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话语音特点概说
2016-10-18丘金芳甘于恩高然
丘金芳,甘于恩,高然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23)
珠海斗门话语音特点概说
丘金芳,甘于恩,高然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23)
斗门话主要通行于珠海市斗门区,属四邑方言。文章主要介绍斗门话分布情况,并以斗门镇南门村作为代表点简单归纳斗门话的语音特点。
斗门话;分布状况;语音特点
一、斗门的历史沿革
珠海市斗门区位于珠江入海口西南岸,东临中山市,南面与珠海市金湾区相连,西面和北面与江门市接壤,总面积有674.8平方公里。全区的最高峰黄杨山(海拔581米)位于区内中部,黄杨山周围及东北部还有8座相对较高的丘陵。区内河道交错,北部及西部是沉积平原,地势比区内山丘边缘的冲积地低。
据《斗门县志》可知,宋朝以前,斗门一带称黄字围,属新会潮居都。宋朝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置香山县,从东莞、南海、番禺、新会四县划出部分岛屿归香山县管辖。今斗门、白蕉、三灶一带为香山县潮居乡。
民国十四年(1925年)香山县改称中山县。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划出白蕉公社、斗门公社、乾务公社及平沙农场;新会县划出西安人民公社、上横人民公社及大沙农场,成立斗门县,隶属佛山地区。1983年实行市管辖县体制,斗门县从佛山地区划出,隶属珠海市至今。1986年实行撤区建镇体制,全县共有8个镇:井岸、斗门、白蕉、乾务、五山、上横、六乡、莲溪。2001年国务院批准斗门撤县建区,斗门县改称斗门区。2003年六乡镇并入白蕉镇,五山镇并入乾务镇,上横镇和莲溪镇合并为莲洲镇。全区至今共管辖5个镇:井岸、白蕉、斗门、乾务和莲洲。
二、斗门话的分布情况
本文研究的斗门话属四邑方言,在当地还被称作“村话”“村佬话”“岸上话”“四邑话”“五邑话”等。从人口数量来看,斗门话是斗门区的强势方言,操斗门话的人口最多,约有23万,其次是水上话,最后是客家话。通过田野调查、实地走访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对斗门话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大致的摸排和了解。下面是斗门话的分布情况:
表1 通行斗门话的乡镇相关情况
本文以斗门镇南门村的斗门话为研究对象,简单归纳其语音特点,描写其语音特点时如有必要会将其与台山话和广州话进行对比。其中台山话和广州话的字音材料来源于《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对照》,台山台城话变调资料来自《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台山淡村话变调资料来自《台山淡村方言研究》。
南门村位于斗门镇黄杨山脚下,全村面积约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500人,有12个自然村:南边里、中心里、北边里、塘祖、竹园、四圣、新围、新圩、毓秀、背地水、涌口和渔业。其中涌口和渔业操水上话,约500人,村民基本会听会讲斗门话,来此居住时间相对较短;其余村民均操斗门话,同时他们会听水上话,少数人还会说水上话。赵姓是南门村第一大姓。本文记录的斗门话以南门村老派发音为准,发音合作人信息如下:
表2 发音合作人信息一览表
三、斗门话音系
(一)声母(共19个,包括零声母)
(2)声母th来自古清、彻、初、昌母字(含从邪澄崇平上声)。这几母的字,新派只有一些常用口语词才读舌尖送气清塞音,其余情况下均读作同广州话。不过老派也有部分字读特别是非常用字或在细音前,如:筹、辑、厨等,但th和不构成对立,且在自然语流中基本都发为th,故本文一律记成th。
(二)韵母(共计41个)
(三)声调
表3 本调表
说明:阴去与阴平合流,我们把合流之后的这个今调暂定为阴平,因此声调中只有一个去声(阳去)。
表4 变调表
说明:(1)舒声变调224,中间有略降。
(2)发生变调的入声字数量要比舒声字的少,入声字发生降调变调的比升调变调的多。从调查所得看,目前入声的24变调仅发现“日”一例。
四、语音特点
(一)声母特点
(二)韵母特点
表5 广州话、斗门话、台山话有无撮口呼比较表
表6 斗门话、与广州话a、对比表
表6 斗门话、与广州话a、对比表
(三)声调特点
1.斗门话共有八个声调,平上分阴阳,阴平和阴去调合流,部分中古阳上字今归入与阳去,古浊去字今仍读去声,入声三分。就调型、调值而言,声调的最高点落在阴上调上,阳平为平调,入声调分别与相关舒声调对应,呈“阴高阳低”格局。这都与四邑方言的代表性方言台山话的声调格局基本一致。
表7 斗门话、台山话声调格局比较表
2.阴入分上阴入和下阴入,但是有些广州话读下阴入的字在斗门话中都读成上阴入,因此斗门话下阴入辖字比广州话少。这一特点与大多数四邑话一致。
表8 斗门话、广州话阴入例字今读比较表
3.部分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存在变调形式,变调调型主要有降调和升调两种。舒声主要有调值为31、 224和45三种变调形式,入声基本与之相对,包括31、24和45变调。下面分别介绍变调具体情况。
斗门话的31降调的多数是阴平(阴去)、阳平和阴入字。后字变调较多,也有部分前字变调。有一部分字的变调已凝固,取代了本调位置,如:“梅花鹿”“鹿茸”和“鹿”的“鹿”都读31调。“衬衫”“衫袖”“白衫仔”以及“衫”的“衫”都读31调。这种变调是有区别词性作用的,这一点在有名动对立的例子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如:夹夹夹夹子、对对对对联、插插插秧。
除31/31变调,斗门话还有个别字会有42变调,如:“牛”如做形容词,表示傻乎乎时,要变读为;“林”在“树林”中变读为。42变调的例子非常少且零散,规律尚不明显。
