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喷三防”施药时间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6-10-18李庚阳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

李庚阳

[摘要]小麦在不同生长期内都会伴随着不同的病虫害,并且适宜防治的时期也不同。通过对当地100亩实验田实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约20%时期喷洒生长调节剂、杀菌剂等混配液具有较好的防病、防虫、防早衰的“三防”效果,尤其对小麦条锈病和小麦蚜虫防治达到最优效果,实现一次施药长期受益。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 防治效果 一喷三防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082-01

近年来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小麦的病虫害加重,预防日趋形势严峻,如何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实施“一喷三防”,最终实现增粒增重的目的成为国家和农民头疼的问题。本论文旨在大量可靠严谨的实验基础上提出合理的防治时间,给农民指导性建议。以下为论文的实验过程概述和相关结论。

1.“一喷三防”的简要介绍

“一喷三防”,是指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采用的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等混配剂喷雾,通过这些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的应用,降低小麦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威胁,并且给小麦生长补充所需的营养物质,以此提升小麦的年产量m。

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1药剂选购过程中需查看售卖商的营业执照,拒绝选用售卖商私下改造的生物化学药剂。

1.2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时,应先用少量水化开后再倒入相关的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避免因药液不匀给小麦生长造成伤害。

1.3生物化学药剂的用电控制。考虑到小麦处于生长期对于外界的病害抵抗力较差,因此,在生物化学药剂的用量控制上需要根据小麦种植亩数,进行药量配置。

1.4考虑到天气因素对农药使用的影响,在进行田间喷药过程中,应避免雨后露水或是早间露水喷洒农药。

1.5小麦生长季节多数为多数季节,一旦喷洒药剂后6小时内遭受雨水冲洗,需重新补喷药剂。

2.实验目的与方法

2.1实验目的

为了真正满足农民的夙愿和响应国家“一喷三防”的号召,实现一次喷药多重防治的效果,同时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提高工作效率,本论文主要对何时喷洒混合农药来高效防病进行研究。

2.2实验方法

2.2.1试验田选择

试验田土质为壤土,中等肥力,周边皆为田地,年平均气温为23~C。小麦品种类型为国麦301,播种于2013年10月19日,收获于2014年6月2日。

2.2.2药剂配制方案

为了实现“三防”,我们采取混合配药方案,通过叶面喷施植物杀菌剂、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稀释溶液。其中w=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99%磷酸二氢钾叶面肥,12.5%戊唑醇SC和w>99%的。

2.2.3实验时间选择

本实验尽量覆盖到整个小麦的生长周期,根据经验选择了4个病虫害爆发的高峰期即:①小麦抽穗前;②小麦抽穗约20%;③小麦抽穗约70%;④小麦扬花末期。

2.3实验对比

根据农作物实验条例规定,我们做了5组实验,每组实验都采用2中的方法,等比例等量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进行喷洒,喷液量40 kg。第一组是仅对小麦抽穗前进行喷洒,第二组仅对小麦抽穗约20%时期喷洒,第三组仅对小麦抽穗约70%进行喷洒,第四组仅对小麦扬花末期喷洒,第五组整个穗期不施药。

2.4实验评價指标

为了全方位展示各个时期喷洒农药对小麦的影响,本论文将从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测。

2.4.1防治效果

一般而言,都是采用人工收割剥穗的方法,对于病害幼虫在其入土前进行取样法调查,分别选取小麦上、中、下部均匀采集10穗,每处理取样共计150穗,分类袋装标记,带回室内统计吸浆虫幼虫数量,与整个穗期不施药比对,计算防治效果。

叶片发病率=发病叶片数/调查叶片总数。发病率越高,防治效果越差;反之亦然。

病穗率=发病穗数/调查总穗数-圳。病穗率越高,防治效果越差;反之亦然。

2.4.2增产效果

对收割的成熟小麦脱粒晒干后实测各点重量。重量越重则“一喷三防”增产效果越好。

3.结果分析

3.1不同施药时问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根据大量实验得出结论,同一品种小麦的“一喷三防”不同施药时间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各不相同。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长中遇到的一种多循环病害,大量实践也证明对于条锈病,小麦抽穗前喷洒农药相较于小麦抽穗约70%时期喷洒效果好40%左右。

吸浆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小麦吸浆虫以幼虫为害花器、籽实和或麦粒,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小麦抽穗期成虫盛发,并产卵于麦穗上,实验表明以小麦抽穗约20%时喷药防治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小麦抽穗约70%时施药。

小麦蚜虫俗称油虫、腻虫、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小麦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

3.2不同施药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小麦施药时间的科学调查,小麦抽穗约70%时进行施药喷洒的保产效果最好,其次是在小麦抽穗约20%时,进行施药保产校果最佳。切忌在小麦扬花末期施药,其不仅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还可能造成小麦减产。

结语

本论文大量实验表明,综合多个指标显示在小麦抽穗约20%防治效果最好。但是值得强调的就是“因地制宜”,需要根据不同麦区的特点,针对当地当时小麦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病害、虫害及干热风发生的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一喷三防重点防治对象,适当调整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杀菌剂、杀虫剂等混配液的配方。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
0.08%茚虫威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分析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不同药剂对水稻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
4种土壤处理剂对日光温室蚯蚓的防治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应得”对籽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不同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