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的比较

2016-10-18涂成厚张立彬

大学物理 2016年9期
关键词:物理学学分老师

涂成厚,张立彬,吴 春,李 萌

(1.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天津 300071;2.南开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天津 300071)

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的比较

涂成厚1,张立彬2,吴 春2,李 萌1

(1.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天津 300071;2.南开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天津 300071)

从中美MOOC主流平台中选择力学、电磁学、光学、量子物理等4门物理学课程就教学内容、教辅资源、教学方法、互动交流、学分管理、视频特点、团队支持等几个方面对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进行了比较.指出中国应在国家鼓励政策支持下保持现有优势,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革新,提高中国物理学MOOC课程教学水平,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学MOOC教学方式.

MOOC;物理学;教学方法;学分管理;视频特点

MOOC教育在全球迅速兴起,对传统教育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冲击,有可能会引发全球高等教育的一场变革.对学习者而言,MOOC打破了大学围墙的界限,使得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和年龄的诸多限制,使个性化且人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对高校而言,MOOC不单是教育技术的革新,还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中美的MOOC课程教学的确存在差异,甚至是差距,因此有必要去研究中美MOOC课程的各自特点,进而进行比较与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助力于中国MOOC教育的改进与完善,从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MOOC教育教学课程.

1 中美MOOC主流平台物理学课程开设情况

中美MOOC主流平台主要有:Udacity、Coursera、edX、udemy、学堂在线、爱课程网.在MOOC平台上开设的网络开放课程种类繁多,下面仅就部分物理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通过一定的前期调研,中美MOOC主流平台物理学课程的开设情况如表1所示.

由于一些MOOC平台上课程具有开设时间的限制,一些物理学课程近期无法查看,而且有些课程处于刚开课或即将开课状态,因此可用于进行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比较的课程数量较为有限.其中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可参考物理学课程基本都处于刚开课的状态,只能从有限的1~2周课程进行分析.另外Udacity平台物理学课程奇缺,udemy平台86%的物理学课程需要收费才能观看,免费的5门课程质量相对较差,学生反映也不好,因此这两个平台的物理学课程将不纳入比较范围.

综合Coursera、edX、学堂在线、爱课程网上的物理学MOOC课程,可以看到中国物理学课程在国际MOOC平台上不仅数量少,而且种类有限,只有一些基础课程.由于国际MOOC平台由美国创建,因此美国物理学课程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然而国内MOOC平台中,参与合作的中国优秀大学数量较多,在课程种类和数量上都弥补了在国际MOOC平台的不足,甚至在一些物理基础课程的开设上优于美国大学,但是中国物理学MOOC课程要想走向国际化,还有更多诸如授课语言、教学资料的问题需要解决.

2 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的比较

2.1课程筛选

下面就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中力学、电磁学、光学、量子物理4门课程进行比较.课程信息如表2所示.

表1 中美MOOC主流平台物理学课程开设情况

表2 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比较信息表(截至2015.09.21)

续表

课程名称开课学校开课平台开课时间考核方式基础光学1台湾大学Coursera 2015.09.14 8周作业70%;期末考试30%光学大学物理——振动、波动和光学北京理工大学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2015.05.18结束,可回顾6周平时作业与单元测试40%;课程讨论10%;期末考试50% PHYS201x Waves&Optics RiceUniversity edX 2014.10.06开放,11周即时测评5%;作业35%;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30%量子力学(上)清华大学学堂在线2015.09.18开课2周7周作业20%;期中考试40%;期末考试40%量子物理大学物理——量子物理国防科技大学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2015.11.24可回顾,6周单元测验40%;网络讨论20%;期末考试40% Exploring Quantum Physic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ursera 2015.03.30结束,可回顾8周作业70%;期末考试30%

2.2比较内容

针对现今MOOC教育教学的特点,拟从教学内容、教辅资源、教学方法、互动交流、学分管理、视频特点、团队支持等几个方面对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比较.由于力学、电磁学、光学、量子物理的课程内容彼此存在差异,在教学内容的比较上将采取按课程类别分类比较的方式,而其他几个方面的比较则采取集中总体比较的方式.

