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联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16-10-18赵新宽周文瑜陈东群
赵新宽 周文瑜 陈东群
(1.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00,;2.珠海市新能源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协会 广东 珠海 519000)
基于产业联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赵新宽1周文瑜2陈东群1
(1.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珠海 519000,;2.珠海市新能源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协会 广东珠海 519000)
《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大批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前,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较为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基于产业联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并从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过程、资源共享机制、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产业联盟;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体系
目前,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分三步走建设制造强国,实现“工业4.0”。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有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培养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有强大的职业教育作基础。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博采众长,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澳大利亚的继续与技术教育等多种职业教育模式的成果,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但必须指出,当前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职业院校专业布局过于集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对接的专业偏少。以广东省为例。按全日制在校生数排名,2014年广东省高职院校排名前20的专业在校生人数总和为32.66万,占全省所有专业在校生数的46.14%,专业布局过于集中,且缺乏物联网、机器人等相关专业。(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外部体制环境尚存在诸多问题:缺乏一个统一推进工学结合模式的管理机构、工学结合模式组织实施过程监控不严密等。(3)未建立“企业本位”或者“产业本位”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职业学院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企业未能真正进入技能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要破解职业教育困局,为“中国制造”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必须在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政府”和“行业”两个元素,形成“政校企”和“行校企”协同育人的局面。“政校企”是政府、学校、企业在职业教育立法、学校办学定位等层次进行合作,“行校企”是行业、学校、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层次进行融合。而产业联盟是联结“政校企”和“行校企”的纽带,是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真正对接的“助推器”和“反应釜”,是实现“教产对接”的有效平台。
一、产业联盟是实现“教产对接”的有效平台
产业联盟是着眼于产业发展,为追求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而成立的组织。产业联盟不是企业的简单联合,而是整合“政资产学介”五方资源的平台,是产业发展支撑要素汇聚的平台。以珠海新能源智能电网产业联盟为例,联盟吸纳了50多家大中型智能电网企业,其中不乏优特电力、珠海许继等佼佼者。还引入了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等高等院校以及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珠海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等中高职学校,为产业发展提供不同层次的人才。除此之外,联盟还包括智能电网研究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和科技金融机构。
产业联盟所具有的三个特征使得基于产业联盟构建与产业对接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可能。一是产业联盟是为解决产业共性问题而设。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缺乏,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乏是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如珠海市新能源智能电网产业联盟连续2年发布了《珠海市智能电网产业集群统计情况分析报告》,报告指出企业十分缺乏技能型人才,特别是与现代制造业相适应的紧缺性技能人才,这就促使联盟调动资源去解决这些问题。二是产业联盟是各类资源共享的平台。产业联盟不是行业协会,而是各类资源共享的平台。除了大量的企业外,还包括中、高职学校以及技能培训机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可以在产业联盟框架内分工协作,从而推进中高职衔接,推进“现代学徒制”实践。三是产业联盟是政府推动产业转型的有效形式。政府引导产业合理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能靠行政干预,而要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激发产业内在活力。产业联盟能协助政府推动政策落实,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院校大有可为。以珠海市新能源智能电网产业联盟为例。2014年珠海市政府委托珠海市新能源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制定 《珠海市智能电网产业规划(2013—2020)实施方案》,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横向课题的形式承担并完成了这一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深化了对产业发展的认识。
基于产业联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可分为三个方面:基于产业联盟的递进式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过程;基于产业联盟的全方位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机制;基于产业联盟的多维度人才培养水平评价体系。下面分而述之。
二、基于产业联盟的递进式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过程
人才培养方案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能不能反映产业真实需要,能不能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对于技能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当前,很多职业院校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加大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力度,但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学校本位”,而不是“产业本位”或者“企业本位”,往往是由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写出一个人才培养方案草案,然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后实施。专业教师由于要承担比较重的教学、科研等任务,对于产业的调研有心无力,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委员确实有很多来自于企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审议也是流于形式,这就造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严重偏离产业真实需要。二是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相似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同质化较为严重,没有错位发展、求同存异,培养人才趋同化现象严重。基于产业联盟的递进式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过程,是一个“产业本位”的自上而下的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产业联盟的递进式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过程表
从表1可以看出,基于产业联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过程共分七步走,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这一阶段的成果就是下一阶段开展工作的依据。通过产业联盟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真正把“政校企”、“行校企”办学模式落到实处:第一步能充分利用产业联盟秘书处的调研联络优势。产业联盟秘书处在组织定期调研过程中,可以把技能型人才需求信息统计出来,这比职业院校自行组织人才需求调研效果要好很多。第二步能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岗位分析及典型工作任务分解的专业性。企业填报的原始需求信息存在着不规范、重复、描述不准确等问题,应由职业院校代表对企业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出标准化的岗位需求及典型工作任务。第三步能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专业性。职业院校代表分析得出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难免跟企业真实的需求存在偏差,因此,有必要让企业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对标准化后的岗位需求信息进行再次确认,务求需求信息的准确无误。第四步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职业学校不能各自为战,要“上下一盘棋”,错位发展,无缝衔接。产业联盟技能型人才培养联席会议正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凝聚各方共识的平台,让联盟内各校分工合作完成产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第五步到第七步,充分体现了“行校企”的深度合作,体现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严谨性。
