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课堂倾听缺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10-18李宝菊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李宝菊

摘 要:教师课堂倾听贯穿课堂教学过程始终,它是师生有效交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但中小学教师课堂倾听缺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本文将其概括为:教师自身因素、学生因素以及班级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并据此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课堂倾听;倾听缺失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8C-0016-0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给予学生课堂表达交流的机会是其重要体现。教师作为学生的倾听者,对学生的倾听是理解学生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倾听能力,以便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产生。

一、教师课堂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是口头语言转化为头脑中意义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倾听是师生有效交往的基础。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课堂倾听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重要途径。斯特罗瑟的研究表明:在课堂交往的总时间中,倾听的时间占45%,30%的时间在讲,16%的时间用来读,剩余9%的时间用来写。美国一项关于“卓越教师”的调查研究将倾听视为卓越教师的重要品质。由此可见,教师课堂倾听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常表现出不健全倾听、虚假的倾听、错听等现象。导致教师课堂倾听失聪的原因中,除教师自身因素外,学生作为教师倾听的对象,其状态必定影响教师课堂倾听。同时,班级环境也是影响教师课堂倾听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师自身因素

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新课改以来,国家积极倡导素质教育,改革应试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思想依旧根深蒂固,社会各界依然以学生的成绩衡量评价学生,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成果的标准。教师迫于压力,以“满堂灌”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权威,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有张着耳朵听并没有开口表达的机会。更谈不上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正是“教师中心”这种观念造成了教师课堂倾听的缺失。

2.教师教学技能不扎实。教师教学技能的熟练程度是直接影响教师课堂倾听的重要因素。教师教学技能包括诸多方面,如教师的课堂管理、讲解、提问等。如教师不能熟练掌握教学技能,课堂上只顾教学内容的讲授,完成教学任务,却无暇倾听学生的言语表达。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注意力发展不完善,教师经常将部分时间用于管理学生课堂纪律,造成教师缺乏足够时间倾听学生。同时在师范教育中,并没有将倾听技能作为准教师必备技能进行系统训练,造成准教师缺乏倾听的习惯与技巧,进而使准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课堂倾听技能缺失。

3.教师责任感缺乏。责任感是影响一个人行为举止、关系到一个人能否高质量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对部分教师而言,责任感不强,仅仅将教学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视为唯一任务,忽视学生表达交流的权利。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只将倾听视为得到学生回答的途径,而不是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式,从而失去课堂倾听的意义。尤其是面对学困生,教师对他们存在偏见,缺乏对他们的关注,甚至直接剥夺他们表达交流的机会,造成教师课堂倾听缺乏全面性。

(二)学生因素

倾听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倾听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身心健康状态都是影响教师有效倾听的重要因素。学生课堂中因为饥饿、口渴、不舒服或被其他个人事务干扰,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上课不专心,不能有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行为,进而影响教师课堂倾听。

1.学生的语言表述不明确。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是直接影响教师课堂倾听的重要因素。部分学生在表述过程中,由于语义不清楚,教师对学生的倾听存在误解或错解的现象,甚至由于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不深入或不耐心倾听学生的真实思想,只是浮于表面回答,这既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又不利于教师课堂倾听习惯的养成。

2.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不佳。学生的健康状态是影响教师课堂倾听效果的重要因素,如身体不适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同时情绪也是影响一个人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学生情绪消极,注意力就会被困扰,阻碍课堂参与,对不能获取教师传达的有效信息,对于教师提供的信息无法及时有效思考并作出回应。

(三)环境因素

教师课堂倾听发生在课堂,因而课堂环境是影响教师倾听的重要因素。人格冲突、性格差异、师生之间的代沟、年龄与性别以及文化差异是影响师生之间沟通交流与用心聆听的障碍。师生关系是首要因素,其次是班级规模、群体之间的差异性。

1.师生关系缺乏和谐性。倾听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因而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师课堂倾听的积极性。不和谐的师生关系致使部分学生面临上课不敢发言或故意捣乱,导致教师课堂倾听的缺失。譬如,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教师的某句话或某个行为无意中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学生在课堂中作出故意“气老师”的行为,影响教师课堂倾听,对教师与学生而言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2.学生群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班级人数的多少直接影响教师课堂倾听的全面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单位时间内倾听的对象是有限的,而班级人数较多,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既要兼顾个体差异,又要倾听全体学生,对教师来说既是压力又是挑战,这将直接影响教师课堂倾听的信心,进而直接影响教师课堂倾听的有效性。

三、促进教师课堂倾听的策略探讨

(一)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改变教师课堂倾听缺失的前提条件。首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满堂灌”等观念,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转变。这种观念改变应从“唯分数论”的评价中脱离出来,形成多途径、多渠道的教师评价,进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及教学行为的改变。这为教师课堂倾听提供了前提条件。其次,对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应从师范教育入手,将倾听技能纳入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从成为准教师伊始对倾听技能进行训练,使准教师形成良好的倾听意识与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加强教学技能的训练,以便在课堂上运用自如,为课堂倾听赢得更多时间。最后,教师要不断提高素质,形成较强责任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平等对待与用心倾听每个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歧视学困生,给予他们参与课堂表达交流的机会。同时,课堂有效倾听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倾听技巧或策略,如加德勒、萨德克验证了七种行为技巧:眼神的交流、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空间位置、沉默、简短的语言认同和概括。

(二)不断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倾听的对象,其素质的高低必然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而学生素质的提高贯穿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父母是第一任教师,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其次,作为学生的主要教育者,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当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时,教师应积极关注,引导学生学习处理不良情绪,为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提供条件,这也是教师应积极倾听学生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师应积极鼓励并及时评价、反馈、纠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为教师有效倾听创造条件。同时,对学生而言,应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为积极投入课堂学习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威廉·威伦等著,李森等译.有效教学决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
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中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几个基本问题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相融合的措施探讨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面临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