2.2.1教学内容

2.2.1.1力学

清华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课程中教授的力学内容属于大学物理范畴,是针对非物理专业的本科生或先修大学课程的高中生开设的;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名称为“经典力学导论”,是为美国准备大学先修课考试的高中生开设的.3个学校的课程基本上都涵盖了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与角动量、功与能、刚体转动及振动等基本知识点,而清华大学教授的力学还涉及了波动及狭义相对论等知识.就教授内容的详细程度来说,中国大学的课程内容更为详细,而麻省理工学院的力学课程竟是文字为主、视频为辅的形式,这似乎并不是标准的MOOC课程形式.然而通过浏览美国莱斯大学开设的涉及力学的课程片段发现,美国力学MOOC课程还是值得认可的.就力学课程而言,美国MOOC课程教授内容更倾向于为考试服务,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中国MOOC课程教授内容与实体课堂教学内容相近.

2.2.1.2电磁

在比较中美电磁学MOOC课程时,中国方面选择了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的课程,美国方面选择了莱斯大学的课程.在原版的北京大学电磁学课程中,电磁学上、下两部分是合在一起的,课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多,但现在与莱斯大学一样分成了两部分.3个学校的课程基本上都涵盖了静电场、电路、恒定磁场、电磁感应、麦克斯韦方程组及电磁波等知识点,但区别在于北京大学的课程内容十分详细,可以说包括了国内电磁学教科书全部篇章的知识,而且讲授的课程内容有一定深度.而莱斯大学的Jason Hafner教授的包括电磁学在内的一切课程都十分精简,均由教授本人板书完成,而且课程趣味性很强,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但是莱斯大学的电磁学课程也是为美国学生准备大学先修课考试服务的.相比之下,台湾大学朱士维老师教授的普通物理电磁学部分的课程在内容与结构上都比较精简,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切入,授课生动形象,具有亲和力.朱老师的课程内容中除了有基本的电磁学知识,还有老师对学习、考试、人生的感悟与建议,可以说朱老师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2.2.1.3光学

在光学课程的比较中,北京理工大学和莱斯大学的光学课程可比较性比较强,因为这两门课程都涉及到波动光学中干涉、衍射、偏振方面的知识,而北京理工大学缺少的几何光学的部分则由台湾大学的基础光学1补足.台湾大学朱老师教授的基础光学实际有多个部分,目前开放的是第一部分几何光学,课程内容详尽,实验演示丰富,而且涉及到矩阵的部分有一定难度,课程整体仍然体现了朱老师生动有趣的教学特色.另外两门课程也分别体现了中国MOOC课程详细和美国MOOC课程精简的特点.就课程讲解的深度与容量而言,中国大学MOOC课程更胜一筹;而就趣味性而言,美国MOOC课程诠释得更好.

2.2.1.4量子物理

在量子物理课程的选择上,国内选择了清华大学与国防科技大学的课程,美国选择的是马里兰大学的课程.实际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astering Quantum Mechanics”也许是美国量子物理学课程的最佳选择,但是MIT的课程不开放,总共只有两门,只得选择马里兰大学的课程,不过这门课反响似乎并不太好.清华大学课程针对的是物理专业的本科生,国防科技大学针对的是非物理专业本科生,而马里兰大学针对的则是具有量子力学基础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因此从课程内容与讲解深度上彼此就存在较大差别.马里兰大学在讲授基本量子力学知识的基础上,额外引入了费曼路径积分、超导理论等知识,总体知识结构略显杂乱,而且对拓展阅读的要求较高,掌握起来并不容易.3个大学开设的量子力学课程的共同点是讲解都十分详细.

2.2.2教辅资源

中国物理学MOOC课程中学生会用到的教辅资源基本就是授课老师的PPT讲义和老师推荐的一本教材.授课老师的PPT讲义一般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由老师选择的多种参考书汇编总结而成,其中还有许多老师多年的授课经验与深入思考后的独到见解,但需要对讲义中借鉴他人的部分做出版权声明.老师所推荐的教材的思维脉络基本与课程大纲最为接近,一般是老师自己编著的书或国内该学科的经典教材.如果课程平台布置的作业在教材上,那么统一教材后只需布置页码和题号就会十分方便.但是随着MOOC课程设计的人性化,作业基本都布置在网上.

美国物理学MOOC课程的老师基本不会向学生特别指定某一本教材,因为大部分的老师都习惯板书授课,内容不多,而且老师课后也会将手稿上传.美国老师的手稿一般也比较精简,具有授课老师独特的书写风格.如果真要推荐一本教材的话,老师会将该教材的电子版上传或将链接发给学生,而且这种教材一般是免费的,避免了版权纷争,如网络上“OpenStax”的“College Physics”.除此之外,美国老师会留一些查阅拓展资源的作业,同样也会公布部分链接;在习题讲解方面,老师用的一般是自己整理的习题集.

