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的收获
2016-10-18李月红
李月红
一天午餐后,幼儿走进图书角进行自主阅读,这是我们《幼儿早期阅读兴趣与习惯培养方法的研究》课题实验班每天都要开展的活动。由于活动室较小,幼儿在阅读区领取书籍后在走廊上阅读,有的自个儿津津有味地埋头品读,有的围坐在一起边看边讨论,看着大家都在认真地读书,笔者也找来一本书坐在教室门边读了起来。
没过一会,从走廊一头传来了一连串兴奋、高亢的声音:“卖书啦!卖书啦!”闻声寻去,只见王灿左手抱着一叠故事书,右手扬起一本《黑猫警长》,在走廊上边走边吆喝。在他的带动之下,汤玉、夏楚筑等几个活跃分子马上加入到了“卖书”的队伍中。随着队伍的壮大,狭小的走廊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他们的活动范围逐步从走廊扩大到教室中。这样一来,教室里外都充满了孩子们兴奋的吆喝声,他们似乎沉浸在这种叫卖的新奇与兴奋之中,很是开心。(没想到预设的饭后阅读活动成为了一个幼儿发起、全班幼儿参与的叫卖活动。笔者深知,幼儿自发的活动往往能充分地反映出他们的兴趣点,但这一“卖书”事件是有价值的兴趣还是他们的“三分钟热情”呢?笔者决定先不着急做判断,更不主动干预他们活动的进行,而是倚在门口静悄悄地观察。)
不管孩子们多么不情愿,午睡时间还是如期而至。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将书放回图书角,一边磨磨蹭蹭地放书还一边悄悄地打探消息:“你卖的什么书?我卖的是……”就连厕所也成为他们谈论“卖书”事件的最佳阵地。本来以为午睡能使他们“卖书”的事件平息下来,谁知道一起床,他们马上又争抢着卖起书来,往日里画画、看书、下棋、走迷宫等活动全被卖书活动所取代。
笔者一走进教室,马上就被包围起来了,因为笔者是唯一一个手中没有书的人,于是成为了他们所有人的“竞争目标”。他们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推销:“李老师,我的书好看,买我的!”“我的是新书,买我的!”笔者假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咦,你们在干什么呀?”“卖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笔者顺势问到他们在哪里看到卖书的人,他们有的说在书店里,有的说在路边,有的说在超市……大家争抢着说,生怕自己的答案被别人抢先一步。笔者进一步引导,问孩子们最喜欢的书是什么,答案各不相同,但这些书在我们的图书角都有。
“好!那我来当老板,你们当顾客!”于是一场热闹、快乐的买书活动又开始了,与之前不同的是我们的角色位置发生了变化,这变化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和快乐。(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活动不会长时间停留在一种状态下,但由于有粗浅的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对这种有不同角色任务的活动显得特别投入,并且在模拟情景中唤起了他们对另外一个角色——“买书人”的扮演兴趣。看着幼儿们呈现出对买、卖书活动浓厚的兴趣,作为支持者,笔者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更充裕的时间来满足他们对成人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笔者决定给孩子们开一间属于他们自己的书店。
经过实地考察后,我们的书店进入基础建设阶段。经过一番讨论和“折腾”之后,我们终于用桌子在教室后的木地板上围了一块地方作为书店的场地,在入场口摆放了一张椅子和一张桌子作为收银台,使空间分成里外两部分,然后投放了一些常见的书、纸和数字卡片等。“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起一个合适的名字,挂上招牌就可以开张了。一说到这个书店的名字,孩子们的建议可多了:好宝宝书店、小不点书店、好朋友书店、实小幼儿园书店、太阳书店、咿呀书吧……最终“咿呀书吧”以最高票数成为我们书店的金字招牌。笔者还没来得及和他们商讨玩法,就有部分幼儿迫不及待地玩起来了。
“机灵鬼”王灿和夏楚筑都想当老板,可只有一个柜台,于是发生了争执。围观的幼儿嚷了起来:“只能有一个人”。“那当然是我来当老板喽!”王灿自信满满地说。“对对,王灿当老板!”王灿的拉拉队在一旁帮起腔来。“谁说的!老板当然是我呀!你们说是不是啊?”一贯自傲的夏楚筑可不服气了,马上也拉起了选票。于是,小小的柜台前像炸开了锅似的,左一句,右两句,双方互不相让,就这样僵持着……没办法,笔者只好当个“和事佬”来调解此事,用举手表决的方式来决定谁当老板。可能是因为王灿是班长,人气比较旺的原因,最终以票数过半当选。于是夏楚筑心不甘情不愿地退让了出来,王灿则开始兴奋地吆喝别人来买他的书。
买书的人多了起来,将柜台、书架围得水泄不通,秩序发生了混乱。汤典玉班长站在旁边显得很着急:“不要挤!排队!”可是没有人愿意听她的指挥。场面更加乱了,甚至有“顾客”不付钱就拿走了书,只见“泼辣”的汤典玉箭一样地冲了进去,直接拦住了那位不自觉的“顾客”。笔者站在一旁观察,觉得此时该介入孩子们的活动之中。于是把汤典玉和夏楚筑叫过来,让他们组织几个管理员到书店里面和外面维护秩序。刚才退让老板之位的夏楚筑可来劲了。他安排两个小朋友帮忙排队结帐,还叫来几个管理员来当店员维持书店内的秩序。在他们的努力之下,队伍终于排起了,书店里开始显现出一幅井然有序的景象。(书店里的幼儿之间出现问题后,无论是老板之位的竞争,还是书店秩序的混乱,他们都没有求助于老师,而是竭尽所能运用自己在生活中所见过的、所用过的方法,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可见,他们已经有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此时教师的放手成为推动幼儿能力快速成长的有效动力。作为教师,要当好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在恰当的时候进行有效介入。)
看到书店的生意很好,开始有“小贩小摊”来抢生意了,可一个书店里只能容纳很少的几个人,怎么办呢?问题抛出后,有的孩子说可以设路边摊,有的说可以设小报亭……于是,流动的“小摊”出现了。有的在地上铺上报纸,把书放在上面就吆喝起来;有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几本书,也开始也做起了生意;甚至有几个幼儿重操“旧业”,开设了边走边吆喝的“走街串巷”式流动摊。拥挤的书店马上不拥挤了,他们的活动范围也由半个教室扩张到整个教室,再到走廊,然后到整个楼层。与之前所不同的是:现在他们有书店、书亭、书摊还有那最“古老”的流动摊。(有了前期活动经验的积累,幼儿的自主性发挥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空间扩大后,增加了他们交往的机会,为更多的幼儿参与活动提供了条件。)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要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教师只有充分地预设,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锤炼自己,才能从容地面对生成。一次“咿呀书吧”活动,让笔者深深体会到生成活动的精彩,正所谓“水到渠成”。教师只有在活动中机智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为幼儿创设充满关爱、宽松、尊重和支持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充分地、毫无遮掩地展现其个性行为,才会让生成与预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闪亮的星星!
(作者单位:武穴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责任编辑 周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