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际语用失误”矫正的英语口语教学
2016-10-18刘娜柴媛媛
刘娜,柴媛媛
(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基于“语际语用失误”矫正的英语口语教学
刘娜,柴媛媛
(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英语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具体语境中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成功地进行交流。传统英语课堂仅满足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语际语用能力的培养,致使学习者虽掌握了某一目标语语法也不一定具备语境条件下恰当的语言行为能力。文章分析学习者如何习得、发展和理解语用,探讨在交际语境下人们常出现的语际语用失误,并从中获得启示,改善当前高校英语的口语教学。
语际语用学;语际语用失误;英语口语教学
中国的外语教育界一直存在的一个困惑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学了7~8年的英语依然不能熟练运用这门语言。他们看起来也是学了足够的语法知识的,也已经具备丰富的语汇量,可是在英语语言交际过程中,总是不能做到流畅自如、恰如其分、准确无误。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学生缺乏充分的英语实用环境外,语用学知识的缺失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看似掌握了一门语言,但不能知其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俗人情,无法恰当使用语用策略也势必会在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本文将从语际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为何在口语交际中会出现语际语用失误,并积极探索有助于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一些有效对策。
一、语际语用学及语际语用失误
语际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简称ILP)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介于语用学与二语习得之间,话语者把言语行为的表达、言语目的的达成、母语正负迁移、语用策略的使用及语用失误等都作为研究范畴。著名的语言学家Selinker在1969年就指出:“语际语是指二语习得者在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兼有二者的特点。”1993年Kasper&Blum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语际语用学(ILP)主要是研究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即跨文化语境下话语者为了达到最终的会话目的而出现的各种言语行为,而语际语用学为如何理解这些言语行为提供了理论研究框架。当二语习得者在学习第二门外语时必然会接触到全新的民族文化及生活习俗,而在这种跨文化的背景下,二语习得者如何实施目的语言语行为并成功实现会话意图也是语际语用学研究的重点。语际语用学作为跨文化语用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二语习得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常常会出现母语正迁移及负迁移,而作为跨文化语用学的隶属部分也会分析这些受母语正、负迁移而形成的语际语言(或称中介语)的特征。语际语用学的位置关系如图1。
图1 语际语用学所处的位置
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认为语用失误对于交际有着严重的影响,她认为:在交际过程中,非母语话语者出现语法上的错误会让听话者感觉不太舒服,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交际,但当本族语言者意识到话语方语法知识薄弱,也会原谅其出现的语法错误,但是如果一个二语习得者对于目的语特别熟练,交流顺畅,听话者就不会把交际中不礼貌或不恰当的行为归为语言缺陷,听话者会认为这些不友好的行为是内心的自然流露。由此可见,语法错误可能只是话语者还没有真正熟练掌握目的语的语言能力,而语用错误可能就反映出话语者个人素养甚至是人格有待提高。因此,语际语用失误是跨文化语用规则的正负迁移造成的,主要是因为不能精准把握话语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没有选择正确的话题和说话方式,没有做到不同的场合和时间面对不同的话语对象要选择不同的言语形式。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双方或某一方对对方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俗人情了解不够,在交流时,交际双方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所有的观点都是源自各自的社会文化,其结果必然会出现对同一话题的不同文化冲突,难以在观念上达到一致,甚至会出现不合时宜或身份的言论,这些都是跨文化背景下的语际语用失误。也就是说语际语是在非母语环境下所产生的语言,话语方势必是处在与本土语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二、语际语用失误分析
