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为驻日美军买单
2016-10-17苏海河
苏海河
日美军事同盟下,美国在日本驻扎有近5万人的常驻部队。那么,日本政府每年出多少钱养着这些军队?由于日本的出资途径包括防卫省预算、其他行政预算、地方配套预算等,渠道众多,经常看到不同渠道发表的不同口径数字。记者查阅了日本最新版的防卫白皮书、地方统计等资料,力争找到全口径统计数字。
本来二战后为彻底解除日本军国主义及其武装,由驻日联合国军队对日本实施共管。期间远东军事法庭、南京特别军事法庭等对日本的战争罪行进行了审判,并处理了一批战犯。但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美国单独对日签订《旧金山条约》,结束对日本本土的占领,同时签订的《美日安保条约》允许美军继续驻留日本。1972年美军最后解除对冲绳的占领。1960年签订《新日美安保条约》,两国结成更紧密军事同盟,根据这一条约,美国保护日本安全,同时日本向美军提供军事基地。最初日本并无承担驻日美军经费义务。美军雇用的技术、后勤服务等日本人也是美军承担经费。
但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表面上由于日本的物价、工资变化,实际上因日本经济形势好转,1978年日本政府开始承担驻日美军地勤人员劳务费、福利费等费用,1979年又承担军事设施建设维修费。1987年在美国政府要求下,两国政府作为特例、暂定措施签订了日本政府提供经费负担的“特别措施协定”。内容甚至包括了美军的住宅、水电煤气等消耗费用。当时日本的一位实力政治家戏称这是对驻日美军的关怀,由此也就出现了“关怀预算”一词。这种负担一发不可收拾,不仅日本提供的劳务人员不断增加,甚至连驻日美军及其家属的住宅建设费、水电费、为减轻对驻地危害的美军转移训练基地的转场费等都需要日本政府买单。如今这一特别协定成了为期5年的固定协议,根据2016年至2020年协议,日本向美军提供的地勤服务人员将从22625人增加到23178人。
可以查到的日本承担的美军经费可以分为两部分,根据8月初发表的2016年版《防卫白皮书》,一部分是今年防卫省预算中的5566亿日元(1美元约合102日元),一部分是总务省、国土交通省等其他政府部门承担的2046亿日元(2015年)。
其中防卫省预算中包含如下三大类:美军驻扎经费3772亿日元(以下均为2016年),包括派遣人员劳务费、设施租金、设施建设维修费、训练转场费、水电煤气费、基地周边对策费等;减轻冲绳负担经费28亿日元,因为驻日美军的70%集中在冲绳,美军基地严重影响了冲绳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安全,政府拨款可以缩小美军训练范围,减少对居民的噪音;驻日美军整编费1766亿日元,包括将部分美海军陆战队迁移至关岛、美军改编、航母舰载战斗机的转移训练费用等。根据今年年初日美新签订的特别措施协定,未来5年日本对美军还要再增加130亿日元。
其他政府部门承担的美军预算,包括基地的土地租金1658亿日元(以下均为2015年),因为大部分美军占地是日本百姓的私有土地,需要日本政府租来给美军使用;向基地所在地方政府拨款388亿日元,因为大面积土地被美军征用,基地周边的地方政府不但得不到土地税、驻扎人员及家属人头税,还要承担其生活服务等,因此需中央政府给予拨款补贴。
实际上,日本政府承担的美军相关费用远不止上述两大项目合计的7612亿日元,只是有些项目列在不同行政部门、或者地方政府的预算之中,无法精确统计。如很多美军基地的机场、射击场周围就是日本居民的住宅、学校等,美军飞机的起降、炮击训练造成很大噪音污染,严重到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地方政府就要给这些建筑发放特殊补贴,将建筑物加厚成双层玻璃;但夏天闷热,封闭的室内难于生活,为此地方政府又要增加空调补贴,凡此种种都成了地方政府的负担。再有,如冲绳等地美军基地往往占据当地最平坦的土地良田,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要向当地增加财政拨款和大型项目的转移支付,虽未列入对美军的相关经费,但其中原因公众心知肚明。
美国在世界各地近30个国家拥有军事基地,有关国家也为美军驻扎提供着相应的费用,但日本是承担比例最高的国家,21世纪以来,这一比例基本不变。据2010年的一项统计,日本承担74.5%,西班牙承担57.9%,意大利承担41%,韩国承担40%,德国承担32.6%,英国承担27%。可见日本承担费用的比例和绝对额都是最高的,因此美军驻扎日本比在其国内成本低得多,日本政府更成了驻日美军的自动提款机。
俄罗斯:借力东方经济论坛
9月2日,俄罗斯第二届东方经济论坛(Eastern Economic Forum)在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论坛期间有望签署161项投资协议,涉及金额约合245亿美元,将举行5场国家间商务对话,以及57场活动与52场会议。