2.2.3教学方法

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教学方法的比较分为中国大陆大学、中国台湾大学和美国大学3个类别,基本信息如表3所示.

表3 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教学方法信息表

中国物理学MOOC课程老师基本使用事先编辑好的排版工整、内容丰富的PPT授课,根据PPT的思维脉络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节的教学.美国物理学MOOC课程中绝大多数的老师选择手写板书现场教学,使学习者对整个学习思考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中国大陆大学的MOOC课程大部分令学习者感觉与传统课堂无异,而中国台湾大学和美国的一些大学则注重课堂演示实验的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实验考核做了铺垫.尽管近些年大陆大学在MOOC课程中加入了演示实验,但总体上数量较少,而且实验方案也比较普通.台湾大学的演示实验不仅方案新颖,而且实验设备搭建得十分精致;美国大学在实验方案上能做到推陈出新,而且实验效果十分精彩.在课程的趣味学习方面,台湾大学在课程中加入了投票互动环节,总能让人回味并开始思考;而美国大学充分利用了数字平台的优势,在平台中植入了物理模型游戏链接,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思考.基于license的提供优势,美国大学的一些老师会让学生下载平台的Matlab,并要求学生使用Matlab求解部分问题以完成作业.在作业、测验、考试等理论考核部分,中国大陆大学的题目较为传统;而台湾大学的题目具有明显的生活气息;美国大学的题目在考察学生时具有明显的灵活性,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台湾和美国的大学对实验都比较重视,因此它们开设的物理学课程会包含实验考核,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并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其中台湾大学的一门课竟以由实验提案和实验影片组成的实验报告作为期末考核,可见台湾大学在教育教学上是存在一定创新精神的.

通过对众多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的对比发现,中美都在学习对方,二者之间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在减小,但差距仍不容乐观.

2.2.4互动交流

MOOC平台是基于网络视频开展的远程教育平台,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可能像传统教学课堂那么方便、自然.为了尽力弥补MOOC课程的这一缺陷,MOOC平台提供了类似论坛的讨论区,使学生可以在观看课程视频后在讨论区向老师寻求答疑或给出建议.在讨论区中,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会包含老师答疑、课堂内容交流、作业考试事宜、综合讨论区等版区,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相应版区发帖来寻求帮助.讨论区不仅可以满足师生的互动交流,也可以使不同的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切磋成为可能.尤其可贵的是学生之间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彼此的思路可以得到拓展,问题也可以探讨得更加深入,学生们会在自己的努力下一步一步接近真理,这将是老师十分希望看到的.

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互动交流的差异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MOOC平台的论坛建设,二是师生在论坛讨论的活跃程度.

论坛的基础建设是由MOOC平台决定的,不同的MOOC平台在论坛建设上自然也存在差异,但是老师可以按照自己的风格对论坛进行改建.在论坛的基础上,老师也会在MOOC平台中加入其他平台的链接进行宣传与交流,比如中国老师会借助新浪微博、微信、优酷等平台,而美国老师则会借助Facebook和Twitter等平台,这有赖于中美社交平台的发展.美国的MOOC平台中还会有Wiki模块,由老师、助教与学生协作完成,主要是对课程知识、概念、资源的总结归纳.国内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也学习了这一点.

论坛讨论的活跃程度是论坛建设的重要反映指标,只有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论坛的建设才会有意义,否则形同虚设.为了增加学生在论坛讨论的活跃度,中国物理学MOOC课程的老师有时会将学生参与课程讨论的情况纳入成绩考核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访问论坛并参与讨论.相比之下,美国老师并没有将学生课程讨论情况计分的举措.除了论坛,中国台湾大学的老师提出的网络投票环节,客观上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课堂反馈意见时,中美都依托课程平台向学生发布网络调查问卷以获取信息,这也是增加师生交流,进行课程改进的有益举措.