在言语交际中,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是语言和非语言的主要因素。语言语境(见图2语境的分类)是指在言语交流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语境来选择不同的言语形式,也就是俗称的上下文,交际语境则是属于非语言语境的范畴。
为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话语者对于指令的发出以及接收者对于交际内容的理解都是语言使用过程的焦点,而如何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则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水平息息相关。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话语双方是交际语境中最核心的要素。由于交际对象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和个人因素,诸如文化程度、教育背景、社会地位、职业等,在语言的选择中有时就会出现难以顺应这些因素而最终导致语际语用失败。
图2 语境的分类
就Thomas而言,她把语用失误区分为“pragmalinguistic failure”(语言语用失误)和“sociopragmatic failure”(社交语用失误)两大类。本文尝试作如下分类(见表1语用失误的分类)来对语际语用失误进行分析。
表1 语用失误分类
学习者在使用另一种语言时将本族语对某一个单词或语法结构的语用意义直接套在目的语上所造成的失误是语用语言失误的范畴。而对于我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在跨文化交际时言语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可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于语言的选择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样就会导致交际的停止或失败,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际语用失误。为了顺利达到交际目的,言语双方在会话过程中对于语言的选择也需要根据语境和语言结构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就会产生语际语用失误,例如:
(1)一个很绅士的英国先生初次来中国,一出北京机场就扬手招了一辆TAXI,并且很真诚地问道:“Would you kind enough to take me to the Beijing Hotel?”“Eh…”
看着出租车师傅一脸犯难的样子,这位英国人只好耸耸肩说再叫别的车。
很明显,司机的尴尬是因为这位外国友人过分的热情和客气,本来送乘客去目的地是有偿服务,但这个师傅却误以为人家是让他出于好心捎带一程,所以就表示拒绝。基于这位英国人是初次来中国,他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身份以及他与出租车师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等关系,使得这位言语者没有顺应对方的身份而导致最终的语际语用失误。
(2)(一个美国人正在北京某书店的收银台前买单)
American:(After paying)Excuse me,can you giver me my receipt?
Chinese cashier:(tearing a piece of receipt off the electronic counting Machine)Here you are.
American:I mean the receipt.
Chinese cashier:Yeah,this is the receipt.American:Fa Piao(Chinese Pronunciation)Chinese cashier:Oh,you want to get your commercial invoice,I am sorry,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店员和美国人在receipt上有着不同的理解。美国人把发票和收据说成一样东西了,所以这位收银员就把收款机里的收据给他,可这位外国友人执意让店员给他一张receipt。这就是双方都从自己的文化背景出发来理解receipt,没有去顾及对方的认知领域,以致于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和语用失误。
(3)赵先生在美国华盛顿某大学做访问学者,周一他的美国朋友Johnson向他发出邀请。
Mr.Johnson:Mr.Zhao,Will you be free next Friday?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home to have dinner at 6:30.
Mr.Zhao:Thanks for your invitation,I will arrive on time.
到了周五,Johnson一家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晚餐等着客人的到来,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也没来,眼看着都已经快晚上7点了,Mr.Johnson忍不住给Mr.Zhao打了一个电话,问他怎么还没有来。接到电话的赵先生很是惊讶,说你不是说下周五吗,我现在根本就不在华盛顿。很遗憾这个邀请因为交流的失误而失败。两种不同的文化对于next Friday有着不同的理解,中国人认为它是指下一个周五,而美国文化中所谓的next Friday就是指即将到来的这一个周五。Mr.Zhao由于忽略对美国文化时间上的顺应而导致语际语用失误。
(4)Brown和Judy同在一个跨国公司就职,某天Brown在公司门口遇到了Judy:
Brown:Judy,you look so nice today.
Judy:Really,I stayed up late yesterday.
