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下大学生专利意识的培养

2016-10-18王吟张晓东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育创新

王吟+张晓东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专利意识现状,详细阐述了培养大学生专利意识的必要性以及高等院校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强化大学生专利意识,促使专利申请常态化从而更好维护大学生的知识产权。

关键词:教育创新;大学生专利意识培养;教学维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8C-0085-02

目前,国内高校大都通过开放创新实验室、并同步开设课外科技创新研讨课题,采取实践教学跟进的方式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普及创新教育。可是学生在专注于开拓思维,走出条框束缚,增强自我实践与创新能力时,忽略了知识产权。专利意识十分淡薄,导致学生创新创业存在极大的权利隐患,使学校不得不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树立知识产权的保护概念,提供给学生正确的维权方式和便捷的申请渠道,是推动大学生不断创新、致力科学研究发展,取得应有荣誉和报酬的有效途径, 也是创新社会中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迫切要求。

一、 当前大学生专利意识的现状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和创新经济时代,是以智慧、科技为发展标志的黄金纪元。在知识经济潮流的引导下,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不约而同集中体现在科技水平的竞争,科技水平的竞争实质是国家知识创新,经济改革的竞争。专利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影响国家发展潜能,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基石, 也是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培养并着手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出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展现潜能的空间和舞台,已是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

这个时代需要创新意识,但由于中国教育体系长期强调知识的吸收理解,承接先辈的精神财富,忽略了知识应用、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匮乏致使大多数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的概念一窍不通,不了解专利申请流程,更不知道专利受理机构和侵权诉讼机构,一旦出了问题,非但无法运用专利权保护自身利益,反而会让窃取果实的人钻了空子。

同时,长久以来的学习背景使大多数大学生没有专利申请的机会,“专利”这个词与自己关系不大。只有少数学生会着手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为社会生产力,在实践中创造价值。但能够成功申请专利的不足2%。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大学生缺少知识产权知识,致使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准备资料,进行数据采集、提取,提高专利的通过率。另外,许多大学生参与创新科研活动目的在于获得荣誉、物质奖励,并为自己未来的简历添砖加瓦。所做的研究只有短期内容,缺乏长远规划,自然不愿在申请专利上倾注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二、 大学生专利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自1985年4月我国专利制度出台后,专利意识正式引入中国,促进了国民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伴随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民经济复苏,专利制度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对于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输送国家建设栋梁任务的高等院校理当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强化大学生专利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专利体系构建为提升大学生科研能力带来了便利

专利中的文献部分作为某一领域里自成体系的完整信息情报,完整的专利文献可以作为新的科技工作或者发明创造的向导,协助开发新产品或是引出一种全新的理论。国外科研单位或企业科技研究,对于自己掌握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论大小,从最开始的尝试到以后的每一步调试改进,都有严密的专利体系加以保护。大学生们如果多阅读些相关专业领域内的已有专利文献,不仅有助于开阔视野,解放思维,精确地选定研究题材,还能避免重复,防止做无用功,让我们能站在先辈的肩膀上眺望。在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也需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发明创造积极性。由于目前对于科研成果的窃取现象非常严重,发明创造的热情受到打击,而专利恰好能够保护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

(二)具备足够的专利意识也是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在大学期间打好专利理论基础,了解并熟悉专利申请流程,明确因专利而产生纠纷后,双方责任风险承担。树立学生良好的科研态度。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也绝不侵犯他人的知识财富。通过学习专利法能让同学分清是非美丑,树立良好的科技道德,培养健全的品格。

(三)专利意识的培养能够促进大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并能增加就业机会

企业大都在科技方面更注重对新产品研发的投资,保证企业行业竞争力,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可持续盈利。与此同时更多专利产品的推出有助于维持企业品牌创新形象,保持企业活力。为了适应企业这一发展要求,其招聘的员工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代高校培养出的学生,由于受到教育体制的约束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了。具备专利意识的大学生或者已经有专利的大学生勇于创新和具有开拓精神,更受企业的青睐。此外,大学生具备较强的专利意识还可以为大学生创业奠定基础。一般来说 ,一个人如果在学生阶段具有发明创造成果,不管是否能够最终投入市场、进入社会体现其价值,都将预示着他今后会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创业前景。在如今的知识经济社会体制下,专利权并不单纯是一种法律规定的权利,更是一种商业乃至国家竞争的利器,是增强拥有者技术实力、竞争能力,提升地位和话语权的重要筹码。专利作为一种无形的财产,一直不被国人重视,但其能成为创业原始资本积累甚至是创业项目灵感的源泉。

因此,为我国尚不成熟的专利制度的长远发展,理工科高等院校有必要把大学生专利意识培养列为大学生科研能力考核评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三、 通过创新教育加强大学生专利意识

(一)优化专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首先校方要在开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加大专利知识宣传和教育力度。具体可以通过制作校园展板作知识普及,组织专利权知识竞赛,形成良好氛围,让学生充分了解专利价值,强化大学生法制观念,提高专利保护意识,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方式、手段优化

要使专利知识在大学生中普及,必须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专业实验以及实习教学,探索多层次、多维度的大学生专利意识教学培养模式。同时课内引导学生掌握专利文献检索与利用方法,真正发挥专利文献在协助大学生实现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及时申请、保护及获取多边信息上的辅助作用。此外,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专利事务实践,聘请专利事务所专家来校讲学,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知识指导。并就典型案例做出详解,提供向专家咨询、提问的机会,大大提升大学生专利申请成功率。

四、结语

本文旨在通过加强大学生知识产权的认识与学习、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注重大学生专利意识的培养,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大学生专利意识教学培养模式,探索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和专利意识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和层次。

由“上海理工大学‘精品本科系列研究项目”专项资助

参考文献:

[1]廖旭升.创新型国家视角下高职学生专利意识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3,(8).

[2]张勇,刘水长,明兴祖,邱显焱.大学生培养导师制提升专利发明能力研究与实践[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5,(12).

[3]高永军,冷树伟.论大学生专利意识教育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3,(4).

[4]张懿,魏海峰.面向行业特色的大学生专利创新能力发展路径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8).

[5]刘慧刚.在校大学生专利申请主要障碍及对策[J].学园,2015,(12).

[6]刘雪晶,高彦君,黄春霞.谈创新教育中大学生专利意识的培养[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

猜你喜欢

教育创新
浅谈教育创新在数学课堂的实施
职业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信息技术支撑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知识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生价值观教育创新探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微课特点、设计制作以及发展趋势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