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教于乐 实验教学方式多元化

2016-10-17程璐陈德斌

江西教育B 2016年7期
关键词:水银大气压液面

程璐 陈德斌

“大气压强”这节课是获得江西省第十四届物理学会青年教师大赛初中物理组一等奖的一节课,本节课从导入激趣、演示释疑、分组探究、视频演示、户外模拟等模拟实验,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阐述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将课标理念充分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将科学探究的模式“观察—发现—思考—设计—探究—应用”贯穿在本堂课上。

本节课的教学始终围绕“感受”两个字展开,采用以启发式为主的设疑,将演示实验、生活实例相结合的教法,同时指导学生采用观察、讨论、探究、合作为一体的学习方法,并且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帮”“扶”“评”,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本文分享几个实验教学的片断。

[教学片断1] 趣味实验 引入新课

(教师按如图1所示摆放好教具)

师:同学们,是什么压住了报纸?

生:空气,因为空气有质量。

师:这个压力到底多大呢?接下来,老师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请仔细看……(教师用力劈尺子,尺子断了,报纸依然在原来的位置上)

生:哇……好神奇呀!

(学生检查报纸,仔细观察、思考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气压强……

[教学赏析]教师利用“神奇”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中,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能够参与,这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引出本节课题。

[教学片断2] 演示实验 激活思维

师:抽出瓶中空气,瓶子会怎样变化呢?

生:瓶子会变扁,大气压把瓶子压扁了。

师:真的是外面大气压扁的吗?如果瓶子放在真空中,瓶子会怎样呢?

生1:瓶子会鼓起来……

生2:瓶子会继续被压扁……

(如图2,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抽掉瓶子外面的空气时,瓶子会鼓起来)

师:如果玻璃钟罩放入空气,瓶子又会怎样呢?

生:会逐渐变回原来的形状。

[教学赏析]通过这个实验来说明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通过“抽出”和“放回”气体来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来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能力。

[教学片断3] 分组实验 注重体验

(如图3,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以下实验)

师:用食指按住注射器上的小孔,装满水后,用卡片盖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生:卡片没有被水冲下来。

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纸片周围存在大气压。

师:慢慢把注射器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卡片会掉下来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不会。说明了大气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师:松开用食指按住的小孔,看到了什么现象呢?

生:水会往下流,卡片会下落。

[教学赏析] 利用分组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压,能增强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感受,提升认知水平。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引发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深入思考。

这样的实验设计,充分地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层层推进的方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通过试验体会,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片断4] “危险”实验 提前录制

师:老师更换1米长玻璃管实验,玻璃管装满水倒扣在装有水的水槽中,大气压强还能支撑这么高的水柱吗?

生1:应该可以的。

生2:不可能吧,大气压强有那么大?

(教师实验后)

生:大气压强真的可以支持1米高的水柱啊。

师:如换用更长的管子,大气压强是否能够支撑更高的水柱呢?

(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大气压强也可以支撑这么高的水柱,在这个教室无法完成这个实验)

师:能否就用1米长的管子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呢?P0=ρgh,若这个教室内大气压强是定值,如果要减小h,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液体呢?

(学生看看密度表后回答)

生:水银的密度大,是否可以选择水银来测大气压强的值。

师:水银有毒,不适合同学们来做,就让老师来“冒这个险”吧。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此时在课堂上播放教师提前在实验室里录制的视频,如图4)

师:在一根长约一米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插在水银槽中,试管水银会下降,待水银液面稳定后,用直尺量出试管水银液面的深度(与水银槽液面的竖直距离),两个水银液面高度差是76厘米。试管上端有一段没有水银的是空气还是真空呢?

生:是空气。

(教师保留解释这个问题的机会,继续提问)

师:将玻璃管倾斜、提高(不离开液面)或下压,换用更粗的玻璃管,水银液面会发生变化吗?

生1:会。

生2:不会。

师:早在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就用这些装置,通过实验,精确地测出大气压强在海平面上能够支撑76厘米高的水银柱。试管上端是真空,试管中液面没有受到大气压强。说明大气压强等于76厘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教学赏析] 教师巧妙地利用教育技术,将“有危险”的实验在课前录制好,在课堂上以视频的形式共享给全体学生观看。这样既节省了课堂上做实验的时间,又让不方便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观看。

教师录制自己做实验视频,在让学生感受亲切之余,又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伟大,同时还能从视频中规范操作的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本实验是在托里拆利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培养了学生思维延伸和转换的能力。

[教学片断5] 户外实验 拓展空间

(学生观看教师课前在户外录制的视频,如图5)

师:同学们,在这个视频里,我们看到气压计的示数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总结出大气压强与高度有什么关系?

生: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师: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 000米以内,每上升10 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帕。

[教学赏析] 通过播放本次户外实验视频,让学生知道大气压强会变化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一步将物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相关应用实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物理、学物理、用物理”的热情。

气体压强与之前所学的固体和液体压强相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虽然没有复杂的计算,但学生在理解气体的压强知识时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本节教材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估测大气压强的值和大气压强的应用三个探究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中加深对气体压强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通过一个个小实验,创设出一个个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认识、实验、现象、观察出发,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压强“神奇”的存在,真正将大气压强的知识内化于心。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所以,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初中物理课堂上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讲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县邵畈学校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五中)

责任编辑 王金瑞

E-mail:312529326@qq.com

猜你喜欢

水银大气压液面
吸管“喝”水的秘密
可怕的大气压
捣蛋吧,大气压
基于DCS自动控制循环水液面的改造
宝宝误吞水银怎么办
误食水银怎么办?
激光系统对液面信息的探测与研究
抽汲井液面恢复解释软件的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