三、基于产业联盟的全方位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机制
人才培养方案只是人才培养的蓝图,要培养出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还要有实现蓝图的支撑体系。技能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资源很多,如师资、实训场地等。在产业联盟框架内,不同学校专业群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具体而言,基于产业联盟的全方位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机制主要包括四种资源平台的共享:
(一)产业联盟技能型人才实训基地群
产业联盟内很多大型企业建有员工技能培训场所,这些资源完全可以为职业院校所用。联盟可以为这些实训场所进行基地挂牌、设备情况建档,职业院校可将一些综合性实训放在这些实训基地中进行,引校入厂。聘用企业技术人员为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并按照使用时间,从学校实践场所建设经费中给予企业一定的补助,既提高了企业基地使用率,又避免了校内重复建设。此外,产业联盟也可以根据企业实践场所的具体情况,综合协调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确保中、高职顶岗实习的针对性和互补性。
(二)产业联盟实践专家库
培养技能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很重要。在现有体制机制下,单靠职业院校无法培养出适合产业转型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实践专家在企业生产一线,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示范效果,才能真正培养出“不走样”的技能型人才。当前,职业院校各专业大都通过熟人介绍等零散渠道寻找兼职教师,真正上岗的兼职教师大都是已经脱离生产一线或退休的工程师,不能完全抓住技术发展特点。通过产业联盟,可以构建一个实践专家库,使兼职教师的聘用更加系统化。产业联盟实践专家库包括各实践专家职称、技术专长、能否到校上课、到校上课时间段、在企业授课时间段、近期授课安排等信息,并根据企业和实践专家的具体情况每年动态调整二次。职业学校可以访问实践专家库,根据需要与实践专家取得联系,在协商好授课任务后变更该专家相关信息。
(三)产业联盟技能型人才实践能力项目试题库
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对于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其评价应该是“产业本位”,课程教学考核项目也应该源自生产一线。当前,职业院校普遍采用项目教学与考核,但源自生产一线的真实项目十分缺乏,导致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流于形式。产业联盟秘书处结合《产业集群技能型人才需求报告》,组织职业院校代表深入企业核心岗位调研,与企业实践专家一起确定核心课程若干考核项目,并把考核项目的详细信息按照对应课程、面向岗位等分门别类建立题库,为学校课程考核、企业选拔学生、产业联盟组织技能大赛提供依据,从而实现课程考试和评价与企业需求对接。
(四)产业联盟技能型人才就业信息平台
就业信息平台是集中发布产业联盟内所有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及产业联盟所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群毕业生的个人信息,从产业联盟内部构建从象牙塔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绿色通道。学生在学校可以便捷浏览产业集群所有企业的概况、岗位需求与要求,联盟企业也可以浏览全市所有相关专业群的毕业生情况(包括应届的和已经毕业的),如学习成绩、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等,实现“互联网+”时代下的“零距离”招聘。
四、基于产业联盟的多维度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评价体系
目前,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价基本局限在教育系统内部。教育主管部门基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和发布。但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是要为产业发展服务,专业群要对接具体的产业方向,因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应该引入更多的“产业元素”,形成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基于产业联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评价体系从就业对口率、对产业发展贡献度、可持续发展性等三个方面对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进行科学评价。
(一)就业对口率
对口率是衡量人才培养最终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口率不高,说明学不能致用;专业群毕业生人数多、就业对口率高,说明该专业群对本区域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对产业发展贡献度
对接产业发展的专业群,究竟对接效果如何,应看该专业群为所对接产业输送了多少技能型人才。我们可以分两个主要指标来看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贡献度:一是为产业集群输送的技能型人才占产业集群全部技能型人才的比重;二是为产业集群输送的高技能人才占产业集群全部高技能人才的比重。前者可以看出该专业群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适应当下产业发展的情况(“适应当前”),后者可以看出该专业群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引领未来产业升级的情况 (“引领未来”)。在此,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5年以上从业经验、具备技师以上技能等级证书的技术人员。要实现该指标的客观准确,产业联盟在进行产业集群调研分析时,对技能型人才的统计要细化,包括其获取职业资格情况、毕业院校、从业经历等。
(三)可持续发展性
技能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衡量职业教育成败的最终指标。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培养能够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评价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时应把可持续发展性作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技能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进入产业集群相关岗位后,在知识、能力、素质等三个方面取得的发展。这些发展可从学历提升、参加培训及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岗位晋升情况等多方面综合判断。
采用以上三方面为主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清楚看出专业群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可以在产业联盟内不同院校专业群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互动关系。
产业联盟是解决产业发展共性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组织,具有为产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内在动力和各种资源。基于产业联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流程、资源共享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水平评价体系,它的良好运行对于破解我国职业教育“企业缺位”的困局有重要意义。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6.
[2]赵越,邓恩远.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体制环境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 (5):98.
[3]刘功民.高职教育 “企业本位”人才培养评价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2(14):71.
[4]刘华强.以“双三元”模式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1):133.
(责任编辑:杨在良)
Research on the Skilled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of Based on Industry Alliance
ZHAO Xin-kuan1,ZHOU Wen-yu2,CHEN Dong-qun1
(1.ZhuhaiCity Polytechnic,ZhuhaiGuangdong 519000,China;2.ZhuhaiNew Energy&Smart Grid Industry Alliance Association,Zhuhai Guangdong 519000,China)
It is proposed in"MADE IN CHINA 2025"plan that a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s to be build.To achieve this goal,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are needed to meet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In present China,the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cannot meet the industrial demand.To solve this problem,this paper presents a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industry alliance,and expounds it from three aspects,which are the process of making personnel cultivating program,the mechanism of resource sharing,and the training evaluation system.
industry alliance,skilled talents,talent training program,evaluation system
G710
A
1672-5727(2016)02-0005-04
赵新宽(1982—),男,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产业联盟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DJY-2014-B-b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