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课堂的策略选择

2016-10-18陈冬瑞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学生价值观道德

陈冬瑞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课堂的策略选择

陈冬瑞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时期。中学生的道德发展从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发展,在价值观方面从考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向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转换。教师要根据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特征选择教学内容;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结构,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灵活采用道德叙事、严肃游戏、对话讨论、情境教学等学生喜欢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于课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把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比喻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价值观教育要进学校,进课堂,要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各门课程融入价值观教育,制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指导纲要》,并且制定了具体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等。为号召大中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联合颁发《关于在大中学生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通知》,要求各高校、中学、中职学校深入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价值观教育活动。袁贵仁部长出席全国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经验交流暨德育工作会。“全国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讨会在成都七中召开,共同探讨中学生价值观的教育问题。我国各个地方的教育部门、学校相继开展中学生价值观研讨会。

如何进行中学生价值观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国家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学校、家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结构,精心组织教学形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根据道德发展阶段特点,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中学生身心发展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一个发展阶段,有哪些特点,教师要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这是中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假如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价值观的教育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结果使价值观教育流于一种形式,一种政治任务,更谈不上进头脑,培育和形成更是一套空话。

皮亚杰根据儿童道德发展的顺序,把儿童道德的发展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公正阶段等四个阶段,7岁、10岁和13岁是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三个关键时期[1]。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家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等人的基础上,根据儿童道德判断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把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分成三个水平,在前习俗水平(0-9岁),儿童基本上首先考虑满足自我的需求,主要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道德是否符合社会习俗;在习俗水平(9-16岁),这个阶段的学生即小学高年级到中学的学生,他们的道德发展慢慢从以自己为中心开始向以社会为中心转换,有了满足社会需要的希望,开始认同社会的一些规范;在后习俗水平(16岁-),学生进入了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根据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的道德发展开始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阶段转换,开始从以自我为中心,满足自己需求的状态,逐渐向满足社会需求,开始关注平等、公正、自由等社会问题,关心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发展[2]。

根据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的价值观从自律到他律的道德阶段发展,在价值观方面从考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向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价值转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中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特别要把“三维目标”中的“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紧紧围绕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好学生“由己及人”的道德发展阶段规律,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认知教育和人格教育;选择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国情教育、民族忧患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教学内容,从而构建和谐健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根据价值体系内容结构,精心组织教学形式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指导纲要》,系统化、科学化地制定了各个学科开展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比如:历史与社会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社会事件、人类发展的过程;课程目标主要是要培养爱国情怀,开阔视野,树立唯物史观。外语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熟悉、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并且尊重各国的文化多样性,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从而增进国际理解等。《指导纲要》罗列了近百种可以进行中小学学生进行价值观教学的社会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价值体系的不同内容以及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比如不同的课程要进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比如: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可以到新农村、创新性社区、革命红色基地等,通过体验调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改革创新的新成果,坚定学生社会信仰,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并向社区、学校、家庭进行积极传播改革开放的新成果。语文课程可以采用阅读欣赏与课堂表达交流的教学组织形式,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在阅读欣赏、课堂表达交流等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尊严、价值、理想和信念,培育和弘扬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3]

三、尊重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中学生价值观的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多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参与实践、参与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体验、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熟悉、认识价值观教育的意义,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践行价值观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强化学生知识内容的习得、学会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渗透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一)道德叙事法

故事法这样“一种古老的道德教育方式”,是中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道德叙事”,是指教师用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对社会事件、历史人物、革命故事、国际形势、社会发展等事件或者故事的叙述。更直白的说法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在听故事、读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感性模仿,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达到促进受教育者道德成长、发展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4],道德叙事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而且能锻炼学生对价值观进行思考和反省的能力。道德叙事注重教学的潜移默化,能够使孩子从小就确立坚定的政治方向,懂得如何做人、做事;有效塑造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等核心价值观。中学生的道德发展处于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的转变时期,道德叙事教学具有叙事过程与儿童叙事思维特点契合,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准备的图片、视频、录音、网络等媒介刺激儿童的叙事欲望和叙事思维[5]。