2.2.5学分管理

谈及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的学分管理之前,首先要介绍一下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的成绩考核方式.通过对所选择的13门物理学MOOC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美双方均采用平时成绩(作业、测验)与考试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报告)按一定比重计分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区别在于中国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会大于或等于平时成绩的比重,而美国是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低于平时成绩的比重.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中国加入了课程讨论一项,根据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的交流情况、回帖的数量与质量及在线提问情况进行评分,约占10%~20%.同样是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美国会将课程视频对应的即时测评成绩纳入分数考评中,约占5%~10%,而中国不会计入.通过对比即时测评题目发现,美国的题目需要一定的思考及计算,而中国的题目基本是二选一的送分题.

在中美物理学MOOC平台上,学生作业系统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中美MOOC老师都会设置为1周,个别中国物理学课程可能会因课程进度而设置为2周.在中国MOOC平台,学生可以反复提交作业,以最后一次为准;而在美国MOOC平台,学生修改作业有次数限制,超过次数不计分或按超出次数扣分.对于数量众多的作业的批改,中美MOOC平台往往会采用电脑批改及学习者之间互相批改的方式,即“同侪审查”;有时也会存在自行批改的方式.在“同侪审查”中,每位学习者都要完成3~5份作业的批改,若未完成任务,自己的当次作业也会被扣除一定分数.据Coursera创始人之一的达芙妮·科勒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同学互批、同学自批的成绩与老师亲自批改的成绩相差不大,同学自批的成绩甚至有时与老师亲自批改的成绩更为接近.因此MOOC平台对作业批改所采取的方法,在解决大量作业批改问题的同时也可以保证作业批改的准确性[1].

当学习者完成MOOC学习时,其学习成果将会得到MOOC平台的认证,认证形式大体分为非学分认证和学分认证两种,其中非学分认证包括:课程证书认证(收费、免费)、自我认证、项目证书认证;学分认证包括:先前学分评定、学分直接认可、内容许可、互惠式学分互认[2].

对于非学分认证,所有的MOOC平台都可以提供,学生只要完成学习任务,平台会根据考核结果向其颁发课程认证证书,分合格证书(>60)和优秀证书(>85),只是有些课程的证书需要缴纳一定的证书费用.自我认证是学习者在未能完成全部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对自身收获的评价,认可度最低.项目证书是针对一些系列项目课程而设置的,其认可度比课程证书更高.对于学分认证,这是中美MOOC共同关注的问题.学分认证是对MOOC学习成果更加权威的认证,即将MOOC学习成果认定为大学学分.学分认证对于校内学生来说比校外学生要容易得多,中美MOOC课程的一些开课学校对于本校学生都已经出台了学分直接认可的政策,譬如南开大学开设的两门“慕课”已向本校学生承诺认可学分.国内清华大学创建的“学堂在线”MOOC平台在2013年就表明,中国大学C9联盟通过会议协商,普遍认为学分有望互认,将不会是问题[3].美国的高水平大学联盟也有很多,相信学分互认在合作高校间达成共识应该不成问题,只是大学所处各州的政策可能会对MOOC学分认可产生阻碍,比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4].美国大学对MOOC学分认证也的确做了一些积极政策响应,如作为较早开展MOOC学分认证高校之一的乔治亚州立大学就鼓励各院系对学生学习MOOC的成果进行学分认定(先前学分评定);马里兰大学学院对于与本校开设导论课程匹配较好的MOOC采用现场监考或网络监考的方式使认可考生获得学分;加州社区学院系统将自己的挑战考试与MOOC相结合,只要MOOC考生通过挑战考试就可免修该课程并直接获得学分.另外,国外日渐兴起的“学分银行”制度也许对中美MOOC学分管理具有借鉴意义[5].

2.2.6视频特点

MOOC平台教学中视频是整个课程最核心的部分,学习者通过观看授课视频直接获取课程知识,因此视频制作的好坏对学生是否愿意继续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从视频构成、视频时长、视频录制方式、视频制作风格等方面对中美物理学MOOC视频进行比较.

2.2.6.1视频构成

在视频构成上,中美在课程开始都会有一个精心制作的课程介绍视频,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课程要求、考核方式等,并且对学生提出殷切期盼.课程主体部分由一个个视频模块构成,每个视频模块负责讲授一个单元或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视频按周上传.一些视频中会加入内嵌式互动资源,如即时测验、调查问卷、投票互动等.中国物理学MOOC课程是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出现即时测验问题,答对问题才可继续观看;而大部分美国物理学MOOC课程是在视频播放以前就有即时测评问题,看完视频根据理解作答并计分.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都会配有字幕,只是美国可能会提供中、英文两种字幕,而中国只会提供中文一种字幕.最后,在课程结束,有些课程会在结尾加入一个告别视频,旨在总结课程与致谢.

