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将纤维艺术引入初中美术课堂
2016-10-17郭满菊
摘 要:笔者经调查多套初中美术教材发现,初中美术手工课较少,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针对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纤维艺术可以锻炼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虽说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但可适当磨炼学生意志。将纤维艺术引入初中美术课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手工课;纤维艺术;初中美术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5-04
作者简介:郭满菊(1992—),河南洛阳人,硕士,现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纤维艺术,作为现代艺术,在传统编织工艺的基础上,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结合时代特点,运用天然动植物纤维和人工合成纤维,通过缠绕、编织、拼贴等工艺,是表达艺术家情感的一门艺术。
纤维艺术和人们的生活关联度很高,几乎家家都有纤维制品,现代社会,人类对大自然破坏的程度逐渐加深,环境受到污染,科技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冷漠和不信任,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的要求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纤维艺术采取较柔软的材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人们之间的冷漠感,给人带来心灵上的舒适。
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时期,从儿童阶段进入少年阶段。初中生绘画从符号期向写实期过渡,初中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笔者通过对多种初中美术教材的研究发现,纤维艺术的相关内容很少,只有几堂课有所涉及,实在较为可惜。在纤维艺术教学中,学生可以运用生活中随处可得的材料,例如废报纸、旧衣服、树枝、绳子等进行艺术创作,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纤维艺术教学在各大高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中小学相关课程还比较少。中小学可以适当对纤维艺术的侧重点进行略微调整,虽然初中生喜爱手工艺,动手能力也有所增强,但是在技法方面还是具有一定局限,不要苛求,要使学生广泛了解多种技法,让选择权回归到学生主体中小学可针对初中生年龄特点,适当引入纤维艺术。
1.纤维艺术促使学生了解中外民间艺术品,增加对世界的了解
在纤维艺术教学中,可把民间编织和纤维艺术进行结合,通过对民间编织工艺的讲解,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播。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纤维艺术作品和中外民间艺术品的知识和制作手法,使学生学会观察,增生学生对纤维艺术的了解,促进文化传播。
2.从建构主义出发,设计支持并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设计意识
欣赏之后,根据学生兴趣,选择各种不同的编织表现方式,通过对传统和现代的表现方式进行了解,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自主、有创意的草图设计,引导学生考察材质的不同影响和表现方式的不同,适当选取材料进行创作。
3.学会爱护环境——取材的方便性
运用身边可见的材料进行纤维艺术的创作,例如不要的毛衣、绳子等,开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爱护环境,提高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对一定的技法进行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可以和立体主义或抽象主义主题相结合,使表现形式多样化,使学生享受创作过程,“像大师一样创作”,创作出有生命的作品。主题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表达学生思想。学生可建立学习共同体,增加互动,有困难互相帮助,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
5.根据建构主义的诊断性和反思性,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制作完成后可以设置点评环节,采用自评、他评和互评的方式从多种角度进行反思,自我诊断,打开思维局限,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6.培养学生换位思考
联系实际生活,组织义卖活动,使学生自己做一回销售员,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产品有深入了解,把握顾客的心态,要求学生换位思考,注重他人感受。将纤维艺术引入初中美术课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媒材在生活中都是很普通的物品,有的甚至是丢弃物,艺术家用它们来表达艺术和生活的联系。美术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初中美术更注重精神世界,注重学生自我个性的表达,教师应从三维目标出发,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每一幅作品都是学生心灵世界的呈现,创作的主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发生联系。纤维艺术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方面起着促进的作用,使学生注重换位思考,注重自我反思。由此可见,将纤维艺术引入初中美术课堂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林乐成.纤维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