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转基因,这个可以有

2016-10-18周云龙

金山 2016年8期
关键词:两地直觉转基因

周云龙

前些天,本地高考成绩揭榜,微信上第一时间炸开了“圈”和“群”。A地县中喜报:一本达线xxx人,二本达线xxx人,其中,400分以上考生8人,居全市所有学校之首、全省同类学校前列。B地县中的喜讯,开头一句就足以亮瞎人的眼睛:2016年高考,再创佳绩,文理科400分以上77人。——说明一下,本地高考总分仅为480。

有意思的是,A、B两所县中,虽然分属不同地级市,但是考的同一张试卷,两地也只有一路之隔,所以微信朋友圈里便有了“交集”。

A地微友的发帖:早上醒来,正分享圈子里张兄欣喜满满地发来的今年高考喜讯……不料,圈子里的纪先生又发来邻县中学的高考喜报,我懵了——两地就隔一条田埂,两所中学差距咋就这么大?是两地孩子的智商差距之大,还是两地中学的教育质量差距之大?A中,全市人民喊你醒醒!

B地微友呢?他以及他A地的朋友们也有反思:B中不过是个教育加工厂,都是“死揪”出来的,有什么好炫耀?你们敢公布你们学校的学生的作息时间、课外作业量吗?历年的高考状元都哪里去了?

一路之隔,何以成为淮南淮北?成为一橘一枳?问题确实耐人寻味。围观微信上的热闹和喧嚣,我理解一些朋友的爱乡心切,也尊重他们对家乡教育的关切。不过,即使从高考成绩看办学水平,也不能只盯住两地分数、人数的差距,直接粗暴地得出结论:“这一届老师不行”,或者说,“他们都是‘死揪出来的”。在大家不能看到的冰面之下,还有哪些背景事实值得深究呢?请教家乡一位普通中学的负责人,他的看法,高考是一个终端的显示,而两地高考成绩的差距,是多种复杂因素的长期叠加,不宜简单比对。地方政府有关教育的规划、布局、用人,决定了教科研水平,决定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不科学不合理的规划、布局,会分散财力,稀释优质资源,导致生源流失,而用人不当,更是贻害一方。而如果体制灵活应变,教师队伍必定生动活泼,教学和考试的目标研究也会精准到位。

上海市今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有点意思:评价他人的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我们常常在评价别人的生活,同时也生活在被别人评价之中。怎么评价他人、他事?网络上乃至职场上,好多人习惯于凭直觉、看心情,也因此常常会看走眼、跑偏道。直觉,可能是错觉;直觉,容易有偏见。遗憾的是,网络时代,直觉思维似乎备受追捧,网上有一套反复演绎的“神逻辑”:警察和平民冲突,警察错;城管和小贩冲突,城管错;普通人冲突,有钱一方错;开车的冲突,开好车的错;医院和病号冲突,医院错;俩无赖发生冲突,不会发微博的那个错……可以说,这正是互联网基因诱发的一种“神逻辑”,是颠倒黑白的强盗逻辑,是不讲逻辑的胡乱推断。

“神逻辑”盛行的环境下,谁都不可能是幸运者。田朴珺近日参加某活动作为嘉宾登台,有感而发地说了这么一句,“今天出现在这里,很多人第一反应依然是:‘哦,这就是那个王的女人……偏见就是这样——你还没来得及被了解,就已经被判断。”怎么评价他人的生活?不只是考场上的一道作文题,应该成为今天人们日常社会交往的一堂“必修课”。在众声喧哗的世界里,我们要善于跳出里面、绕到外面、弯到下边,多看些幕后细节,多问些为什么。古人建议,话到嘴边留三分,我想,倒是可以慢几分,不要轻易相信自己或他人的直觉,更不能让直觉先入为主。唯其如此,我们的互联网才可能转基因,转得有底线、有理性。网络时代,互联网转基因,这个可以有,必须有。

猜你喜欢

两地直觉转基因
脚下较量
探秘转基因
转基因,你吃了吗?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数学直觉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