2.2.6.2视频时长

视频时长根据中美物理学MOOC平台类别进行分析比较,时长按0~5分钟、5~10分钟、10~15分钟、15~20分钟、大于20分钟等区间进行划分.比较结果可以看到,在Coursera平台中,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视频时间5~10分钟比重分别占29%和22%,10~15分钟分别占42%和43%,15~20分钟分别占23%和24%,各部分视频时长比重分布较为相似,但是美国物理学MOOC视频中时长大于20分钟的比重要高于中国,中国为5%,美国为11%.据此可估测在Coursera平台,美国物理学MOOC课程中更容易出现时间较长的视频.然而从后面的数据对比结果来看,之前的结论对其他MOOC平台似乎并不适用.清华大学创建的学堂在线平台源自于美国的edX平台,因此学堂在线与edX的对比是最能体现中美物理学MOOC视频时长差异的.通过对比发现,二者比重最高的时间段都是在5~10分钟,学堂在线比重占67%,edX占48%,但是edX中5分钟以内的短视频的比重占44%,与5~10分钟的视频十分接近,而10分钟以上的长视频比重却不足10%,可见edX的美国物理学MOOC课程更青睐于微短视频教学,但课时一定,相应的视频总数就会增加.相比之下,学堂在线的中国物理学MOOC课程0~5分钟、10~15分钟所占比重分别为15%、18%,长短视频比重较为平衡,视频时长方差不大,给学生的课程体验也会更好.而中国自主开发的爱课程平台,视频时长为0~5分钟、5~10分钟、10~15分钟、15~20分钟、大于20分钟所占比重分别为16%、44%、22%、12%、6%,似乎存在极差和方差均较大的特点,时长控制感觉有些欠妥.

2.2.6.3视频录制方式

当前MOOC视频的制作方式主要有演播室录制式、录屏式、课堂实录式和可汗学院式等类型[6],有时几种方式可交叉使用.爱课程平台上的物理学MOOC老师大多采用演播室录制式,但视频制作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沟通成本、金钱成本比较高.相比之下,录屏式制作流程简单,特别适合理工科课程教学,北京大学作为国内MOOC实践的先驱,基于配置环境个人化和制作流程简单化的理念,实现了从同步录屏式到异步录屏式的转变,异步录屏式现已在学堂在线平台广泛用于物理学MOOC教学.早期MOOC视频的录制会采用课堂实录式,但传统课堂教学毕竟与MOOC课程教学存在差异.可汗学院式是指老师在手绘板或纸上用笔书写的视频录制形式,这种方式适合用于展示公式的推导,在国内并不常见,仅在清华学堂在线的课程中有见.相比之下,美国物理学MOOC老师更多采用实地拍摄的方式,实地可以是微型课堂、实验室、校园、会议室等,这样既可以展现美国老师书写板书的过程,又可以很好地展现物理演示实验的效果,而在进行习题讲解时,可汗学院式倍受美国老师青睐.另外,课堂实录式也是美国著名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通常采取的方式.

2.2.6.4视频制作风格

从爱课程和学堂在线平台可以看到,中国物理学MOOC视频的课前动画制作十分炫酷,配有背景音乐,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课程主体部分讲求整洁统一,具有规范性;整个课程视频制作精美,内容丰富.而美国物理学MOOC课程视频开头直截了当,直接进入课程主体,视频界面简约质朴,但是视频的亮度、对比度、声音等处理得非常好.美国MOOC视频大部分依托于Youtube平台,课程对于一些国家是封锁的,因此在课程资源分享上存在一定障碍.

2.2.7团队支持情况

就MOOC课程而言,其团队支持大体可以分为教学团队支持、视频制作团队支持和资金技术团队支持.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的制作离不开这些团队的支持,给力的团队支持是课程制作完成的基石.

MOOC时代,单独一个教师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由主讲教师领衔的教学团队共同完成.中美物理学MOOC课程中,主讲教师负责讲课,其背后必定需要一个庞大的教学团队给予课程指导的支持,比如承担一门课程讲授任务的学科教研课题组,或是由系列课程教师组成的项目教学团队.除了教师之外,以助教、志愿者身份参与其中的学生团体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大学物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量子物理等课程,每一门课程有一个课题组,这些课题组集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项目教学团队.美国的大学物理先修课考试包括多门课程的考核,因此也需要一个教学团队完成任务的分工.

