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卖书”
2022-04-13李云
作文·小学低年级 2022年3期
李云
英雄不问出身,英才也不问出身。南朝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是在寺庙里长大的,但他的眼光不在寺庙,而是在高邈的文学理论方面。
刘勰呕心沥血,写出了《文心雕龙》,却无人慧眼识珠。当时社会实行举荐制度,而举荐的权力又大多落在贵族豪门之手,像他这样在寺庙里长大的读书人便被排斥在文坛之外。刘勰只能另寻他法。
一天,文坛领袖、吏部尚书兼右仆射沈约从朝中回府,一路上前呼后拥。回到府门前时,他被一群人挡住了去路。人群里有人在大声叫卖:“天下珍本加孤本,价值连城,快来买呀!”
这叫卖也许勾不动其他人的魂,但对于嗜书如命的沈约来说,一勾一个准。他立刻差人把书商唤来,问他卖的究竟是何书。信步来到他跟前儿的不像是商人,而是一位三十多岁的读书人。
读书人手捧书稿,朗声向沈约说道:“学生不是书贩,只因偶有所得 ,写了一本《文心雕龙》,无法呈给大人,才出此下策,请大人拨冗过目。”
原来如此,沈约心里一沉。但书名倒也独辟蹊径,他打开了文稿。
這一翻阅,沈约立即发现刘勰是个人才,像捡到一个大宝贝似的把他带进府中,要跟他谈论这部佳作。
沈约这道门打开了。很快,《文心雕龙》就在南朝广为传播。最终,该书与刘知几的《史通》、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并称“文史批评三大名著”,奠定了刘勰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