课堂热闹了,但教师迷茫了,学生糊涂了,这是对课改的误读,看似课改,实则作秀。课改的本质是“关注人的发展”,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是为改变教师学生观念和态度,但模式只是一个载体而不是课改目标,强调课堂教学形式的模式化、一致性,恰恰违背了课改的精神和本质。
二、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要打好根基,稳步推进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极其繁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是真正的改革,就会有失败,而且失败的概率都会很高,只是不同事物呈现的失败方式不同而已。因此,对待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有“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责任感,扎实稳步推进。一是认真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创建良性的课堂教学改革环境;二是认真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培养,强化改革思想、创新精神和执教水平,在思想上、行动上、能力上做好改革准备;三是认真研究分析学校课堂教学现状,找准突破口,明确课改方向,没准备好就缓做,宁可不做也不要冒进,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炼;四是不断完善教学改革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保障系统,为课改的健康、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2.要遵循规律,把握本质
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说到底是创建更好的教与学的环境,实现人更加健康地成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就是人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现代教育评价人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课改的重要使命,只要牢牢抓住这个教育本质,改革就能“万变不离其宗”。课改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高度关注学科结构特点、知识内容形式、学生认知水平、教师观念与能力等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要素,结合实际确立科学的教与学的方式,不能简单地模式化,也不能想当然的理想化。希望短期出成果一炮走红的课改思想,是功利主义在作怪,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
3.要科学理解、确立、运用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杜郞口中学的小组合作、东庐中学的导学案等成功案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课改初期,好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师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这对课改是有帮助的,但长远看,机械地照搬套用模式,就会桎梏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是基于教育本质的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教学思想,而不能片面地把教学模式等同于操作模式,认为教学改革就是建立操作模式,曲解甚至机械套用操作模式和教学流程,追求“热闹的小组合作”“生动的舞台表演”“精彩的学生问答”等课堂表象。教学无法、教无定法,固定的教学模式本身就是违反教育规律的,严格的操作程序,会制约了教师的创造性,不变的学习模式,会让课堂变得死板而无味。因此课改要有模式,以帮助师生更快地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但课改又要冲破固定的模式,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创建更有生命力的课堂。
4.要科学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课改的核心任务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这就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权威和包办,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受到打击,这是之所以要改革的原因,但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是始终不能撼动的。而课改现状有弱化教师作用、夸大学生能力的倾向,课堂由学生做主,“自主学习”变成“无主学习”,“合作学习”变成“小组表演”,“探究学习”变成“游戏玩耍”,教师退居二线当观众、考官和导演,这是很危险和不负责的。教师的人格、学识、经验、方法将影响学生一生,这是不容置疑的,教师必须发挥人格示范、知识传授、方法引领、能力助推等重要作用,一定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当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能否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良好发展,这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5.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是统领和指导教育改革的方向标,考核评价跟不上改革的需要,改革就无法真正深入,因此,要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一个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进行教育评价的顶层改革和设计,淡化学科分数的评价比重(特别是小学阶段),把学生素质发展和成长前景作为评价学校、教师最重要的标准,引导学校和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方式。
二是学校要丢掉功利思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评价和改革环境,引导教师真正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而不是喊着素质教育口号苦干应试教育,成为分数的奴隶,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科知识与学科分数并不矛盾,但分数不等于知识,分数更不等于能力。
三是要建立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全面关注学生思想、人格、个性、习惯、兴趣、知识、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让课堂教学改革更加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四是建立正确的学生评价观。课堂上需要真诚的赞美和鼓励,这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也需要恰当的批评与教训,这会让学生时刻保持警醒,激发前进动力。但课堂上“你真行”“你最棒”等大量廉价的表扬和赞美,没有榜样性,缺乏真感情,会让学生失去自我,迷失方向,反之,课堂上随时无节制的批评和打击,又会让学生丧失信心,产生厌恶。因此,教师要科学把握使用好表扬和批评的武器,既能让学生享受沁人心脾的赞美,又能让学生感受撼动灵魂的批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誉观,用评价指引学生人生的发展方向。总之,教学改革必须有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支撑,否则,教学改革就会根基虚浮,继续“穿新鞋走老路”。
6.要持之以恒,坚定课改方向
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方向是不会有错的,因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教学改革将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只要有教学活动存在,教学改革就不会停止。因此,每一个教育管理者都要坚定课改的决心,把教学改革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结合教育、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扎实并富有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和改革,不盲目跟风,不左右摇摆,不消极应付,不贪功冒进,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和育人环境,持之以恒,科学稳步推进改革。
机遇与挑战共舞,成功与失败并存。素质教育呼唤教学改革,人才成长呼唤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的洪流中,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我们要清醒头脑、积累智慧、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重建教育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素质教育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作者单位:贵州仁怀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