对此,Brown感到相当的沮丧,本来是真心夸赞,可换来的不是感谢而是自己的鉴赏力被否定。事实上,中美文化造就了两国人民不同的价值观。中国人在收到他人夸赞时,即便是心里乐开了花,也会报以谦虚的态度,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西方人则在收到别人的夸奖后一定会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Judy因为没有做出对社交世界的顺应,而选择了与目的语国家的社会准则与社会规范相背的答话,从而导致交际失败,造成语际语用失误。
三、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前面对于语用语际失误的阐述和分析,已基本了解语际语用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语言学习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于语言掌握有着个体差异的学习者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而习得一门非本民族语言的过程。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者,对于如何避免语际语用失误,进而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母语负迁移
居住区植物虽然众多,但整体归纳为夏日繁花似锦,冬季以暗淡的灰色调为主且多雪,可以利用冬季的雪景营造特色景观。东北的冬季较为寒冷,城市特色较易突出,稍加装饰就易形成特色显著的冬季景观。而华北及华中部分区域冬季没有东北冬季时间长,降雪量也比较小,当植物进入落叶期,除了建筑色彩以外,其他背景色都处于灰暗的状态下,居住区植物景观特色不明显。也就是说,季相变化不仅影响植物景观,而且影响整个居住区的基调色。
语言负迁移是指语言习得者在学习第二门外语时,当两种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时,学习者会用本族语言的规则来处理目的语,而母语就会对目的语产生干扰。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习得者对所说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够熟悉,对该国人民的言语方式了解不够,都可能导致在言语使用上的失败。从而使得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语际语用失误。交际双方对于社交场合、社会环境和对交际者的言语行为所规范的原则和准则都不够了解。在交际过程中,言语双方必须选择符合社会交际、文化规范和社会准则的语言,以期达到交际的目的。因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社交场合和交际准则都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不能顺应对方的文化就会导致交际失败。这就好比很多中国人见面总喜欢问:“你吃了吗?”这在外国朋友看来就是你想请我吃饭的邀请语。我们路遇熟人还喜欢问:“您去哪儿?”如果你这样问西方国家的人,别人可能会在心里想:“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中国学生在习得英语的过程中会因为知识储备不够完善,在使用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汉语的影响。在口语课堂上,学生需要通过英语来交流传达信息,但由于中英文化的不同以及风俗人情的差异而产生理解上的冲突。很多时候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借助汉语的相关规则来处理英语语言,这样就会产生母语负迁移,最终导致语际语用失误。
比如,一个美国留学生向他的中国朋友借了一本书,这位朋友极力向他推荐此书的第一部分,并提醒他赶紧看完。这位来自美国的学生说:“But I am just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
他的中国同学一听以为他正在看开头部分,就说:“I know,but please finish it quickly.”
这时这位美国留学生以为他的朋友在催他快还书,心里很是难受。而之所以产生这一次的交际失误,主要是因为英汉对于表达时间顺序的术语会有所不同。汉语中“前”表过去,“后”表将来;而在英语中,句中“ahead of”则是指“(故事的)最后一部分”。很显然,这位中国学生没有顺应来自美国同学的语言使用规则,从而产生了语际语用交际失误。对于英语口语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注意中英两种语言的不对称性,尽量减少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现象。
通过对笔者所在高校若干名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者的测试实验,在分析包括词汇、语法和语用学在内的迁移错误后,结果描述如表2。
表2 英语口语测试错误描述
(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语言教学
语言和文化一直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口语课堂不是单纯的讲授语言的使用,离开目的语文化的口语教学是难以消除母语学生对第二语言习得所造成的影响的。二语习得中所出现的中介语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并非杂乱无章,它是有规律可寻的。经过分析本校若干名大学生口语测试结果,其负迁移影响描述如表3。
表3 负迁移错误的子类型
英语口语教师除了对文化知识的传输之外,也应该注重对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并鼓励学生在口语表达中要考虑到英语语言文化背景及风俗人情。只有这样才能使中介语更接近目的语,并能更有效地促进二语习得的发展。否则,就会出现使用语言不当,比如:
一个中国留学生小张初到美国,在超市门口看到一个年迈的老太太提着很重的购物袋很吃力地前行,于是很友好地跑上前去:
Xiao Zhang:Granma,let me help you,you are too old to lift the heavy bag.
Woman:Thanks,I am not so old;I can do it by myself.
