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方法与学科发展的多视角分析
2016-10-18王文惠焦建利
王文惠,焦建利
(1.昌吉学院,新疆昌吉831100;2.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
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方法与学科发展的多视角分析
王文惠1,焦建利2
(1.昌吉学院,新疆昌吉831100;2.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
本文从学科历史研究对于推进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及学科自身发展的意义入手,分析了教育技术史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和对比几种主要的科学史研究方法的特点,结合教育技术学科特点分别分析了历史事件、范式和学术人物思想研究等三种方法在教育技术史研究中的意义并提出了如何综合应用这些方法的思路,初步梳理出综合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发展脉络。
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发展脉络
一、引言
对历史的研究通常能帮助我们寻找规律以更好地预知未来,科学研究同样如此,要把握任何学科的未来,最好途径就是先了解其历史。因此学科历史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术方法。从某种意义来说,对学科历史研究和反思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这种反思的深度广度,对该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科史研究服务于该学科的需要,通常关注本学科领域里主要理论问题的来源、解决情况以及解决方法等。通过研究学科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梳理出学科发展的清晰脉络,确保该学科的理论体系的自主性和基本价值,是所有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教育技术学这一年轻学科来说同样如此。通过对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发展历史中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重要思想体系产生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分析领会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演变过程。这种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分析角度对我们梳理教育技术学科,寻找学科自身发展演变规律,准确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科学史主要研究方法对比分析
目前,科学史的研究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以科学史学科创始人萨顿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编年史方法,以柯瓦雷为代表的思想史编史方法以及以默顿和贝尔纳为代表的社会学方法。
以科学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乔治·萨顿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观认为科学是实证知识,而科学史则是实证知识的积累史,其研究方法通常采用以大事年表的方法记录历史上出现的所有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由法国科学史家柯瓦雷开创的思想史编史家们则认为:科学本质上是观念,科学观念的发展是内在的和自主的,科学史是观念内在更替的思想史。与编年史研究方法相比,思想史研究方法既能从某个特定学术领域中寻找和选择能够代表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性科学事实和关键技术,又能深入分析这些科学事实和技术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演变规律,在科学研究的系统性上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以默顿和贝尔纳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史家们则认为: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因而科学史可以而且应该写成科学与其它社会文化因素的互动史。科学社会史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其主张在研究科学发展的同时结合对应时代的社会背景。
实证主义编年史研究有助于人们快速而清晰地了解某一科学领域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和主要脉络,但对重大科学事件背后隐藏的科学演变规律却未作过多探究。科学思想史和科学社会史的研究者们在对科学人物、科学事件和科学成果进行记录和总结的同时,还试图通过历史解释的方式来寻找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发展规律。在学科史研究过程中,如果想找出蕴含于其中的历史规律,最好的方法是对上述几种方法取长补短,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加以综合运用,我们在进行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的历史研究时同样需要如此。
三、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充分借鉴了科学史的主要研究方法后,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者们最终形成了关键事件编年史研究、范式研究和学术人物思想研究等三种不同方法,由此也分别形成了不同视角下的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发展史。
1.教育技术学的编年史研究
与其他科学编年史相同,教育技术编年史研究也是对教育技术领域曾经发生的各类事件进行整理,通过分析其对本领域的影响程度来进行选择,最终形成不同时间点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技术重大事件列表。
目前已有很多各具特点的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大事年表,如美国佐治亚大学Julie Moore主讲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中,学生Saeid Roushanzamir和 Emily Giles创建并维护了一个教育技术学大事年表(表1),该表的时间段基本上是从1920年代前后一直到2000年前后。针对每个时段里的重要事件都有较详细的说明和分析,其中列出每个年代出现的重要理论,如20世纪50年代的行为主义理论,20世纪60年代的系统方法,20世纪70年代行为主义理论开始向认知主义理论转化,20世纪8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普及所带来的对教学设计的巨大影响以及绩效技术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等。从这个大事年表中,我们可以通过那些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来把握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
表1 教育技术学研究主题的历史演变线索
2.教育技术学的范式研究
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首次提出了范式的概念,为当代科学思想研究建立了一个重要讨论基础。范式实际上就是在某个科学领域内,研究者们遵循的相关标准理论、思想观念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的总和,也就是研究者们对于特定对象所使用的各种研究工具和方法构成的体系。
在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以库恩范式理论为指导来解读和诠释教育技术学发展历史成为一种重要思路。不少学者根据自己的思考,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技术范式体系,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范式体系如赛特勒的教学技术四范式理论,即:媒体范式、传播与系统范式、行为科学范式、认知科学范式,蒂莫西·克诗曼提出的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范式、智能导师系统(ITS)范式、(Logo-as-Latin)范式以及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CSCL)范式等。运用科学范式理论研究教育技术学既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因为范式理论所倡导的多元化既能有助于从不同研究角度推进教育技术学发展,也可能影响教育技术学统一规范的理论体系的形成。
3.教育技术学的学术人物思想研究
学科基础理论的最终形成通常可以看作该学术领域大师们的理论思想与实践研究的积累和沉淀。运用思想史研究方法,研读和分析教育技术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学术论著及其包含的观念和思想,既能从中梳理出引导学科发展方向的线索,研究成果最终也可以构成学科基础理论体系的基石。
