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姬塬油田耿60区完善注采层系技术研究

2016-10-18高彦博王亚玲高银山朱丽萍秦月熊涛樊宽阳

石油化工应用 2016年9期
关键词:层系水驱油井

高彦博,王亚玲,高银山,朱丽萍,秦月,熊涛,樊宽阳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20;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昌平102249)

姬塬油田耿60区完善注采层系技术研究

高彦博1,2,王亚玲1,高银山1,2,朱丽萍1,秦月1,熊涛1,樊宽阳1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20;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昌平102249)

姬塬油田耿60区随着开发历史长,局部注采层系不完善,油井见效程度低,递减大,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以完善注采层系为主,同时针对双排井网试验区、单方向受效区实施老井转注提高水驱控制程度,最终达到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完善;注采层系

1 调整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驱控制程度较低,开发初期耿60区块水驱控制程度71.5%,双排井网试验区开发矛盾突出;

(2)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2010年耿60区块压力保持水平仅78.5%,2010-2013年虽经过加强注水、精细注水管理,地层压力仍然上升缓慢,油井见效程度低,稳产基础薄弱。

2 完善注采层系技术研究

2.1细分开发层系,提高层间水驱控制程度

耿60区块地层划分与对比按照“以沉积模式为指导、以标志层为基准、以厚度旋回为参考、以分级控制为步骤、动静结合反复对比验证”的原则进行[1,2]。耿60长4+5油藏在原细分小层的基础上,将主力层长4+522由原来的1个单层细分为长4+522-1、长4+522-2、长4+522-3、长4+522-4等4个单层,近几年长4+5油藏水井补孔18口,油井补孔27口,注采层系得到完善。

水井选层标准:(1)针对长期不见效或见效缓慢的油井,水井补孔完善注采层系,提高水驱开发效果;(2)根据数模成果,剩余油富集区实施超前注水,措施培育。

表1 耿60区块近几年主力层补孔情况统计表

油井选层标准:对注采对应性较好的长4+522-4层实施措施挖潜,提高单井产能。

从油井补孔实施效果(见表1)来看,超前注水区平均注水量3 200 m3、注水时间3个月左右,平均单井日增油在1.2 t以上,实施效果较好(见图1)。

图1 长4+5油藏超前注水区油井补孔效果图

2.2实施老井转注,提高储量控制程度

针对耿60区块局部压力保持水平较低、递减大、油井见效缓慢的问题,2008年以来对耿60区块双排井网试验区、边部单方向受效区,实施油井转注13口,水驱控制程度由71.5%上升到97.5%,对应油井58口,见效油井15口,单井日增油0.7 t,累计增油15 680 t。

3 对目前开发效果的影响

通过完善注采层系,耿60区块开发效果得到一定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含水率上升减缓

与2013年相比,长4+5油藏耿60区块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横向偏移,开发效果总体稳定变好。

3.2存水率趋于稳定

从耿60区块水驱指数与存水率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存水率基本稳定在0.89(见图2)。

3.3地层压力逐步恢复

投产初期耿60区块地层压力仅11.51 MPa,主向井压力高于侧向井,2008-2012年压差逐渐缩小。2013年加强注水,2014年完善注采层系,地层压力稳步上升,目前生产压差0.7 MPa(见图3),压力分布逐渐合理。

3.4两项递减减小

与2010年相比,耿60区块两项递减逐年减缓(见图4)。

图2 耿60区水驱指数与存水率关系曲线

图3 耿60区地层压力变化曲线

图4 耿60区两项递减变化曲线

4 结论与认识

(1)精细地层对比,完善注采层系,将主力层长4+ 522由原来的1个单层细分为长4+522-1、长4+522-2、长4+522-3、长4+522-4等4个单层,水井实施超前注水,措施培育,超前注水区平均注水量3 200 m3、注水时间3个月左右,平均单井日增油在1.2 t以上,实施效果较好。

(2)双排井网试验区、单方向见效区实施油井转注13口,水驱控制程度由71.5%上升到97.5%,地层压力逐步回升,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得到确立。

(3)从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水驱指数及存水率、地层压力及两项递减等指标综合判断,耿60区块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已经确立,开发效果较好。

[1]于宝新,陈刚.油田开发实用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程启贵.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评价及开发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

TE357.6

A

1673-5285(2016)09-0094-03

10.3969/j.issn.1673-5285.2016.09.024

2016-06-30

高彦博,男(1982-),油田开发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田开发方面的工作,邮箱:gyb1_cq@petrochina.com.cn。

猜你喜欢

层系水驱油井
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
四川南江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混积层系特征及成因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高含水期油藏层系优化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新型油井水泥消泡剂的研制
一种油井水泥用抗分散絮凝剂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
低矿化度水驱技术增产机理与适用条件
吸水剖面预测模型在层系优化组合中的应用——以濮城油田文51块沙二段下亚段油藏为例
二元复合驱矿场驱替过程中驱剂运移特征研究——以双河油田438Ⅰ、Ⅱ层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