俄远东发展部部长加卢什卡曾表示,即将签订的部分协议均涉及在远东地区建设新生产设备,例如计划在远东滨海边疆行政区基洛夫斯基区投资约合57亿美元的矿物肥料厂,以及在开采区建设约为15亿美元的开采、加工设备。
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汀·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近日称,该组织很可能将下调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因为疲弱的需求、衰弱的贸易和投资状况以及上升中的收入不平等性导致经济前景变得黯淡。
两个月前,IMF在7月份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下调到了3.1%,并将2017年预期下调到了3.4%,与此前相比均下调了十分之一左右,其原因是6月23日的英国脱欧全民公投带来了全球不确定性。
德国:银行巨头寻求合作
近日,德国商业杂志《经理人》报道,德国最大投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简称“德银”)正初步考虑与竞争对手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合并,成为超大银行集团,消息传出震惊欧洲金融圈。
德银CEO约翰·克莱恩表示,低利率环境令银行业头痛,而德国的银行太多了。他指出,德银需要与更多国内和国际上的银行合并,只有通过合并,银行才能长期获利。但是,他并不认为德银与德国商业银行合并是一个可能的选项。
意大利:或成为市场“黑天鹅”
分析人士近日指出,将于10月举行的意大利宪法改革公投的重要性超过英国脱欧公投,或将成为市场另一只“黑天鹅”。意大利作为欧元区的主要国家,对整个南欧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力,防止南欧国家成为欧元区经济的“新危机热点”已成为欧元区和欧盟目前在经济方面的重要任务。
此外,8月24日凌晨发生在该国中部城市佩鲁贾附近的6.2级地震已造成巨大损失,对眼前的意大利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
美国:美联储酝酿大招
高盛策略师团队近日称,美联储正在考虑使用自然利率来平衡升息和美元升值间的矛盾。
上述团队负责人Robin Brooks指出,美联储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升息的鹰派信息同时会带动美元上涨,进而加剧货币政策的收缩力度,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为解决困境,美联储开始使用自然利率来解释当前的货币政策环境。如果自然利率本身已经非常低,即便现行政策利率保持低位,也可以认为目前政策适宜。
加拿大:申请加入亚投行
8月31日,加拿大财政部部长比尔·莫诺在北京宣布,加拿大将正式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对此表示欢迎。
“显然,加入亚投行是加拿大的最佳选择。”莫诺当天在AIIB总部出席新闻发布会时说,亚投行代表了国际多边主义的新取向,要在未来全球经济格局中取得成功,必须构建多重战略伙伴关系,并实行对外开放。亚投行自2016年1月正式运营以来已经取得巨大进展。
印度:二季度增长未及预期
印度官方9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该国2016年第二季度GDP增长仅为7.1%,低于早前预期的7.6%,并创下自2014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上一季度,其GDP增长曾达到惊人的7.9%。
第二季度,该国个人消费依然坚挺,消费总额同比增长7%,农村地区也在复苏。此次印度增长乏力的最主要因素是,作为政府与民企设备投资合计的固定资本形成总值下降了3.1%,与第一季度相比进一步恶化。由于产能过剩和银行借贷,民营企业投资增长乏力。
日本:新设对俄经济合作部门
9月1日,日本当地媒体报道,为了具体实施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计划,日本首相安倍决定新设“俄罗斯经济领域合作担当大臣”这一职位,由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兼任。今年5月,安倍与普京曾在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举行过首脑会谈。未来,双方将就如何在远东地区的能源开发、产业振兴等经济合作事项进一步商谈。