小张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片好心引来了这个老奶奶的满脸不悦。从小到大,中国人接受的教育就是尊老爱幼,并在生活中尽可能去帮助年纪大的人,然而在西方国家,人们都很害怕自己被别人认为是老年人,因为“old”在西方文化里有着“年龄大不中用”“年老体衰”的含义,并且他们更愿意别人叫他们的名字而不是“老爷爷”或者“老奶奶”。小张在这个会话中就没有注意到这位美国老太太的心理感受,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因而造成了语际语用失误。
(三)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语言输入质量
Krashen(1989)认为,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根本途径,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是外语教学的根本任务。为了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教师在对目的语的输入时要注意趣味性、多样性和难度。语言输入的趣味性是为了激起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并让习得者在潜意识下熟练运用目的语语用规则。语言输入的多样性是为了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感触到更多的语用情境,从而学习到更多的语言现象,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接受更全面的语言学习。语言输入的难度要以循序渐进和可理解性为前提,习得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宜重复使用所学的会话表达方式或语法结构,也不适合对目的语相关知识理解不够,这样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估。由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际时,言语双方对于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当时的交际环境。在不同的语境下说出相对贴切的言语,并且这些语言是与当时的交际环境相顺应的,这就是一个动态的交际语境顺应过程。同时,为了达到交际的目标,来自不同文化的会话者需要顺应对方的文化背景,否则,就会产生语际语用失误。笔者认为在跨文化交际时,要达到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应该对目的语一方的交际语境做出顺应选择。为了真正提高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只有在日常交际中注重语际语用意识的培养,强调语言形式和语用策略的语境性和得体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发生。
四、结论
在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理论和实践者的中介者,为了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尽可能少地出现语用错误并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多设置一些接近真实情境的会话情节,并把语用能力融会贯通于口语操练中。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国的外语课堂还是以一言堂为主的。外语教师应该领悟到真正的语用能力并不存在于课本,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教师首先要具有扎实的语用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素质。
首先,英语教师需要具备充分的跨文化意识,并在思想上对于影响二语习得的诸多因素有深刻的理解。
其次,对课程安排上要考虑到目的语的文化背景、风俗人情、习得者认知水平及教育框架等,并对纠正口语会话中所出现的语用失误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使学生从语用学的角度习得不同的文化内涵。
再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收集和评估学生在英语交际时所出现的语际语用失误,以此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并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跨文化交际时,要达到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应该对目的语一方的交际语境做出恰当的回应。为了真正提高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只有在日常交际中注重语际语用意识的培养,强调语言形式和语用策略的语境性和得体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发生。
[1]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Pragmatics[M].LondonandNew York:Edward Arnold(Publishers)Ltd,1999.
[2]Kasper,G.and Blum-Kulka,s.Interlanguage Pragma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3]余玉萍.从顺应论的角度看称呼语的语用失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
[4]杨烈祥,阳志清.外语教学中的语际语用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5]邹琼.基于“语际语用错误”的英语教学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1).
[6]李锡江,刘永兵.从对比分析到概念迁移——语言迁移研究理论的嬗变[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1):101-104.
[7]刘娟.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7.
[8]钱亦斐.高校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语用策略应用[D].贵州师范大学,2008.
A Study of Oral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rrection of Interlanguage Pragmatic Failure
Liu Na,Chai Yuanyu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gmen,Hubei 448000,China)
The final goal of or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s to enable learners to communicate successively in different contexts with the acquired target language knowledge.Traditional classrooms,however,focus on linguistic competence and ignore interlanguage pragmatic competence.When a learner acquires a special item of grammar,it does not necessarily ensure a proper speech act in a special context.Interlanguage pragmatic competence is teachable,which is exemplified by acquisition,development and understanding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The paper probes into major interlanguage pragmatic failure and its inspiration to or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interlanguage pragmatic failure;oral English teaching
H03
A
1001-7070(2016)03-0082-05
(责任编辑:彭志雄)
2016-03-28
荆楚理工学院2015年度教研项目“语际语用学的语用策略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X-201518)。
刘娜(1982-),女,湖北荆门人,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语际语用学;柴媛媛(1983-),女,湖北荆门人,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