MOOC视频的制作团队成员依视频录制方式而定,对于演播室录制式、课堂实录式,其所需要的摄像人员、视频编辑人员往往多于录屏式和可汗学院式.一个完整视频制作团队包括编导、平面/动画设计师、摄像师、布景师、灯光师、音响师、视频后期处理人员及配音员等,但根据实际录制方式可以适当删减.就所选择的几门课程中,中国物理学MOOC课程普遍采用异步录屏式,而美国多是实地拍摄式.

MOOC课程的制作离不开“赞助商团队”的资金与技术的支持,一般的赞助商就是指开课学校院系,其他的赞助商如MOOC平台提供商、支持当地MOOC教育的企业单位等,另外还有来自国家、省市政府的政策支持.2013年9月,网易公开课正式与北大合作,为北大的MOOC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并邀请北大老师入驻网易MOOC学习专区.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曾召开了一个内部会议,为了鼓励高校发展MOOC,拟对每所“985”高校拨出300万元专项资金.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而且将为在线开放课程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条件支持.创建于美国的Coursera平台如今已获得ABC三轮融资,融资总额达1.35亿美元,虽然涉及商业利益,但也可见美国对MOOC教育的重视,美国大学也会因此获得更多资金与技术支持.

中国物理学MOOC课程教育才刚起步,初期的投入可能并不多,但随着这个项目逐渐被重视起来,支持中国物理学MOOC的团队必将壮大.

3 总结

2012年,是美国MOOC之年;2013年,是中国MOOC之年[7].MOOC教育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与远程教育研究的焦点.MOOC是对传统线下教育的颠覆和创新,既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又可以解决教育资源均衡问题,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紧跟世界MOOC教育的步伐,中国需要对中美MOOC教育展开深入的研究,而中美物理学MOOC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中国物理学MOOC课程在教学资源、名师团队上都不逊于美国,但是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是物理学MOOC课程教学方法的革新,需要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教学模式.国家对中国的MOOC教育十分重视,相关的支持政策也已出台,希望中国物理学能把握住机遇,提升国内物理学MOOC课程教学水平,改善国内外物理学MOOC学习者的学习体验,让更多的人享受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学MOOC教育.中国物理学MOOC教育的发展除了需要国内物理老师、MOOC平台、学习者的主观努力,还需要来自国家、政府、社会客观的资金与技术的支持,这样才有可能使中国MOOC教育的梦想实现,使更多的学习者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国民终身学习成为可能,使中国物理学MOOC教育能够在世界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1] 2012 Daphne Koller:我们从在线教育学到了什么[EB/O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UxMDg0MjQ0.html.

[2] 樊文强.MOOC学习成果认证及对高等教育变革路径的影响[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3):53-64.

[3] 周晓宇.清华推“学堂在线”网上学堂将可修多校学分[N].北京日报,2013年10月11日.

[4] 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4(2):39-47.

[5] 刘红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与学分银行制度对接探索[J].XDIYIS,2014(10):88-94.

[6] 于青青,李晓明.MOOC视频制作平民化方法的探索与评价[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106-112.

[7] 彭耀峰.国内外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平台典型案例比较研究[J].学术探讨,2014(4):90-93.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physics MOOC courses

TU Cheng-hou1,ZHANG Li-bin2,WU Chun2,LI Meng1
(1.School of Physics,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2.Center of Foreign Teaching Material,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By choosing four physics courses such as mechanics,electromagnetism,optics and quantum physics from Chinese and American major MOOC platforms,we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physics MOOC courses as to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resources,teaching methods,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credit management,video features and team support,then the difference has been found.China should maintain present advantages under the national policy of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innovate in teaching method,improve teaching level of Chinese physics MOOC courses,and create new teaching mod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OOC;physics;teaching method;credit management;video feature

G 642

A

1000-0712(2016)09-0050-07

《对玻恩及其学派的系列研究》连载

2015-10-21;

2016-01-25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1103208)、南开大学2014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014NKJG-135)、2015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TJTQ15-001)、2015年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研究项目(2015-42)资助

涂成厚(1976—),男,河南光山人,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光学方面的科研及大学物理教学方面的研究等工作.

张立彬,E-mail:zhanglibin@nankai.edu.cn

猜你喜欢

物理学学分老师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食物理学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学分美食
定积分在几何、物理学中的简单应用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