虽然教育技术学的历史比较短暂,但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本学科和相关领域内无数学识卓越的大师通过智慧和努力,为学科的诞生与发展壮大提供了宝贵的思想。例如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给出了很多教育基本理论的界定,成为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石。心理学家桑代克、斯金纳将行为反射理论应用于教育心理学;此外,皮亚杰的认知理论,香农的信息理论和拉斯韦尔、施拉姆对信息传播模式的定义对教育传播学后续发展的影响。皮亚杰、布鲁纳、维果斯基、格拉斯菲尔德等人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等。这些例子都说明不同历史阶段代表性人物的学术思想对教育技术学科的巨大推动作用。
对教育技术学界重要人物的学术思想史进行追溯与解读,系统介绍、分析研究和评价大师们的学术思想,是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以及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理清教育技术重要理论的发展及沿革规律。
四、不同视角结合的教育技术学发展线索
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的上述三种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例如仅关注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事件,往往容易迷失于其中,难以从中发现规律。同样,如果脱离历史事件进行范式研究或是学术人物思想研究同样无法真正把握教育技术学的历史脉络,我们必须融汇和综合运用各种历史研究方法,结合教育技术历史研究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分别通过关键事件年表、研究主题和范式的演变以及主要学术人物思想演变的过程梳理出多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历史发展脉络。
1.理论与技术视角下教育技术学历史发展演化线索
各种理论与技术随时间逐渐引入教育,使得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主题与研究对象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如果以各类技术发展对教育技术学及其研究主题的影响作为分析线索,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演进线索,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与技术视角下教育技术学的主要演进脉络
针对上述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技术及研究主题的历史演变,可以借鉴塞特勒范式概念来解读和综合研究其发展线索,可以综合应用媒体范式和传播与系统范式来研究直观教学到视听传播这条线索,综合应用行为主义范式和认知科学范式来研究个别化学习演化这条线索,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理论基础与技术进步影响下的教育技术学演进规律。
2.基础理论与学术思想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发展线索
教育技术学发展历程的关键阶段,往往都是随着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理论的发展,对本学科重要学术人物产生了较大影响,令其深入思考后提出带有突破性的观点和理论而推动的。如美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过程中,以戴尔、芬恩为代表的早期媒体派教学专家的研究工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传播学的影响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发起的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运动带来的从媒体研究向整体教学过程研究的发展,使系统科学研究方法逐渐开始成为教育技术学科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此后学习心理学发展推动学习科学逐渐成为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使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开发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主战场。相关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不断开拓着教育技术学研究视野,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不同学术人物之间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沟通交流与融合贯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科理论体系的不断充实和完善。
五、多视角结合的教育技术学历史发展脉络
结合上面所说的教育技术历史关键事件、研究范式的演变以及学术人物思想的碰撞与交互过程,我们可以尝试着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梳理出一条清晰而易于理解的教育技术学发展脉络。例如,可以应用赛特勒四范式结合历史事件、理论发展及代表学术人物思想影响来梳理出20世纪30年代至目前的教育技术学发展脉络和演进关系。
图2 教育技术学发展历史多视角分析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在教育技术的演变过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关键事件,能够带来教育技术研究视野和角度的变化,对于相应时期的学术人物的学术观念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由此推动其学术思想的变化和丰富完善,这种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构成了推动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全部动力。
六、结语
教育技术学作为真正意义的学科的出现和发展实际上都与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出现和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承,而教育技术的发展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教育实践的需求相结合的产物。不同阶段的教育技术发展都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从不同角度的教育技术学发展史中,都能明显的看出这一点。
在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在不断发展开拓,从主要注重视觉媒体及其教育应用,到视听媒体、再到视听传播、教育制度,从只关注学校教育本身到关注学校以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隐性因素,从注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到注重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等,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在不断向纵横方向深入发展,这种研究的深入也在不断推动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自身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单一视角和单一研究方法所带来的局限性,有助于梳理出更加清晰、完整和易于理解的教育技术学发展脉络。在研究中应坚持历史与逻辑的同一原则,既注重对事实的叙述,也注重对事实背后影响因素的逻辑分析,应将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过程置身于科学、技术以及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间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要结合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来做研究和分析。
作为比较年轻的学科,现代教育技术诞生和发展还不到一百年,在基础理论建设上还很不成熟。对于这样发展迅速的新兴交叉学科,对其历史和理论的总结、研究和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为解决学科高速发展同时带来的一系列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所有教育技术理论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冷静总结学科发展历史,寻找客观规律,分析和预测变化趋势,探寻保证本学科可持续性发展的正确道路!
[1]焦建利.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10).
[2]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
[3]刘美凤.解析美国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J].比较教育研究,2004.(8).
[4]焦建利.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研究引论[J].现代教育技术,2009.(1).
[5]蔡建东.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探索的历史足迹与时代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09.(4).
[6]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历史发展的重新解读[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
(编辑:郭桂真)
G434
A
1673-8454(2016)04-0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