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研究
2016-10-18黄倩王冬冬
黄倩+王冬冬
摘 要:如今是计算机、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天下,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电子商务、商业服务、政府和公共卫生等很多领域都离不开大数据。大数据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同时大数据时代也为高校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结合大数据的类型和特征,思考如何将大数据与高校学生工作结合起来,以期有效指导学生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8C-0019-01
如今大数据成为一种流行的元素,它的出现给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具有不容小觑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大数据深入各个领域,为各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大数据改善了人们的思维,能够帮助人类获得强大的认知,能够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创新教育管理方法。大数据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
一、 大数据相关概念
大数据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大数据从数据体量大的角度来看就是说大规模传统的软件不能进行存储和分析的数据集合。而在2012年,罗伯特·福莱说明了在巨大的数据中寻觅到可用的数据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使数据查询变得更加困难。在2013年维克托·迈尔等人提出了大数据是一种以前没有的方式,对繁多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具有强大价值的信息。大数据主要包含三种数据:科研数据、网络数据、感知数据,具有四大特点:首先是规模性,大数据存在的方式是全体的数据不是随机的样本。其次就是多样性。因为各种仪器和智能设备的应用加上社交网络的普及,数据不断涌现,而且数据的类型变得更多。第三,较快的处理速度。我们可以迅速地获得大数据显示的信息,我们可以在线上很快地收集到信息并且做出预测。第四就是价值性,对于大数据来说,它的整体显示出巨大的价值,被人们广泛应用。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路径
在如今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大数据。在高校更能体现大数据的重要性。比如学生们使用的一卡通和网络交流平台,都会产生大量的数字、文字、视频等信息。如此的大数据能够使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动态清晰展示出来,有助于高校的教学。
(一)建立大数据意识,使数据成为宝贵的资源
截止到2015年6月,中国网民已经超过6.68亿,互联网已经普及。而手机网民为5.94亿,这个数目还会增长。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并且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浏览网页情况判断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学校可以以此为基础准备活动和教学。通过一卡通的消费记录找出贫困的学生,进而对其进行帮扶。还可以通过对学校图书的信息搜集,断定学生们的爱好和兴趣,可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书籍。同时,还要增强大数据的意识,使大数据成为学生们解决和分析问题的重要依据,使大数据能够在高校中拥有更大的应用范围,使大数据能帮助学生和高校教育,成为高校有效教学的重要工具。学生们通过利用大数据提升学习成绩,改变学习状态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以为高等教育带来更多的帮助。
(二)使大学生的一切行为得到分析,形成全方位的思想行为预警机制
大数据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是大数据的主要功能,可以对未来进行预测。我们可以通过对网络学堂、QQ以及微信朋友圈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学生们在特定的时间的思想行为动态,对学生们的思想行为起到预警作用,进而使传统管理得到改善。因为学生们会使用QQ和微信,所以我们要利用大数据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大学生需要大数据对其学习和生活方式进行探索,及时形成预警机制,匡正大学生的行为,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及时得到把控,使大学生摆正心态,能够更好地塑造自己,为自己打造更加明媚的未来。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学校有必要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跟踪和分析,使大学生的行为得到调整,做到未雨绸缪,使大学生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三)运用大数据技术,使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得到精准的实现
每一年的高校毕业生规模都很大,会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所以如何开展就业指导,满足学生们个性化的就业需求,使学校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得到平衡成为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大数据可以为高校提供足够的帮助,能够使高校的宏观群体逐渐走向微观的个体,使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数据得到展现,实现了个性化的真正运用。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求职的意向,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分析和研究,使每一位学生的数据信息得以呈现,然后将招聘单位的信息与每一位学生的信息相匹配,进而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就业指导,为大学生们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为了适应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有必要对大数据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给出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路径,使大学生的一切行为得到分析和研究,对大学生的就业给予足够的指导。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是具有很大意义的,通过大数据最终实现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就业。
参考文献:
[1]郭少科.大数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陆寒.大数据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