(二)严肃游戏法

严肃游戏(Serious Games)属于“视频和计算机游戏”,通过创设出一种仿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能够用来辅助教学,解决很多方面的教学难题。正如Crawword所描述的那样,游戏是学生最喜欢,自然而古老的学习手段。严肃游戏与在线学习、娱乐性教育相比,具有交互性、探究性、参与性的特点,能传递价值、精神和感情。[6]这种寓教于乐的学生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我国很多的高校、中小学已经开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运用。目前我国中小学、大学的很多课程都开始积极探索严肃游戏的教学方法,严肃游戏教学法已经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儿童社会认知与道德发展、信息素养教育、职业技能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历史等课程中进行运用。在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探险与征服”的游戏机制将爱国教育、文明礼仪、历史事件、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的各种知识有机地糅合起来,通过让学生参与的形式,悄无声息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价值标准和道德信念等。[7]

(三)对话讨论法

在课堂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如果采取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往往会漠视学生的感受和个性,脱离学生的道德发展阶段,违背了道德教育自身的规律,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德国的克林伯格、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弗莱雷、我国著名学者夏正江等都把对话式的教学方法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对话教育具有敞开性,反对权威,对话还与勇气、共享、创造等品质相关,通过对话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质,对话还能引领学生的道德成长。教师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的内容,可以设置一定的情境,采取“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老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课堂教学除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外,还要引导开展同学之间的互相对话。由于青少年对道德的基本内涵还不清楚,通过辩论或者讨论能够加深学生对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8]比如:用与价值观密切联系的历史事件、社会现实以及日常发生的各种道德行为,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讨论会、座谈会等,让学生在对话中发表意见,探讨正确的看法,从而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观教育。

(四)情境法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总是与具体的情境有关,无论是何种教学形式,怎么样的教学方法,中学课堂价值观的教育都离不开情境的创设。情境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体验参与。学生在情境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观摩、调查等体验方式,进行价值体验、价值领悟、价值判断,从而达到学生进行价值反思、经验积累、行为引导的目的。

情境活动创设教学可以分为:活动情境、事件情境和场景情境三种。活动情境可以设置体验情境、实验情境和模拟情境,主要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法,达到价值体验、经验积累和行为引导的教学目的。事件情境可以设置冲突、问题和模拟的情境,通过叙事、阅读、观摩等方法,达到价值领悟、价值判断、价值反思和行为引导的教学目的。场景情境可以设置真实情境、活动情境和模拟情境,通过实地考察、观摩和榜样示范等方法,达到价值体验、价值想象和行为引导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情境类型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它们之间是互相交叉、综合运用,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情境类型,都有行为引导的教学目标,情境的创设主要是让学生参与体验,最终达到引导学生行为的教学目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9]。(具体策略如表1所示)

表1 三种情境类型运用具体策略

[1]赵丹.皮亚杰儿童道德培育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马纯红.皮亚杰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3]张华.语文教材中范文编选策略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21-128.

[4]邓达,易连云.个体道德叙事:儿童道德教育的可能方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5-19.

[5]郑信军.从“听”故事到“说”故事——道德叙事的心理解构和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7(9):43-48.

[6]魏迎梅.严肃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J].电化教育研究,2011(4):88-90.

[7]邹昕,王立群.严肃游戏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1(7):29-31.

[8]任丑.康德论道德教育方法[J].教育学报,2007(4):77-81.

[9]郑航.基于情境的道德教学及其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9):74-79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to Middle School Teaching

Chen Dongrui
(Wen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Wenzhou,Zhejiang,325035 china)

The middle school is a critical period of developing core socialist values for the students whose moral condition are transiting from self-discipline to heteronomy,their considering value from personal part to national and social part.Teachers should choose related teaching materials according to students'moral development and organize colorful teaching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tructure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meanwhile teachers can choose effective and enjoyable teaching strategies like moral narration,serious games,discussion and situational teaching.

core socialist values;middle school class;teaching strategies

G631

A

1001-7070(2016)03-0140-04

(责任编辑:韦国友)

2016-03-16

陈冬瑞(1989-),女,浙江温州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学生价值观道德
我的价值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