②224/24及45/45变调
斗门话的升调变调主要有224/24和45/45两种形式。发生224变调的多是古次清平字,大体都是名词或名词性成分。目前从调查所得材料来看,入声24变调仅有一例,即“前日”的“日”。“日”字是个比较特殊的例子。“日”在词组“前日”中读作,在“后日”中读作,在“日头”中读“”。45/35变调的比较少,主要是一些亲属称谓词及少数名词。
表10 224/24及45/45变调例字表
总体来看,31变调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224变调,最后是45变调;舒声变调又比入声变调多。这些变调多数是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对比台山话材料可知,斗门话的变调格局与台山话的基本对应。
表11 斗门话、台山话变调今读对比表
五、与台山话的差异
以上简单指出斗门话声韵调的一些特点,从分析中还是看到与四邑权威方言台山话有不少相同之处,故此部分主要归纳斗门话与台山话的不同点,以更清晰地展现斗门话的语音特点。
声母方面:①古端母、定母的去入声在台山话中读成零声母,在斗门话中读成t。②古精知庄章组今读在台山话仍保持对立,精组读知庄组读ts、;在斗门话两组声母已合流,读ts、th、s。③台山话有主要来自古心母和生母字;斗门话无边擦音,古心、生母今主要读s。
韵母方面:①台山话的遇摄合口一等(除疑母)今读u,而斗门话见系(除疑母)读u,非见系读ou。②台山话遇摄合口三等虞韵非组字今读u,斗门话则是非敷奉母读u,微母读ou。③台山话蟹摄二、三、四等字今读基本合流,读ai,斗门话则是二等与三四等字有别,具体表现为的对立。④台山话止摄精庄组今读u,斗门话读。⑤台山话的效摄一二等基本合流,斗门话保持分立。⑥效摄二等与流摄一三等在台山话合流,斗门话基本保持对立。⑦台山话的曾开三、梗摄开口三四等韵尾为-n/-t,与山、臻摄部分字合流,斗门话仍收尾,与山、臻摄有别。⑧斗门话有系列以为主要元音的韵母,大致对应广州话的台山话没有。
六、结语
以上粗略介绍了珠海斗门话的语音特点。从总体上来看,斗门话既有四邑方言的典型语音特点,如透母擦音化、没有撮口呼、阴平与阴去合并、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具有变调等,又有其自身特色,如有系列以为主要元音的韵母,有舌尖元音等。这种语音局面的形成,应该与其特殊的历史沿革及地理位置不无关联。
[1]甘于恩.四邑方言的形态变调[C]//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27-250.
[2]邵慧君,甘于恩.广东四邑方言语音特点[J].方言,1999(2):128-135.
[3]余蔼芹.台山淡村方言研究[M].香港:香港城市大学,2005.
[4]曾建生.广东四邑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5]詹伯慧,张日昇.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对照[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6]詹伯慧,张日昇.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
[7]赵健伟,丘学强.论古明、微、泥、疑、日母字在四邑话的读音形式[C]//第二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114-119.
[8]珠海市斗门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斗门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A Survey of Phonological Features of Doumen Dialect in Zhuhai
Qiu Jinfang,Gan Yuen,Gao Ran
(Institute of Chinese Dialect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32,China)
Doumen Dialect,belonging to Siyi Dialect,is mainly spoken in Doumen area of Zhuhai.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Doumen Dialect and summarizes its phonological features.
Doumen Dialect;distribution;phonological features
H176
A
1001-7070(2016)03-0063-07
(责任编辑:彭志雄)
2016-02-28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项目“粤、闽、客诸方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13AYY001)的子项目“珠海地区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项目编号:14FZ07)。
丘金芳(1991-),女,广东茂名人,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汉语方言;甘于恩(1959-),男,福建福州人,暨南大学教授,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研究;高然(1957-),男,山东东平人,暨南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教学及汉语方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