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高专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施

2016-10-18朴月花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物教学

朴月花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以生命体为研究对象的课程,是实施和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资源。本文就如何在师范高专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师范高专;生物教学;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8C-0033-02

生命教育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生命教育,端正学生对生命的认知,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思考生命个体的意义所在,并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个体差异,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生命教育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举措。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师范高专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唤醒生命意识,引入生命教育

生命意识是学生在感知、体验生命的基础上,对于生命的一种认识和看法,是实施生命教育的起点,生命唤醒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命教育的成效。因此,做好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命来之不易

唤醒学生对于生命来之不易的认识,可以从认识生命产生的过程及其成长的艰难历程入手。对于生命产生的艰难,可以结合达尔文生命进化的观点,向学生阐述生命产生的奇迹。人类生命的出现,是经过上百万年漫长岁月的演变。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产生,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一个受精卵是由参与受精的4亿多个精子中的一个与卵细胞结合而形成。生命成长历程更为艰难,每一个成熟的生命个体,都需要经过残酷生存竞争的考验,成长过程中伴随着诸多风险和不测。应引入生物进化的漫长历史及生存竞争残酷的现实,唤醒学生生命来之不易的认识,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的认知。

(二)尊重生命个体差异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个体差异的客观性,让其尊重生命个体间的差异,并结合自身生命个体特征,实现生命价值。首当其冲的是让学生了解生命个体差异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在学习相关课程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比如,学习《基因表达》时,结合基因序列差异,向学生解释生命个体在外貌、性格上的差异和不同。在具备不同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生活经历、生存条件等,导致了生命个体在智力、情感和性格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品质和特征。

二、挖掘教材资源,实施生命教育

教材是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是承载大量生命教育资源的宝贵资源。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书本教材,为生命教育提供扎实的理论保障。比如,可以结合教材中阐述的生命起源及进化,向学生系统讲述: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复杂的化学过程中,历经四个阶段演变形成的。其中还发生了几次生物大灭绝的现象,任何一个微小的条件变化,对生命的产生和发展都存在不容忽视的影响。目前生命迹象只存在于地球上,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出现都可以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生命存在是令人敬畏的,要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积极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创设良好情境,引导学生欣赏生命

生命的产生是一个奇迹,生命令人可畏,但更是美好的。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美丽、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探索生命存在的美妙。比如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可以引导学生去领略生命“破土而出”的喜悦,感受旺盛的生命力。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引导学生欣赏生物生动的姿态和神韵,不仅可以带给学生生命旺盛生长的震撼,还能够启发学生体验生命的美与真,燃起生命奋斗之火。

四、引入生命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生命价值的实现

生命与环境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生命是环境的产物,而生命在进化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生活于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与生存环境相适应。比如说空中的鸟类,为了适应飞行生活,生命特征进化为身体呈纺锤形,骨骼中空,有发达的胸肌和两个翅膀。鸵鸟作为鸟类,翅膀由于退化,不能飞翔,为了适应自然,双腿长而雄壮。不同鸟类的生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出现了差异,可以说生物存在具有适应性。通过引入生物为生存而适应环境做出改变的事实,有利于启发学生提高适应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和改变,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巧用生物间关系,教育学生尊重生命

巧用生物间的关系,如生物群体生活及相互协作关系,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鼓励学生关心别人、真诚待人,收获友谊,实现生命的永恒。比如说,草原上的狮子在进攻斑马时,为了提高捕食的成功率,一般会采用全体成员出动、相互合作的方式,而斑马为了抵御进攻,延续种族,会将母斑马和小斑马围在中间。运用这样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生物个体群居生活的了解,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主动融入班级生活、群体生活,关心他人、热爱集体,树立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生命和谐

新西兰人戈登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达到三个和谐。”生命和谐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生物教学的最高境界。多媒体教学设备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多媒体集声音、图片和影视于一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优势,能够多角度刺激学生感官,加深对所授知识的理解。因此,实施生命教育,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艺术,实现生命和谐。如向学生播放大自然的景观,展示原始森林的生命状况,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圈是一个高低错落、动静有致的生命共同体,生物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依存,同生共长。人类作为生命共同体的主动者,如果不尊重其他物种,无视生命个体间的联系,过度开发、乱砍滥伐,破坏其他生命,造成生物共同体的崩溃,将贻害无穷。

七、结合生物学活动,实践生命教育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生物教学只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那么无论如何生动、有趣,都不可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物学活动,实践生命教育。例如,组织学生观看女性剖腹产的全程录像,感受人类出生的真实场面,特别是母亲分娩时的痛苦,带给学生视听上的震撼,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珍爱生命,坚强生活。还可把握节日活动,开展生命教育。如: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可抓住契机,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12月29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可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欣赏生物多样性的美妙等,激发学生关爱生物、尊重生命的情感。

师范高专生物教师肩负着生命教育的重任,要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在生物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华国.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创新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6).

[2]马彩虹.高职生物实验课对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4,(24)

[3]王克明.生命教育,生物教学永远的主旋律[J].生物技术世界,2016,(4).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生物教学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